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內蒙古自治區第三醫院(精神衛生中心),內蒙古 呼和浩特]
在健康中國戰略的持續推進中,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進入了新階段。面臨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中的新任務、新要求,護理管理堅持理念創新,傳遞新理念、新方法與新思路[1],探索護理管理創新路徑與內容,持續提升護理管理水平,實現共享共贏的目標。探索護理事業發展的新思路,推動中國護理事業發展邁入新時代。此次選取本院一個科室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同質化管理在護理工作中應用的價值[2]。
護理部選定一個科室作為研究對象,將2016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科室14 名護士設置為對照組,均為女性,年齡24-57 歲,基礎學歷以中專為主,占比78.6%,大專占比21.4%,實行常規管理;將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科室14 名護士設置為觀察組,均為女性,年齡在26-59 歲,基礎學歷以中專為主,占比78.6%,大專占比21.4%,并實行同質化管理模式(三甲評審標準)。兩組護理人員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比較評估同一科室兩種不同管理模式下護理工作質量及管理情況,分析結果。
對照組護理人員按照醫院常規護理模式進行慣性的臨床護理工作,培訓不規范,分析總結少,以日常工作為主。觀察組護理人員實行同質化的管理,以三甲評審標準為手段。
同質化管理內涵:同質化管理指的就是醫療服務手段及方法越來越相同,在使用相同的管理模式及內容的情況下逐漸縮小了服務特性之間的差異。在管理的過程中管理者能夠將“以患者為中心”作為服務指導思想,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給予每一位護理人員更多的尊重,并充分挖掘出其特長,調動他們的護理服務積極性,使其能夠全身心地為患者服務。將以人為本作為管理的核心內容,將崗位職責和個人能力充分地結合起來,逐級完成相關成長路程[3]。
1.2.1 制定管理制度明確崗位職責
由護理部起草,各科室討論,在科室試行,醫院職代會通過,形成文本《護理管理分冊》共分為4 篇9 章117 條,方便護理人員的學習。
1.2.2 制定護理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由護理部起草,根據護理日常工作[4],共制定39 項。根據脆性分析12 項應急預案上墻。
1.2.3 規范并整理學習手冊
《精神科護理常規》、《20 項護理操作規程及評分標準》人手一冊。
1.2.4 完善了護理人力資源管理
整理護理人員技術檔案;根據護理人員的工齡、職稱、學歷結合工作能力分級分層管理;建立彈性排班機制、緊急情況下人力資源替代機制。
1.2.5 優質護理整體責任制護理管理
明確優質護理服務主題、目標、內涵;推出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和以人為本的護理管理;細化量化優質護理服務內容;健全了健康教育制度;公休座談會深入開展;患者滿意度、醫療護理滿意度每月調查,并對調查結果分析總結。
1.2.6 護理質量管理持續改進
建立了護理三級質控體系;細化護理質控內容,合理分組;有效利用PDCA 質量管理工具;績效工資考核有理有據[5]。
1.2.7 護理核心制度、護理安全與不良事件管理
建立護理巡視記錄本;輸液巡視記錄單;交接班記錄冊;科室護理工作記錄手冊;醫囑核對本;責任護士工作手冊。護理人員的工作有序,記錄規范,班班交接內容清晰明確。
制定不良事件報告制度;每年至少開展2 次安全警示教育;疑難危重患者隱患報告制度;不良事件網絡及時報告,科室一事一討論,護理部對全院不良事件一季度一討論(重大事件及時討論)、年底大討論[6]。
1.2.8 護理各類培訓與考核
針對護理內容多、雜的特點,規范整合培訓計劃。把三基三嚴理論、操作,法律法規,核心制度,政治學習,應急預案融合,規范整合,并與護理分層培訓有機結合,便于護理人員掌握。
1.2.9 科教管理
規范新進人員、進修實習人員帶教計劃;制定年度科研論文計劃;開展疑難病歷討論及護理查房。
仔細分析調研兩組護士理論知識掌握、操作技能應急能力水平、優質護理服務患者滿意度、教學帶教能力,采取問卷調查,年底考核的形式,對護理人員整體水平進行相應的評估。
比較兩組的干預效果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的干預效果情況比較(分)
在醫院管理工作中,醫療質量管理是核心問題。當前的醫患關系較為緊張,如何在這種大背景下做好臨床護理工作,以最小的付出換得最大的回報是每一位醫護人員需要考慮的問題。這也就需要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在科室內能夠將臨床護理與臨床治療相結合,滿足患者及其家屬的需要[7];同時,保證醫療質量,以達到相關文件的質量要求[8]。
本研究實施了同質化管理得出結果,實施同質化管理的觀察組在理論知識掌握、操作技能應急水平、優質護理服務患者滿意度、教學帶教能力上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實施慣性臨床護理的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充分證實了將同質化管理應用在醫院管理工作中能夠顯著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通過同質化管理的實施,護理人員能夠按照上級規劃進行,對護理工作充滿信心,從內心深處形成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認識到護理工作的價值,能夠為自身創造價值而努力的工作。同質化管理的實施能夠將護理人員的情緒維持在穩定的狀態下。護患之間形成了密切的關系,患者對醫生及護士有了更加強烈的信任感,制度管理與自我管理相結合,護理人員能夠自主地遵守相關制度,促進自我發展及自我約束。
科內的工作氛圍寬松融洽,護理人員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并積極努力地投身到工作中,在整體上提升護理隊伍的綜合素質。這樣能夠為患者提供高效優質的護理服務,贏得患者的滿意。同質化管理將管理成本降到了最低,節約了醫院的整體成本。同質化管理在后期實施過程中基本屬于自我管理階段,每位護理人員都能夠按照上級的護理工作內容進行自我完善,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內容的更新,大大減少了護士長的日常工作時間及強度,減少了科室的會議時間,改變了以往的制度管人局面,真正實現自我管理。同質化管理后護理人員都能清楚自己下一步的工作目標,了解護士長的工作安排情況,增強了團隊服務意識。同質化管理還能提高護理人員的動手操作能力,對他們進行規范化的培訓,增加了學習與溝通的機會,讓他們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同時,在工作中護理人員能夠隨時與醫生接觸溝通,大大增加了他們的知識面,使其動手操作能力提升,也讓護理人員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大大提高了工作熱情。
隨著同質化管理的進一步實施,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重視工作的同時也注重自我發展,逐漸將個人發展帶動團隊發展化為護士的品質、性格和工作態度,形成護理的人文核心,并在日常工作中為患者提供各項人性化的護理服務。主動了解患者所需,加強觀察,盡可能的多給予患者支持,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滿意度。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過一些阻力,比如有些低層次或者自暴自棄類型護理人員的不配合,或者職業態度不端正,希望跳槽等現象也有發生。期間配合院部進行了一定的人員疏散,盡最大努力鍛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團隊,如何化解一些邊緣護理人員將是我們下一階段要進行重點突破的工作重心。
總之,經過同質化管理,建立規章制度并成本成冊,加強理論技能應急能力培訓[9],踐行優質護理目標,認真落實整體責任制護理,推出以人為本的護理管理,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護理質量管理持續改進[10],護理核心制度不良事件規范管理,科研教學規范管理,以三甲評審標準規范護理管理,整體上提升了本院護理質量,取得了積極顯著的效果[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