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財
摘 要:紅烏龍茶葉屬于發酵茶,發酵程度介于傳統烏龍茶和紅茶之間,既有紅茶甜醇甘香的滋味,又有烏龍茶的香韻和花果香。在烏龍茶和紅茶制作工藝基礎上進行試驗,形成紅烏龍茶的獨特工藝,具體流程包括:鮮葉采摘、鮮葉曬青、三遍搖青、揉捻、發酵與烘干,其中減少了烏龍茶的殺青工藝過程,增加了紅茶的發酵工藝,產生了紅烏龍茶獨特的品質特點。
關鍵詞:茶葉;紅烏龍;制作工藝
安溪是全國著名的烏龍茶主產區,以安溪鐵觀音而著名,鐵觀音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于半發酵茶類,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1],其獨特的做青、包揉等諸多工序成就了鐵觀音獨具特色的“觀音韻”,其工藝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鐵觀音沖泡后具有天然的蘭花香,清香幽雅,湯底金黃明亮,具有“七泡有余香”之美譽[2],深受廣大茶友喜愛。
紅茶是目前世界上生產量和貿易量最大的茶類,屬于全發酵茶類,茶青經過萎凋、揉捻、發酵與烘干等工藝過程加工而成[3],發酵保證是紅茶品質的關鍵技術,紅茶具有紅湯、香甜味純的獨特品質[4]。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群體對茶葉的品種和品位追求日新月異,為了適應消費者對茶葉品位的追求,本研究充分利用烏龍茶和紅茶的制作工藝,充分優化兩個工藝流程,創新制作新型紅茶,即:紅烏龍茶葉,其既有紅茶甜醇甘香的滋味,又有烏龍茶的香韻和花果香,從而滿足消費者對茶葉品質和品類的不同需求。
1 制茶工藝
1.1 鮮葉采摘
鮮葉采摘根據GB/T19598-2006《地理標志產產品 安溪鐵觀音》的附錄C采摘技術進行采摘,主要采摘1芽2葉至4葉嫩梢及幼嫩對夾葉,春茶在谷雨后至立夏前后完成采摘,秋茶在寒露前后。
1.2 鮮葉曬青
曬青是利用陽光和自然風或室內調溫、調濕,使鮮葉散發部分水分,約散發20%水分,內含物質發生相應生物和化學反應(散發青草氣味),葉片萎軟,葉梗略彎不斷,有彈性。
1.3 紅烏龍茶葉的搖青
搖青就是“走水”的過程,是烏龍茶產生韻味的關鍵步驟,是通過人為控制水分走向和分配,利用搖青和涼青反復交替,促使茶葉內含物質發生分解、轉化、濃縮等系列變化,最終使葉片變軟,形成鐵觀音獨特的花果香和觀音韻,具體工藝見表1。
1.4 紅烏龍茶葉的揉捻、發酵和干燥
發酵是紅茶產生甜醇甘香的關鍵,先用傳統鐵觀音制作的揉捻工藝進行揉捻,揉捻時間為1~1.5h,然后采用紅茶制作工藝中的水溫發酵法進行發酵,發酵溫度為35~38℃,發酵時間為5~8h,發酵后在90~100℃初烘40min,去除部分水分(約30%),直至茶葉微刺手,進行再包揉后,在80℃初烘干20min,去除部分水分(約40%),進行復包揉,至外觀緊結重實,最后在80℃下對復包揉后的茶葉初烘4 h,至毛茶足干后在100℃烘3 h,至手揉茶葉易碎,茶梗易斷,茶葉含水量低于7%。
2 結果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茶葉品類的要求以越來越高,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本公司積極鉆研鐵觀音和紅茶的制作工藝,取長補短,充分優化兩個工藝流程,形成紅烏龍茶的獨特工藝,具體流程包括:鮮葉采摘、鮮葉曬青、三遍搖青、揉捻、發酵與烘干,減少了烏龍茶的殺青工藝過程,增加了紅茶的發酵工藝。
通過新工藝制作的紅烏龍茶,茶湯金紅、甘甜,香氣幽雅,花果香足,其既有紅茶甜醇甘香的滋味,又有烏龍茶的香韻和花果香,避免了傳統烏龍茶需要低溫(冷柜)和密封儲存的缺點,豐富了市場中的茶葉品質,同時增加茶農們的收入。
參考文獻
[1]王樹福,翁啟程.安溪縣鐵觀音的不同制作工藝和感官審評[J].福建茶葉,2019(4):5-6.
[2]陳曉棟,黃伙水.安溪鐵觀音的傳統加工工藝及要點[J].福建茶葉, 2009(2):13-15.
[3]蔣文欣,蔣健軒,蔣文峰.加工工藝對紅茶品質的影響探討[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4]汪開華,陳貞純,屠幼英.發酵程度對紅茶品質的影響[J].茶葉,2012(3): 16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