高雅
摘要:保障人權是我國法治建設的價值追求,同時也是評判我國司法改革成就與否的重要依據。近年來,我國的法治進程不斷加快, 民眾更加重視權利的保障,人權作為一切權利的根本,必然受到重視。司法是人權保障的最后的手段,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對于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有著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人權;司法保障;法治化;公正
一、人權司法保障內涵及特征
人權的保障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社會對人權的到的保障,這是一種柔性的保護機制,模糊寬泛,單依靠社會大眾的正義感和道德感來維護,缺乏恒久的約束力。二是國家通過強制力來保障人權[1]。將人權寫入憲法,通過立法的方式來保障人權,從制度層面將人權法律化, 是依法治國的貫徹落實。目前來看,因為司法的被動性和中立性決定了司法對人權的保障需要拘囿于自由、公正和平等這些人類最基本的權利之中。因此,在實際的司法程序中對人權的內涵進行了相當程度的限縮,不同于對人權概念的一般解釋。
人權司法保障的特征主要集中在這三個方面, 一是司法請求權:在人們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的時候請求人民法院進行審判,從而維護自身權益;二是公正審判權:要求人民法院居中對案件進行裁判,不偏袒任何一方當事人,以此保障結果的公平公正;三是司法救濟權:對人民法院的判決結果不滿意,或者是判決結果不公正,損害了一方當事人的正當權益,可以通過國家賠償來彌補遭受的損害。這三者并非孤立的關系,三者環環相扣,可以從根本上實現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價值目標。
二、現階段我國人權司法保障存在的問題
(一)刑訊逼供的現象時有發生
刑訊逼供是對正常的司法秩序的蔑視,也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的踐踏,破壞了司法機關在公民心中公正權威的形象。這種現象屢禁不止,嚴重影響到了我國的法制化進程,更是對我國法治建設的極大挑釁。究其原因主要是這兩個層面:我國的審判制度采用的是職權主義,這有別于英美國家的當事人主義,再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偵查人員難免不產生“重實體輕程序”觀念,并且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為獲取證據,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刑訊逼供,暴力取證,忽視程序的正當性。另一個方面的原因就是:司法機關代表的是國家強制力,一旦犯罪嫌疑人被司法機關控制,就會處于弱勢、被動的地位,很難從外界獲得行之有效的幫助[2]。
(二)法院審判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
司法獨立是現代法治文明的特征,也是衡量國家法治化程度的標準。在法院的獨立審判過程中往往會受到這三個方面的影響。(1)民眾思想尚未完全開化:自古以來,我國的司法權一直都不是獨立的狀態,隸屬于行政權,是其最大的特點,行政長官處理司法實務。就是這種數千年的思想以及人情社會的緣故,使得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不太強導致司法獨立缺乏大眾基礎,甚至是領導層也缺乏虔誠的法律思想,往往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會為了自身利益,插手司法實務,更有甚者會出現以權壓法的現象,使法律失去中立性[3]。(2)司法系統內的工作人員素質不高,辦案的質量同司法工作人員自身的法律素養密不可分,由于司法工作人員個人意志不堅定,往往會徇私舞弊,濫用職權。因而導致司法的腐敗。(3)新聞媒體選擇性報道:現在除了個別案件秘密審判之外,一般的案件都是公開審理宣判,這也給了新聞媒體對一些有重大社會影響力的案件進行報道的機會,甚至會有一些新聞媒體凌駕于司法之上,進行“新聞審判”[4]。在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過程中,新聞媒體的報道常常為了吸引公眾的眼球進行截斷式報道,超越審判進程,對案件裁判結果妄加猜測,迷惑公眾的視野,從而使得法官審判受到外界影響。
(三)缺乏健全的權力監督和制約機制
西方有一句著名的法諺“法無授權即禁止”,權力向來有一種擴張性,在沒有監督控制的情況下,權力的濫用時不可避免的。目前我國司法權在監督制約發面存在內外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司法機關內部缺乏有效的自我監督機制,其次是外部對司法機關監管不足[5]。
三、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的建議
(一)確立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的司法理念
司法公正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是體現社會公平正義的窗口。司法公正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其中實體公正主要是指案件的處理結果要體現公平正義。傳統意義上,這是我們所普遍追求的,在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上,對犯罪分子適用刑罰,進一步打擊犯罪,對社會上的不法分子起到威懾的作用。程序公正是指司法工作人員在整個訴訟過程中遵守相關規定,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非法侵犯。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二者具有內在的一致性,目的都是為了有效解決糾紛。因此我們要堅持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的理念,不可偏廢。
(二)保障司法權獨立行使
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不受干涉,從根本保障人權,才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司法權是國家權力體系的組成部分,對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自由提供法律保護。司法獨立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外部獨立,法院獨立于國家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另一個是內部獨立: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各個部門明確分工,相互合作。因此司法獨立是保障人權的最重要的手段。
(三)嚴格對公權力進行管控
對司法權力進行監督和制約要對癥下藥,哪里有問題就在哪里才去補救措施。同樣,也要內外結合,保障司法權的有效行使。內部加強工作人員的職業水準,定時定期進行思想教育,加強其司法責任意識。外部就需要多個機關共同合作制約司法權力,比如地方各級人大對法檢機關的工作人員進行質詢,調查,甚至罷免,以此對其司法行為進行督促。
四、結語
對人權的尊重和保護是我國依法治國這樣基本國策的必然要求。隨著法治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立足國情,選擇性吸收借鑒優秀的人類法治文明成果。我國的司法體制進一步完善,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國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凸顯了其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巍.論人權與人權的司法保障[J].黨政干部學刊,2016(02):30-33.
[2] 曾新.論我國人權刑事司法保障制度的不足與完善[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7,38(10):50-54.
[3] 夏錦文.世紀沉?。核痉í毩⒌乃枷肱c制度變遷——以司法現代化為視角的考察[J].政法論壇,2004(01):47-56.
[4] 林愛珺,韋中銘.確保審判不受傳媒干擾的法律思考[J].政法論壇,2002(06):141-146.
[5] 邵穎.人權司法保障制度的完善[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27(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