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琴,王燕俠,李霞
(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全科醫學科,新疆 烏魯木齊)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是各種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指的是在正常的靜脈回流情況下,因各種心臟疾病引發心排血流量減少,造成組織代謝需要無法滿足而產生的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癥,其主要表現為活動后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大多數患者會經歷病情緩解與反復發作的過程,心功能不斷惡化,對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有調查數據顯示,此疾病在我國成年人群體中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1],住院病人死亡率為5.3%[2]。2013 年美國心力衰竭病人再入院率達22.9%[3]。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較高的患病率、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的負擔非常沉重。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多在家中及社區繼續治療,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社區管理可直接影響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4,5]。本研究將社區健康管理應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旨在探討社區健康管理對患者生活質量及再入院率的影響,從而為臨床個體化健康管理方案的實施提供參考,進而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及預后的改善。
選擇本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確診為慢性心力衰竭的160 例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各80 例。其中觀察組男性46 例,女34 例;年齡60-79 歲,平均年齡(66.17±11.5)歲;平均病程(1.34±5.00)年。對照組男42 例,女38 例,年齡60-81 歲,平均年齡(68.85±12.3)歲;平均病程(1.78±4.72)年。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結果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僅在入院期間予以常規健康教育,出院后不做干預。觀察組分別在出院后1 周、2 周、3 周由主管醫生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是否按時服用治療心衰的藥物;同時定期通知患者到社區參與患教會,接受健康指導。健康指導內容:①心理疏導,囑患者保持良好心態,避免焦慮、情緒緊張。②囑患者低鈉飲食,限制飲水量,控制體重。③囑患者避免劇烈運動。④囑患者按時服用治療心衰的藥物,不能隨便停藥。④如出現胸悶、氣短癥狀,及時到醫院就診。
1.3.1 比較兩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況
顯效:患者在干預后胸悶、氣短癥狀明顯緩解,心臟彩超提示心功能顯著改善;有效:患者在干預后胸悶、氣短癥狀有所緩解,經心臟彩超檢查心功能有所改善;無效:患者在干預后癥狀無明顯改善,經心臟彩超檢查心功能無改善甚至病情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3.2 比較兩組患者自我管理情況、依從性及再入院率
對心衰患者自我管理量表、明尼蘇達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質量調查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WHFQ)、服藥依從性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上述量表的評分情況、非計劃30d 內再入院率。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2.0 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使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心功能改善總有效率(91.3%)明顯高于對照組(70.0%),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心功能改善情況比較[n(%)]
觀察組預后高于對照組,生活質量改善率高于對照組,P<0.05,組間結果有統計學差異(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預后及生活質量比較[n(%)]
觀察組30d 內非計劃再入院率(6.3%) 低于對照組(21.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觀察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更好,依從性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30d 內非計劃再入院率

表4 觀察組與對照組依從性比較[n(%)]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在原有基礎心臟疾病基礎上逐漸出現胸悶、氣短、水腫等癥狀的一種綜合征,是心力衰竭持續狀態。此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患者預后較差[6]。我國目前有450 萬患此疾病的患者,患病率為0.9%,對患者身心健康、日常活動及生活質量均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而且消耗較大的醫療資源[7]。
反復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僅有少部分是因為原發疾病的進展, 大部分與對藥物治療、限鈉和/ 或限制液體量的依從性較差以及生活習慣不良有關。2014 年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指出,CHF 患者需要醫生、護士、患者及其家屬結合在一起進行長期院外健康管理和支持,涉及水鹽限制、飲食依從、適當運動、戒煙限酒、合理藥物治療、自我監測病情變化等。然而,Luyster 等[8]進行心衰患者飲食、限水依從性的研究發現,只有16%的患者能在所有時間遵從飲食、限水建議。Wu 等[9]的薈萃分析結果顯示,CHF 患者服藥依從性為10%-93%,差異較大。孟靜等[10]報道,僅有40% 的CHF 患者能完全依從醫囑服藥。所以加強對患者的院外健康管理需要廣大醫療機構重點關注。
本研究通過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進行連續性電話隨訪,心理疏導、舉辦患教會、飲食運動指導等,結果顯示:觀察組心功能及生活質量明顯改善,且觀察組依從性明顯提高,因心衰導致的30d 內再入院率明顯降低,提示觀察組預后更好。
總之,通過規范的社區健康管理能夠使患者對疾病的知曉率顯著提高,并提升其配合治療的依從性,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明顯改善,真正做到有效管理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