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中國樣本的食物浪費研究綜述

2020-05-26 12:04:21何瑞英趙金凌李銳劉宇
食品安全導刊·下旬刊 2020年1期

何瑞英 趙金凌 李銳 劉宇

摘 要:近年來,食物損失與浪費是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轉型,中國食物的可持續消費受到了人們不合理消費的制約。本文基于大量有關食物損失和浪費的國內外文獻,對中國的食物損失與浪費進行了概述。結果發現:在過去幾年中,國內關于食物損失和浪費的文獻越來越多;大多數研究都是從食物損失與浪費的影響因素和測量方法角度出發,實證研究比較少,例如數據不連續、研究地域和食品供應鏈覆蓋范圍狹窄。大多數現有研究是針對少數經濟發達城市進行的,其中一半以上基于二手數據進行討論,這表明現有國內食物損失與浪費數據庫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關鍵詞:食物損失;食品供應鏈;食物浪費

1 引言

食物損失和浪費近年來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由于其對糧食安全、自然資源(如土地、水和能源)、環境會產生不利影響,食物損失和浪費也是全球可持續性發展的主要障礙。食物損失和浪費存在整個食物供應鏈當中。據估算全球每年有1/3的食物被丟失或浪費[1]。

因此,食物消費成為全球和各個國家研究的重要事項。聯合國在2015年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中采用了一項具體目標,即在零售和消費者水平上將人均全球食物浪費減半,并在2030年前減少生產和供應鏈中的糧食損失[2]。近年來中國社會經濟得到了跨越式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生活方式發生了徹底改變[3]。中國食物消費的可持續發展受到了限制,主要原因是居民不合理消費帶來了食物浪費嚴重。

食物損失和浪費是資源不合理配置的問題。浪費食物就是浪費自然資源。而這個問題并沒有引起公眾對自身利益和集體利益的考慮。消費者認為“煮多了”或者“點多了”吃不完是自己的事,但實際上在每個人尋求實現自身可使用資源利益最大化的同時,讓所有人承擔了資源的耗損。哈丁認為“理性的個人導致非理性的集體”是“公地悲劇”產生的主要原因[4]。可持續消費追求的是集體長期的利益。對于集體行動困境的問題,奧斯特羅姆提出了公共池塘資源的治理模式,開發了自主組織和治理公共事物的集體行動制度理論,即在一定條件下人們為了集體利益而自主組織起來,進行自主治理[5]。因此,消費者是解決食物損失和浪費的關鍵點。

通過減少食物損失和浪費推動食物消費可持續,促進生態平衡。本文主要闡述我國食物損失與浪費的情況和原因。

2 食物損失與浪費文獻的量化分析

2.1 概念界定

食物損失和浪費的內涵非常豐富。食物損失與浪費可進一步劃分為食物損失與食物浪費。聯合國糧農組織分別對食物損失和食物浪費下了定義。食物損失指的是在供應鏈早期階段,食物成為終端產品或者進入分配階段之前,在數量和質量上的減少和下降,從而降低食物的供應。食物浪費是指食物供應鏈中原本用于消費或用于加工的食品由于種種原因被丟棄掉,這種發生在食物供應鏈末端的損失稱之為食物浪費[6]。張盼盼也認為食物浪費和食物損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食物浪費主要是指糧食收獲后,由于消費者主觀原因,對食物的不合理使用而造成的可食用部分被丟棄。食物損耗是指由于客觀原因,例如技術、管理手段等,在收獲、運輸、儲存等環節形成的一種不可避免的食物損失[7]。而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則認為食物損失和浪費是一個概念,他們認為食物損失和食物浪費一般是指在食物供應鏈各環節損失、減少的食物或相關不可食用部分[8]。

綜合現有文獻,本文將食物損失和浪費界定為:食物損失是食物在生產、收獲、儲存、加工、分配以及零售的過程中受自然、技術因素影響導致的數量減少。食物浪費是指食物在消費端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其可食用部分被丟棄,進一步將食物損失和浪費分為3類:農業損失(在農業生產和收獲期間)、采后損失(采后處理和儲存、制造、分銷和零售期間)和消費者浪費(家庭和在外就餐),如圖1。

2.2 文獻地域和年份分布的預估

本文搜集了1997—2019年食物損失和浪費的有關文獻。主要是通過谷歌學術和中國知網,并以“食物浪費”或“食物損失”為搜索關鍵詞,篩選出文獻。

中國不僅是人口大國,還是農業大國。因此中國特別重視保障糧食安全。中國一直較注重產前和產中環節要素的投入與管理,以及糧食產后節約減損[9]。關于3大主糧產后損失的研究也比較多。

但是對消費者端食物浪費的關注仍然不足[10-18]。在消費環節,關于餐飲的實證調研遠遠超過家庭。并且研究地域有限,主要集中在北京、拉薩、成都、上海和深圳,空間覆蓋范圍很窄。大多數關于消費環節的食物浪費的研究是關于較發達城市的。而且實證研究的量甚少。另外關于家庭的食物浪費的研究比較少,不具有代表性,見圖2所示。

2.3 供應鏈中的食物損失和浪費

2.3.1 收獲前農場損失

農產品損失在農場的初始階段發生。中國大概5%~9%的糧食浪費在產前階段[19]。按照這個損失率計算,我國每年將損失大量糧食,具體損失量見表1。目前我國雖然已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近年來受到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中國糧食供給不定性增大[20]。我國受氣候變化以及自然災害影響,糧食收獲前或收獲時自然脫落。王道龍指出氣象災害是糧食損失的主要原因[21]。除此之外,糧食在收獲前還會受到昆蟲、鳥獸和微生物的影響而造成損失。我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生產環節的損失率為20%~30%,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發達國家的損耗率普遍低于5%,美國僅有1%~2%。這個巨大差異主要是由于發達國家使用了更先進和新技術,以減少損耗率。

2.3.2 收獲損失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農作物收獲后損失率更高。中國3大主糧(水稻、玉米、小麥)的平均產后損失率高達7.9%,遠高于發達國家和世界3%~5%的平均水平[22]。中國的主食是大米、小麥和玉米,所以收獲后食物損失大多數集中在糧食(谷物)上。

由于不同學者研究地域、估算方法不同,所估算的糧食損失率為2.74%~6.9%,差異較大。例如,在水稻方面,高利偉利用FAO物質流分析方法估算水稻產后綜合損失率為6.9%[22]。但也有學者采取實地測量并結合水稻優勢區的分布測算出全國水稻收獲環節的損失率為3.02%[23]。同樣,在小麥方面,曹芳芳等(2018)通過全國16個省份1 135份農戶調查數據得出全國小麥平均收獲損失率為4.715%[24]。在玉米方面,有關研究指出,利用全國25個省2 186份玉米種植的實地調查數據評估的農戶玉米收獲環節的損失率為 2.74%[25]。

中國糧食作物產后損失的主要環節是農戶儲藏和收獲。大部分谷物損失都出現在收獲(平均31.4%)及收獲后存儲(平均40.3%)中。在運輸和干燥中,谷物的平均損失分別為11.1%和17.2%[26]。

肉類在消費前損失的研究較少。肉在收獲后處理、儲存、加工和分配階段的損失率分別約為1.4%~2.1%,2.5%~3.7%,1.1%~3%。一項研究還估計,魚類和水產品在收獲、儲存和分配階段分別損失了約2%、4%和3.2%。水果和蔬菜等易腐爛食物在收獲后的損失很大。水果和蔬菜在儲存和分配中平均損失估計分別為15%和10%。

2.3.3 消費端食物浪費

消費端作為食品供應鏈最后的環節,也是造成食物浪費的重要環節[7]。食品供應鏈末端食物浪費比例比較大[25]。據估計大約有35%的食物損耗和浪費發生在消費端[7]。根據文獻可知在中國整個食品供應鏈中,消費端為糧食損失率占比最大的階段[26]。消費階段的食物浪費不僅發生在家庭層面,也發生在外出就餐期間。消費者是食物浪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消費端的食物浪費與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以及流動式的生活方式相關。恩格爾系數與消費階段增加的食物浪費也密不可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興經濟體,中國在最終消費階段已經經歷了更高水平的食品浪費,尤其是在城市地區。不僅要了解消費端食物浪費的情況和原因,還要知道消費者的購買情況,從而與浪費情況相比較。

2.3.3.1 家庭食物浪費

學者曾粗略估計,中國的家庭食物垃圾大約1 055.60~1 501.55萬t,人均家庭食物垃圾為7.63~10.86 kg[18]。例如,對中國25個省的農村進行調查顯示,全國的食物浪費率為2.4%,長江中游的最高浪費率為3.69%,北京和天津的浪費率最低為0.14%。家庭食物浪費主要來源于儲藏、做飯、偏愛新鮮飯食[17]。

關于中國家庭食物浪費量的數據仍然缺乏。全球計算家庭食物浪費量的方法并沒有統一標準。本文基于家庭食物垃圾量占生活垃圾量的比例計算出家庭食物浪費的量,家庭食物垃圾占生活垃圾的比例在中國相對穩定,為45%~60%[27]。由圖3可以看出中國家庭食物浪費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這與中國經濟和人口的持續增長息息相關。

目前全球都在關注家庭食物浪費,不僅僅是發達國家,還有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這是因為食物浪費主要發生在家庭。而關于家庭食物浪費的研究大多數是在發達國家進行的。例如,美國、英國和瑞典等。近年來,發展中國家也做了相關研究。中國和埃及的研究表明消費者認為剩余食物存在風險,并出于健康的考慮導致了更多的食物浪費[28-29]。黎巴嫩的研究發現經常外出就餐和購買最優惠價格等行為會增加食物浪費。與城市地區相比,農村家庭產生的食物垃圾較少[30]。由烏拉圭的研究可知收入越高的人群浪費新鮮農產品的可能性越大,這與產品次優性有關[31]。研究發現高收入家庭認為為了確保餐食新鮮,會扔掉一些食物,丟棄包裝日過期的食物以此降低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概率[28]。這些發展中國家的研究都提到了食物風險點。

除此之外,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了影響家庭食物浪費的因素。學者還從人口統計學的視角分析了家庭食物浪費的影響因素。研究指出受教育水平、家庭成員數量和收入,都會影響家庭食物垃圾量[29]。研究證實家庭規模和收入與家庭食物浪費總量和可避免家庭食物浪費量呈正相關[28]。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家庭收入與浪費的食物數量無關[32]。還有一項調查發現食物浪費量與負責做飯人的年齡有關,其年齡越大,浪費的食物就越少[33]。

家庭食物浪費與購物環境直接相關,與每周光顧雜貨店的家庭相比,每周逛街次數較少的家庭丟掉的食物更多。家庭食物浪費也與包裝尺寸有關。而大多數加拿大受訪者表示,他們通常會購買適量的食物[34]。此外,只有瑞典的少數受訪者認為包裝尺寸是造成包裝浪費的主要原因[35]。

一些學者不僅僅研究了家庭消費者食物浪費個人行為的特點,還從社會關系的角度出發研究影響家庭食物浪費的因素。家庭文化也會影響人們賦予食物的意義,可以促進人們對食物垃圾的關心,并最終減少浪費的食物[36]。家庭成員比較好客會增加家庭浪費的食物數量。雖然人們對食物浪費持消極看法,并希望避免浪費,但是希望能夠向家人或者客人提供大量食物,結果最終導致無法減少食物浪費量[37]。同時,對于某些家庭食品購買者而言,為了給家庭或客人提供健康或者豐富的食物,減少食物浪費比較困難[37]。

2.3.3.2 餐飲業食物浪費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居民消費水平正由“吃飽”向“吃好”轉變。在這種飲食結構不斷升級的態勢下,消費者不斷提高餐飲行業需求。有數據顯示(圖4),2018年中國餐飲業收入已達4.2萬億元,同比增長8.5%,僅用3年的時間就從3萬億突破到4萬億[38]。

在餐飲行業快速發展的背后,是令人觸目驚心的食物浪費。據成升魁課題組估算,僅2015年中國城市餐飲業消費者餐桌上的食物浪費總量就高達1 700~1 800萬t,這意味著河北省同年糧食產量的一半被無效損耗。如此嚴重的食物浪費問題,不可避免的制約著我國城市餐飲業的可持續發展,引起了我國各界學者專家的廣泛關注。

從2004年起,我國陸續有學者對餐飲業食物浪費進行研究,主要調查食物浪費的特征。許世衛[40]發現北京餐飲業11.09%的食物浪費被丟棄(不算打包),消費者每餐浪費的動物性食物有9.68%,植物性食物為12.52%。隨后又有學者[39]對河南省城鄉飯店進行調查,發現河南省餐飲業主食浪費率為18.6%,其中面制品浪費率為16.8%、米飯浪費率23.1%。2015年,成升魁[38]課題組通過對我國4個城市的餐飲業食物浪費情況進行實地調查,發現蔬菜類浪費最多,占總浪費量的29%,其次主食類浪費量25%、肉類18%,浪費最少是的水果和奶類,只有1%和0.2%。

除此之外,有部分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餐飲業食物浪費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其中,就餐時間段對餐飲業食物浪費的影響十分顯著[40-41]。國內有學者發現晚餐浪費的食物數量明顯高于午餐[42],這一現象在意大利也十分明顯[43]。其次,消費者家庭年收入及其就餐人口對于餐飲業食物浪費的影響也較為顯著[44-45]。有研究指出,當家庭年收入越多、就餐人口數越多的時候,食物浪費數量越大。同時,也有學者指出收入水平和食物浪費之間并沒有顯著相關性[46-47]。有學者發現,餐桌上丟棄的食物還與年齡和學歷有關。就餐過程中,消費者人均食物浪費量與其受教育水平和年齡呈“倒U型”關系,即隨著消費者年齡的增長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食物浪費量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現象[42]。此外,還有學者發現食物浪費和消費者個人意識、態度及非理性因素等息息相關[48-50]。

國內學者多從消費者角度進行研究,忽略了餐飲服務業管理者和工作者在餐飲業食物浪費的重要作用。國外有學者訪談了127家餐廳經理,發現餐廳的營業面積和人均消費者價格對餐飲業食物垃圾量有明顯影響,消費者個人對食物浪費和消費者成本之間聯系的感覺強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餐盤上食物的浪費[43]。芬蘭學者研究指出[51],餐廳菜品的味道、服務員的反饋溝通是否及時和餐廳的經營理念也或多或少的影響餐廳食物浪費量。J.A. Rudmi和Alexandra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51-53],消費者對餐廳菜品味道的滿意程度直接影響餐桌剩余食物的多少,這往往造成了大量的食物浪費。

3 食物損失與浪費的措施

食物損失與浪費問題引起了國家政府的關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意見》,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也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這有利于促進消費者合理消費,形成可持續性消費模式,加快推進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有一些民間組織開始致力于一起解決這個問題。例如綠洲食物銀行。食物銀行這一創新形式從國外引進而來,在國內逐漸探索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和運營模式。食物銀行募集即將被浪費的食物,為社區低收入弱勢家庭提供食物補充,從而搭建起食物浪費和食物不足間的橋梁,減少了由食物浪費帶來的環境問題。目前食物銀行已經有161個分行和授權分發點,搶救了462 t即將被浪費的食物,分發了43萬人次。

減少食物損失和浪費是每個人的責任,這不僅僅是為了節約食物,也是為了保存生產食物所消耗和浪費的資源,減少食物浪費涉及整個食品供應鏈。在未來的研究中深入探討影響食物損失和浪費的因素,并探索更加適合國內解決食物損失和浪費的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FAO G.Global food losses and food waste–Extent, causes and prevention[C].//SAVE FOOD: An initiative on Food Loss and Waste Reduction,2011.

[2]Nations United 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Goals HomePage. (2019-12-28)[2020-01-03].https://www. 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

[3]王靈恩,侯鵬,劉曉潔,等.中國食物可持續消費內涵及其實現路徑[J].資源科學,2018,40(8):1550-1559.

[4]HARDIN G.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J]. Science,1968, 162(3859):1243-1248.

[5]埃莉諾·奧斯特羅姆,著.毛壽龍,譯.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999.

[6]高利偉,成升魁,曹曉昌,等.食物損失和浪費研究綜述及展望[J].自然資源學報,2015,30(3):523-536.

[7]張盼盼,白軍飛,劉曉潔,等.消費端食物浪費:影響與行動[J].自然資源學報,2019,34(2):437-450.

[8]Loss F, Protocol W. Food Loss and Waste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 Version 1.0[C]//Consumer Goods Forum, FUSIONS, Initiative Save Food, UNEP, wbcsd, WRAP, WRI 2016.

[9]吳林海,胡其鵬,朱淀,等.水稻收獲損失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基于有序多分類Logistic模型[J].中國農村觀察,2015(6):22-33.

[10]王禹,許世衛,李哲敏,等.城市居民在外就餐食物浪費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9):199-204.

[11]張盼盼,白軍飛,成升魁,等.信息干預是否影響食物浪費——基于餐飲業隨機干預試驗[J].自然資源學報, 2018,33(8):1439-1450.

[12]張丹,倫飛,成升魁,等.不同規模餐館食物浪費及其氮足跡——以北京市為例[J].生態學報,2017,37(5): 1699-1708.

[13]許世衛.中國食物消費與浪費分析[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5(11):4-8.

[14]高利偉,成升魁,許世衛,等.政策對城市餐飲業食物浪費變化特征的影響分析——以拉薩市為例[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7,23(3):44-48.

[15]王靈恩,成升魁,鐘林生,等.旅游城市餐飲業食物消費及其資源環境成本定量核算——以拉薩市為例[J].自然資源學報,2016,31(2):215-227.

[16]王靈恩,成升魁,穆松林,等.拉薩市餐飲食物消費實證研究[J].開發研究,2012(4):147-152.

[17]李豐,蔣文斌,朱瑤瑤,等.中國農村食物浪費與成因分析——基于全國25個省(市)的記賬式調查[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7,42(4):24-28.

[18]江金啟,黃琬真,王振華,等.中國家庭食物浪費的規模估算及決定因素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8(9):88-99.

[19]Liu G. Food losses and food waste in China[J].2014(5):46.

[20]劉立濤,劉曉潔,倫飛,等.全球氣候變化下的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2018,33(6):927-939.

[21]王道龍,鐘秀麗,李茂松,等.20世紀90年代以來主要氣象災害對我國糧食生產的影響與減災對策[J].災害學,2006,21(1):18-22.

[22]高利偉,許世衛,李哲敏,等.中國主要糧食作物產后損失特征及減損潛力研究[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6,32(23):44-48.

[23]黃東,姚靈,武拉平,等.中國水稻收獲環節的損失有多高——基于5省6地的實驗調查[J].自然資源學報,2018,33(8):1427-1438.

[24]曹芳芳,黃東,俊峰武,等.小麥收獲損失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基于1135戶小麥種植戶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觀察,2018(2):75-87.

[25]郭焱,張益,占鵬,等.農戶玉米收獲環節損失影響因素分析[J].玉米科學,2019(1):27.

[26]Parfitt J, Barthel M, Macnaughton S,et al.Food waste within food supply chains: quantification and potential for change to 2050[J].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 es,2010,365(1554):3065-3081.

[27]Liu J,Lundqvist J,Weinberg J, et al. Food losses and waste in China and their implication for water and land[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 gy,2013,47(18):10137-10144.

[28]Abdelradi F.Food waste behaviour at the household level:A conceptual framework[J].Waste management,2018(71):485-493.

[29]Zhang H,Duan H,Andric J M,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household food waste and strategies for its reduction: A Shenzhen City case study[J].Waste management,2018(78):426-433.

[30]Mattar L,Abiad M G,Chalak A,et al.Attitudes and behaviors shaping household food waste generation:Lessons from Lebanon[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8(198):1219-1223.

[31]Aschemann-Witzel J,Giménez A,Ares G.Household food waste in an emerging country and the reasons why: Consumer′ s own accounts and how it differs for target groups[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19(145):332-338.

[32]Van S J G,Woodburn M J.Food discard practices of householder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1987,87(3):322-329.

[33]Quested T E,Marsh E,Stunell D,et al.Spaghetti soup:The complex world of food waste behaviours[J]. 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13,(79):43-51.

[34]Parizeau K,von Massow M, Martin R, et al.Household-level dynamics of food waste production and related beliefs, attitudes, and behaviours in Guelph, Ontario[J].Waste management,2015(35):207-217.

[35]Williams H, Wikstr?m F, Otterbring T, et al.Reasons for household food waste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packaging[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1(24):141-148.

[36]Revilla B P,Salet W.The social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household food rituals in preventing food wast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198):320-332.

[37]Graham-Rowe E, Jessop D C, Sparks P, et al.Identifying motivations and barriers to minimising household food waste[J].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14(84):15-23.

[38]成升魁,金鐘浩,劉剛,等.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R].北京:世界自然基金會(WWG),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2018.

[39]張浩,姚詠涵.河南省飯店糧食消費損失現狀調查研究[J].糧食科技與經濟,2009,(3):16-18.

[40]許世衛.中國食物消費與浪費分析[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5(11):6-10.

[41]Sanaa I,Pirani,Hassan A,et al.Reduction of food waste generation in the hospitality industry[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5:1-17.

[42]張盼盼,王靈恩,白軍飛,等.旅游城市餐飲消費者食物浪費行為研究[J].資源科學,2018,40(6):1186-1195.

[43]Ludovica P.Towards Zero Waste: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Restaurant manag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8(74):130-137.

[44]Baker D,Fear J,Denniss R,et al.What a waste: An analysis of household expenditure on food[C]. Canberra,Australia: The Australia Institute,2009.

[45]王禹,許世衛,李哲敏,等.城市居民在外就餐食物浪費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9): 199-204.

[46]Wenlock R W,Buss D H,Derry B J,et al.Household food wastage in Britain[J].Bt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1980(45):53-70.

[47]Koivupiro H K,Hartikainen H,Silvennoinen K,et al.Influence of socio-demographical, behavioural and attitudinal factors on the amount of avoidable food waste generated in Finnish household[J] 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umer Studies,2012(36):183-191.

[48]Graham-Row E,Jessop D C,Sparks P,et al.Predicting household food waste reduction using an extend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15(101):194-202.

[49]Farr-WhartonN G,Foth M,Choi J H,et al.Identifying factors that promote consumer behaviours causing expired domestic food waste[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2014,(13):393-402.

[50]Russell S V,Young C W,Unsworth K L,et al.Bring habits and emotions into food waste behaviour[J].Resources,Conservation & Recycling,2017(125):107-114.

[51]Lotta H, Anu R,Juha-Matti K,et al.Elements affecting food waste in the food service sector[J].Waste Management.2016(56):446-453.

[52]J. A.Rudmi C S,W.K.Athula C.Food wastege and its impacts on sustainable business operations: a study on Sri Lankan Toutist hotels[J].Procedia Food Science,2016(6):133-135.

[53]Alexandra B,Jurg B,Christine G,et al.Food waste in the Swiss food service industry-Magnitude and potential for reduction[J].Waste Management.2015(35):218-226.

基金項目: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食物浪費綜合效應評估及減量化技術引進與研發》(編號:2016YFE0113100);廣東創新強校工程重點項目“廣東社區互助農業模式的結構-行為-績效(SCP)分析(編號:2016WTSCX11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何瑞英(1993—),女,廣東廣州人,碩士。研究方向:食品可持續消費。

通訊作者:李銳(1973—),女,山東招遠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與營銷管理,消費者行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主播喷水| 色婷婷电影网|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婷婷六月天激情|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日本亚洲最大的色成网站www| 亚洲精品黄|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天天色天天综合| 最新国产成人剧情在线播放 |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香蕉| 99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va视频|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精品三级网站|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精品人妻AV区|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三级欧美在线| 亚洲黄网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p区| 国产免费黄|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2022国产无码在线|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国产尤物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日韩高清欧美| 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迷奸在线看|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久久久噜噜噜| 亚洲综合香蕉|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