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飛如 馮俊富
摘 要:目的:調查近兩年北海市售酒的質量和安全現狀,分析蒸餾酒和配制酒中甲醇的含量,其中包括市售包裝白酒、地方特色散裝米酒和配制酒。方法:依據GB 5009.266-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甲醇的測定》并結合相關文獻材料對酒中甲醇含量進行檢測。結果:50批地方特色散裝米酒,有10批檢出,檢出率是20%;15批包裝白酒中有3批檢出,檢出率是20%;17批配制酒中有6批檢出,檢出率是35%;配制酒中甲醇檢出率較高,地方特色散裝米酒和包裝白酒甲醇檢出率相對較低,按照GB 2757-2012相關評價依據評定,均沒有超出規定的限值。結論:北海市市售包裝白酒、配制酒和地方特色散裝米酒的甲醇含量均合格,符合標準規定。監管部門監督到位,監管部門仍要繼續對酒的生產、銷售進行監管,持續為市民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關鍵詞:蒸餾酒;配制酒;甲醇;含量分析
1 引言
白酒作為中國傳統的飲料酒,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國民對其的消費量居世界之首。白酒中甲醇的來源有兩種,①乙醇是白酒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因為它起到使白酒醇甜、飄香的作用,很多不法商人為了增加酒的醇香,會利用甲醇代替乙醇[1]。②在白酒制作工藝中,在發酵工藝環節不可避免產生甲醇,它是由原料和輔料中果膠質內甲基酯分解而成[2]。甲醇在人體內不容易氧化成二氧化碳排出,在體內不斷累積,甲醇抑制人體的神經中樞,特別是視網膜神經,損害難以恢復。甲醇可在體內代謝成為甲酸和甲醛,甲酸和甲醛對人體的損害程度更大[3]。本研究對近兩年北海市市售酒進行隨機抽樣檢測,調查北海市市售酒中的甲醇含量情況,為企業生產白酒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為市場監管提供更有效、更科學的數據,為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提供數據基礎。
2 材料和方法
2.1 實驗儀器
氣相色譜儀:Agilent 7890B氣相色譜儀,FID檢測器;電子分析天平。
2.2 試劑
甲醇對照,內標叔戊醇,無甲醇乙醇。
2.3 樣品的采集
本次調研的實驗樣品是近兩年的市場監管抽樣,在近兩年間共收取82批次樣品,涵蓋了北海市大小超市、酒廠、小作坊、批發企業與零售商店等場所,其中50批均是地方特色散裝米酒,15批次包裝白酒分別有桂林三花、小張白酒等,17批次配制酒分別是東園家酒、枸杞酒、蛇酒、金花茶酒與捻子酒等。樣品采集后,放在陰涼處保存,顏色較深的經過蒸餾處理,其他的搖勻取適量進行檢測。
2.4 實驗方法
本次產品調研檢測了酒中甲醇的含量情況,檢測標準是GB 5009.266-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甲醇的測定》,判定依據是GB 2757- 20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蒸餾酒及其配制酒》,其中不同類別酒的甲醇限度值不一樣,糧谷類酒的甲醇含量要求小于或等于0.6g/L,其他類酒的甲醇含量要求小于或等于2.0g/L(均按100%酒精度折算)。同時做溶劑空白實驗,每份樣品重復檢測2次,避免實驗誤差,確保數據準確性。
3 結果與分析
北海市酒中甲醇含量的情況,見表1。
由表1可知,北海市市售50批次地方特色散裝米酒中,有10批次檢出,檢出率是20%,甲醇最大值是0.09g/L。15批次包裝白酒中,有3批次檢出,檢出率是20%,檢出甲醇最大值是0.40g/L。17批次配制酒中,也有6批次檢出,檢出率是35%,檢出甲醇最大值是0.26g/L。按照以上數據,比較甲醇含量最大值,最大是包裝白酒,最小的是特色散裝米酒。糧谷類甲醇的含量小于或等于0.6g/L,其檢出值在規定值范圍內,符合規定。雖然都合格,但當地的監管部門和檢測機構也不能放松對酒的監管和檢測力度。甲醇的來源有可能是酒本身,有可能是人為配制,或者是工藝環節控制不好等,為了確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應繼續加強對酒的生產、銷售、經營的監管,加大檢測力度。
參考文獻
[1]李艷,高美娟.探討白酒中甲醇的快速檢測方法[J].食品安全導刊,2019,(12):135-137.
[2]狄紅梅,李艷敏,張立嚴.氣相色譜內標法測定白酒中甲醇含量的確認及應用[J].釀酒科技,2018,(2):62-64.
[3]張明贊,何臘平,張義明.白酒中甲醇、甲醛、氰化物和金屬離子的研究進展[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5,6(9):3563-3566.
作者簡介:朱飛如(1990—),女,漢族,廣西北海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食品質量與安全。
通訊作者:馮俊富(1982—),男,漢族,廣西北海人,本科,主管藥師。研究方向:食品安全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