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都
(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蒙醫醫院康復科,內蒙古 赤峰)
蒙醫薩病相當于西醫腦卒中,是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之一,是由于椎動脈和頸動脈等腦供血動脈出現閉塞、狹窄,造成腦組織供血不足,進而導致腦組織壞死的一種疾病。蒙醫認為薩病是眾多外因所致體內氣血運行、流通障礙,三根(赫依、希拉、巴達干)失調,赫依與琪素相搏及運行失調而損傷腦部的黑脈繼而引起白脈之海-腦之受損而致病。該病以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難以言語為主癥,好發于中老年人,66%以上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遺癥,以偏癱較為多見,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1]。目前國內外有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對薩病偏癱患者,進行康復治療與訓練,可改善患者肢體功能、優化生存質量、延長患者壽命。因此,針對薩病偏癱癥患者進行早期的肢體運動功能康復尤為關鍵。本研究探討康復訓練治療對薩病偏癱后肢體功能障礙的影響。
選取2019 年3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30 例腦卒中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5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主癥:口舌歪斜,神識昏蒙,難以言語,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感覺減退或消失。次癥:頭痛,眩暈,瞳神變化,飲水發嗆,自汗,心悸,頭痛,眩暈,目偏不瞬,共濟失調。舌質黯淡,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起病方式:有漸進發展過程,病前多有頭暈頭痛,發病前多有誘因,常有先兆癥狀。
對照組:患者施行常規康復治療。
觀察組:實施康復訓練治療:①良肢位擺放:盡量取健側臥位,上肢(肘、腕、手指各個關節) 盡量向前伸展,向頭頂上舉100°,健側上肢自由擺放,患側下肢適當屈曲,置于下方一支撐枕上,膝、髖關節均自然屈曲,防止發生足內翻,身體和床面呈90°角;取患側臥位時,患側肩前伸,肘關節伸展,前臂保持外旋,手指、髖關節伸展,膝關節微屈曲,健側下肢向前屈曲置于支撐枕上;2h 更換1 次體位。②床上訓練。伸肘訓練:取仰臥位,叩擊三頭肌誘導肘部伸展,治療師將一只手放于肱骨的遠端,保持肩屈曲90°,另一只手叩擊三頭肌并發出伸肘指令,鼓勵患者試圖伸直肘關節。雙上肢上舉:在仰臥位時,下肢處于良好肢位,雙手掌相觸、手指交叉、患指在頂部(Bobath 握手)。橋式運動:上肢放置于身體的一側,下肢(膝蓋)彎曲到臀部,足平踏于床上,用力下踩將臀部抬起并控制住,保持5-10s。③轉移訓練。主要包括床位轉移訓練、臥位轉移訓練、坐位轉移訓練和坐站轉移訓練以及床與輪椅轉移訓練。根據評定結果,治療師選擇最適合患者的訓練方式,每天1 次,每次10-20min。④平衡訓練。主要是軀干的平衡訓練,仰臥位采用橋式運動(單橋或雙橋),坐位采用端坐位平衡訓練,站立位采用單腿、踩直線和輔助站立訓練。⑤站立訓練。立位下屈膝:患者站在墻前保持股前部接觸面以確保在膝關節屈曲期間髖部保持伸展;膝關節穩定性控制:站立位下盡可能患肢負重,上肢可以支撐平行桿,以便在0°-15°范圍內控制膝蓋的緩慢運動。⑥日?;顒幽芰τ柧殹"咧匦霓D移- 實用步行訓練。練習原地邁步和側方邁步,讓患者學會正確的重心轉移,建立正常的步行模式。手杖和扶持下的步行:用三點法支持步行,步行順序為握住手杖,先伸手杖,后屈患腿,再屈健腿。⑧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采用HB-SJ 系列神經肌肉電刺激儀刺激患側上肢肱二頭肌和下肢股四頭肌的起始至終止段,刺激頭部顳區和頸動脈、基底動脈、病灶頭皮反射區,每次20min,每日1 次。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s)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兩組FMA 上肢、下肢評分及BI 評分均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FMA 上肢、下肢評分及BI 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 1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功能及日常活動能力比較

表 1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功能及日?;顒幽芰Ρ容^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1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蒙醫認為薩病是在人體氣血內虛的基礎上,多因勞倦內傷、憂思惱怒、飲食、起居、氣候變化、煙酒等誘發,臨床上多以突然昏撲、半身不遂、言語不利、吞咽障礙為主要表現。而吞咽障礙是薩病發生后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吞咽障礙主要是因為吞咽器官受損而導致的各種臨床癥狀出現的疾病[2]??祻陀柧氈委熓撬_病后肢體功能障礙患者最有效的方式,是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基本方式[3]。從神經生理角度說,規范的康復訓練刺激能促進病灶附近神經細胞突出形成,加快周圍膠質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增殖,利于病灶修復[4,5];康復訓練能調動患者腦組織內殘余細胞的代償、重組,加快建立新的神經通路,促進損傷區細胞的再生,肢體活動也能增加相應皮層腦血流量,能更好地促進肢體功能恢復[6,7],故有利于增強大腦可塑性,促進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恢復,提高自理能力。從運動功能角度看,康復訓練使患者參與到肢體運動、日常活動中來,可加強肌肉、關節活動,改善患者肌力,利于相關功能及日常活動能力恢復[8]。
綜上所述,康復訓練治療薩病后偏癱肢體障礙療效顯著,可有效減輕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促進患側肢體功能的恢復,降低肌張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