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杰
摘 要:本文主要以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與對策為重點進行闡述,以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為主要依據,從提高監管效能、完善農產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全面落實農產品質量追溯制度、提高農產品檢驗檢測技術水平、積極推動農業生產科學管理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保證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
若想實現農業健康發展,須保證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若想讓群眾吃上放心菜、放心肉,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關鍵。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農業部門、市場監管部門需給予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作高度重視和投入,從多方面著手來保障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本文著重闡述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與對策,詳細如下。
1 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
當前,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集中表現為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和獸藥殘留、貯存條件不當或違規添加防腐劑等問題。生產模式落后和經營模式超前發展的矛盾導致質量安全監管效能低、無力執法等問題。生產與經營模式發展的差異,導致農業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對應的行業法規與現代農產品發展需求不符,出現農產品實施標準不一致、監督管理制度落后于市場發展、監管效能低等問題,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十分不利[1]。
2 “互聯網+農業”模式和質量安全存在的隱患
傳統模式下,農產品經營都是介于生產者與經營者之間,主要采用整車運輸模式。而在線上銷售模式下,農產品的運輸方式發生改變,消費者和商家采用小額運輸方式,主要依靠快遞公司完成。但快遞公司難以確保全程按要求貯存農產品,會出現農產品腐敗變質或違規使用防腐劑等問題。個體經營者的網絡訂單,一般缺乏進貨憑證和農產品來源信息,若發現不合格農產品,難以追溯源頭。
3 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監管問題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水平發展滯后,與農業經濟發展脫軌,檢驗周期長、時效低。部分商家為了利益,妄顧質量安全,偽造檢驗檢疫合格證明。真實檢驗結果出來時,不合格農產品已銷售一空,經營者蒙在鼓里,生產者逃之夭夭,監督部門無力執法。另外,標準制定時缺少合理性和時代性,導致標準的實用性下降。近幾年,農業標準更新相對頻繁,但我國農業生產還是以個體戶為主,接收信息滯后,加上農民文化技術水平落后,只要有效不怕簡單粗暴,未及時了解禁用農藥獸藥。在市場發展需求中,出現一些新型用藥,卻無標準可依[2]。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問題。①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自檢能力不足。個體農戶未構建檢測點,諸多經營者未能建設檢測設施,部分質檢單位技術水平不足,監管力度不夠。②檢測部門的布局和體系欠缺科學性。檢測組織數量不足,農產品安全質量檢測設備落后,快速檢測水平有限,導致檢測任務無法滿足市場需求[3]。
4 結合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提出的對策
4.1 完善農產品監管體制機制,全面落實農產品質量追溯制度
政府部門需要在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制定先進有效的監管機制和追溯制度。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數據聯網互通,檢驗數據限期上傳,管理、執法部門及時接收信息,對不合格農產品及其生產經營者及時處理。對個體農戶、農場進行整合,全面落實編碼制度,實現追溯制度。農產品上市要標示編碼,通過檢驗部門檢驗的農產品,則附帶相關合格證書。若是農產品出現質量問題,通過編碼有效及時召回,通過編碼找到生產經營者,便于追究責任。
4.2 大力發展農產品檢驗檢測技術
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高檢測技術水平是關鍵。加快發展快速檢測技術,提高準確性,制定快速檢測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首先,農業部門幫助農戶農場發展農產品質量自檢技術,引入先進技術的同時自主研發檢測技術,從源頭監管質量安全。其次,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大農產品快檢技術投入,不斷提高快速檢測準確性,通過檢測流程保障農產品安全。最后,檢驗檢測部門要不斷創新、研發準確高效的農產品檢測技術,做好農產品監測工作,及時上報檢測結果,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聯網動態監管[4]。
4.3 積極推動農業生產科學化管理
若想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一定要加大全程監管力度。首先,農業技術人員要定期到農戶進行指導工作,通過組織培訓活動或專題講座的方式,提高農村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其次,相關檢測部門需要做好農產品監測數據管理,風險監測數據聯網管理,將不合格結果第一時間通知當地執法部門,對農產品及其生產經營者作迅速有效處理。最后,若是發現違規情況及時進行懲處,以規范生產者行為。
5 結語
現階段,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為監管效能低,農產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不完善,檢驗檢測技術水平落后,為了推動農業經濟健康發展,滿足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需求,需要對上述問題進行全面研究,找出問題的具體原因,進而制定針對性措施進行解決,如全面落實農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大力發展農產品檢驗檢測技術、積極推動農業生產科學化管理,以保證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讓群眾享受舌尖上的安全,保障其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王熙,谷成君,李瀛秦.新時期農業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及發展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32):13-14.
[2]郭菊紅.淺談新時期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7(6):187.
[3]李璽.農產品質量安全對新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的影響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8):368.
[4]杜紅霞,王峰恩,李慧冬,等.新時期農業及農業科技供給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23):31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