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炳書
摘 要:早在1931年,雞仔餅已經獲得了“廣州市國貨展覽會”一等獎,并且深受廣大人們的喜愛。長期以來,來自中國各地的過客都喜歡手提一盒“小鳳餅”回家,作為到過廣東的標記和最珍貴的“手信”。國外華僑乃至外國游客都把“小鳳餅”視為代表中國餅食的珍品。隨著需求的增加,產品的流通保質期面臨較大的挑戰(zhàn),研發(fā)其改良配方和生產工藝勢在必行。
關鍵詞:雞仔餅;保質期;生產工藝
雞仔餅,是廣東地區(qū)特色傳統(tǒng)餅食,是廣東四大名餅之一。傳統(tǒng)的雞仔餅為紅褐色,有光澤,甜中帶咸,味和濃郁、甘香酥脆,令人百食不厭。雞仔餅富含蛋白質、油脂、礦物質、維生素,對人體生長發(fā)育、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有極大的功效。但由于加工過程比較復雜,原料較多,在一個環(huán)節(jié)處理不當,就會導致細菌滋生,影響保質期。國內同類產品大多都已將餡料中的主料冰肉去除,剩下的都是仁果類,仁果類都為熟料,不易發(fā)生質變,也便于操作和保存,而冰肉在制作過程中處理不好容易發(fā)生質變。如果雞仔餅不放冰肉,將會失去原有的風味,直接影響到口感和觀感。
1 制作常見問題
1.1 餡料處理
雞仔餅主要的原料是冰肉,冰肉是由肥肉制作而成的,在原料選購上把關不嚴格,原料初加工簡單,腌制時間不夠,糖的配比不合適;拌餡過程原料處理不恰當,沒有按照流程進行等問題,都會給細菌滋生提供環(huán)境。
1.2 餅皮的制作
餅皮的配方包括面粉、糖、麥牙糖以及水等,水是細菌滋生的第一養(yǎng)分,在揉搓過程中很容易受到水分的影響,加溫后餅皮存在水份過多,一周后就會發(fā)生霉變。
1.3 加溫
加溫是殺滅細菌和去除水份的有效途徑,而在生產中很多工作人員并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只是將餅烤至金黃就出爐,沒有考慮通過延長烘烤時間來去除餅中的水分。
1.4 包裝處理
由于經過炕烤,餅身相對比較干燥,經過有效的包裝,會有效隔離水分及細菌對餅的影響,延長餅的保質期。但很多企業(yè)不注意包裝的過程及包裝的注意事項,導致餅在空氣中的暴露時間過長,或包裝中不加干燥劑,這都會導致餅發(fā)生變質。
2 延長雞仔餅保存生產工藝
2.1 優(yōu)化原料處理
制作冰肉過程中的處理方法非常重要。其中選購的肥肉一定是新鮮的豬背肉,買回來后先用開水漂過,去除肥內中的雜質和肥膩感,之后切配,用汾酒進行腌制,加入糖進行糖漬。經過酒浸與糖漬后,肉餡的滲透壓提高,能有效抑制細菌與霉菌的繁殖,可以延長保質期。
2.2 雞仔餅餡制作過程
餡料制作過程涉及原料搓制混和過程,之中要有水在其中調和,如果全部放油會直接影響到成品油膩感,為減小細菌對成品的影響,可以用純凈水,并將水燒開,油也燒至150℃待涼后,成熟水和熟油,避免生水中的細菌與原材料結合產生新的細菌。另外所有輔料都進行加熱殺菌,用蒜粉代替蒜茸,確保所有原料的干純度。對傳統(tǒng)風味完全沒有任何影響,口味更加純正,還能確保菌落降至最低,延長保質期。
2.3 餅皮的制作過程
餅皮搓制過程中為了省麻煩,一般在搓制過程中加入清水,因為在原料中的糖需要溶解,這樣會對餅皮的保質期產生直接影響。在搓制過程中,為確保上色及糖的溶解,需要煉制糖漿,也要掌握糖漿的合度,否則糖會返生,影響餅皮質量。而水是細菌滋生的第一養(yǎng)分,有效控制水分,確保餅皮搓制過程無水也是有效抑制細菌生長,延長保質期的有效途徑之一。
2.4 優(yōu)化加溫過程
加溫是殺菌的過程,延長加溫時間可以有效去除細菌和殘留水分。為保證餅的熟度、色澤及質量,在加溫過程中要合理控制火候,加溫時首先要用高溫定型,之后再涂蛋液用慢火控至熟透,保證成品的熟度、色澤及質量。另外加溫時間的延長會將餅中水分吸干,有效控制餅皮的干度,確保在儲存中避免餅皮有水發(fā)生霉變。
2.5 包裝過程
包裝過程是細菌入侵的另一途徑,為減少細菌入侵,包裝過程必須在包裝間進行,所有的工人進入車間時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消毒,帶上口罩手套進行包裝,干燥劑嚴格按照要求放在底托下,避免和食品接觸,并進行真空包裝。這也是保證餅的干爽度,避免儲存中與空氣接觸產生菌落,有效提升保質期。
3 結語
通過上述處理方法,有效解決了傳統(tǒng)雞仔餅保質期不足的問題,最大限度的保留雞仔餅的風味及口感特點,繼承與發(fā)展傳統(tǒng)食品,讓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都能吃到美味的雞仔餅,在行業(yè)內形成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同時還可以將相關成果應用于同類型食品中去,對繼承與發(fā)揚傳統(tǒng)食品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