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娜
摘 要: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屢見不鮮,為此國家進一步提高了食品安全檢測工作要求,加大了對食品原料、添加劑、生產流程、保質期和外包裝的監管力度,要求充分發揮雙鏈協同管理作用,全面質檢食品原料供應、生產加工與銷售等過程。本文簡單介紹雙鏈協同理論的基本定義,淺析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綜合探討如何優化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雙鏈協同策略。
關鍵詞:雙鏈協同;食品供應鏈;食品安全監管鏈
對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來講,雙鏈主要是指食品安全供應鏈和監管鏈,優化基于雙鏈協同的食品安全管理策略,做好食品安全檢測工作,促進中國食品產業的發展,必須全面分析當前的食品安全問題,科學構建雙鏈管理模型,細化食品安全可追溯標準流程,做好食品安全質量評價工作[1]。文章從以下幾方面展開論述。
1 雙鏈協同理論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雙鏈協同理論主要是指供應鏈與監管鏈的有機協同,以此實現食品原料管理與生產加工管理、包裝管理、銷售管理一體化。
首先,在雙鏈協同理論指導下,食品檢測中心全面管理食品原料問題、添加劑配置問題、食品生產加工所接觸的材料問題、包裝問題和標簽問題。從雙鏈組合環節來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與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問題、安全監督問題和相關利益者密切相關。優化基于雙鏈協同的食品安全管控策略,必須綜合考慮這些問題。
其次,在雙鏈協同理論指導下,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結合信息時代的發展趨勢,構建食品安全管理系統,組建食品安全檢測中心管理平臺,促進農畜產品原料采購、食品生產加工監督管理、廠商流通管理、質檢機構和網絡媒體的有機連接,實現食品質量安全信息共享。與此同時,要充分引入數據挖掘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云技術,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平臺,做好食品信息的自動化收集、及時發布、自動挖掘與分析以及智慧決策工作。
最后,應做好雙鏈協同理論下的食品安全生產加工、包裝存儲、安全運輸與市場銷售等信息記錄工作(例如為農產品種植、生產、用藥時間與品種設置窗口,做好數據信息記錄工作),設置關鍵窗口與追蹤系統,分類組建數據庫,為后期的食品安檢工作提供更為完善的參考方案[2]。
2 分析當前食品安全問題
目前,國內尚未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不同區域和不同行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雙鏈組合系統、產品編碼、數據庫和信息追蹤技術以及各方面的標準不盡相同,無法有效銜接食品原料供應、生產加工、包裝、銷售等環節,相關系統也缺乏兼容性,不能進行全過程監督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而且,額外增加了食品安全管理成本與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機制的實施難度。對此,應該從專業術語、概念定義、標準要求、專業設計、執行應用原則、系統設置、程序編輯、信息采集、信息記錄以及信息輸出等方面制定統一標準,完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同時根據肉制食品、果品、蔬菜與水產等不同食品的特色制定專業追溯技術標準與統一的安全質量評價標準,運用磁卡、電子標簽RFID等技術對食品安全質量進行自動識別。
3 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雙鏈協同策略
3.1 構建雙鏈管理模型
雙鏈協同理論下的食品安全管理節點涉及生產原料管理、生產加工流程、人力資源、機械設備、環境狀況與檢測評估等各個環節,構建雙鏈管理模型,必須加強對各節點的有效管理,同時,要運用過程網絡與質量損益函數分析法全面分析各節點與重要路徑[3]。在構建雙鏈管理模型過程中,必須兼顧食品安全質量的形成過程、食品消費過程與安全生產監管過程。此外,要充分發揮理化檢測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價值作用,提高食品安全檢測中心的服務職能,采購工作人員應全面了解中國食品產業的發展態勢,根據機構工作標準購置物美價廉的檢測儀器設備,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基礎上盡量降低采購成本。與此同時,政府應協同各地食品安全中心檢測部門規范食品安全理化檢測工作流程與安檢機制,為檢測技術人員提供完備的參考方案。
3.2 細化食品安全可追溯標準流程
確保食品安全衛生質量,必須著重細化食品安全可追溯標準流程,某企業曾經在雙鏈協同理論的引導下將食品安全可追溯標準流程細分為原料采購追溯、生產環節追溯、產品發貨追溯、產品驗收追溯4大流程,并嚴格加強對每一步流程的安全管理,有效提高了食品安全衛生質量。
3.3 做好食品安全質量評價工作
確保食品質量安全,打造綠色食品市場,做好食品安全質量評價工作至關重要,這就需要構建基于雙鏈協同理論指導下的食品安全評價管理體系,將多方主體與各種影響因素納入食品安全評價管理體系之中[4]。
4 結語
全面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必須著重優化雙鏈協同策略,構建雙鏈管理模型,細化食品安全可追溯標準流程,不斷完善基于雙鏈協同理論的食品安全評價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楊獻珍.我國食品安全現狀和食品檢測的發展方向[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9(5):23-26.
[2]吳林海,徐玲玲,朱淀,等.企業可追溯體系投資意愿的主要影響因素研究:基于鄭州市144家食品生產企業的案例[J].管理評論,2014(1):99-108.
[3]曾習文,常曉途.淺談縣級食品檢測中心如何服務食品安全[J].食品安全導刊,2019(6):35-37.
[4]韓忠偉,李玉基.從分段監管轉向行政權衡監管—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模式的構建[J].求索,2010(6):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