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麗麗
(唐山市灤南縣扒齒港鎮中心衛生院,河北 唐山)
臨床應用靜脈輸液進行治療,具有藥效發揮作用快的優點,利于快速補充患者機體內損失的血液、液體及營養;但缺點是長期靜脈輸液極易導致患者出現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誘發靜脈炎[1]。本文探究分析將優質護理干預應用于接受靜脈輸液患者之中,對于預防因輸液而致的靜脈炎的影響及應用意義。
抽取的臨床靜脈輸液資料128 例為本院2017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需連續性輸液患者,以每組64 例將128 例患者依據隨機分組原則均分為基礎護理組與分析護理組。兩組患者臨床基礎資料情況對比,如表1 所示,組間對比結果P>0.05,表明不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臨床基礎資料情況對比
基礎護理組僅給予患者最基礎的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分析護理組則給予患者常規護理聯合優質護理干預模式。
基礎護理組[2]:一是護理人員需對靜脈輸液具體操作方法與技巧熟練掌握,確保輸液質量。二是護理人員在藥物配置及給予患者實施靜脈輸液過程中,實施無菌操作,確保患者輸液安全。
分析護理組:一是給予患者健康教育指導[3]。在靜脈輸液前,醫護人員需將靜脈炎預防、護理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告知患者,提高患者自我防護能力。二是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干預措施[4]。當患者需連續性靜脈輸液時,護理人員需給予重點關注,及時了解患者輸液部位的疼痛情況,通過增加巡視次數,嚴格交接班,更換輸液瓶及時等護理措施,了解患者靜脈狀況,疏解患者不良情緒。三是積極改進穿刺技術[5]。穿刺時,需選擇彈性好、回流順暢、充盈度好的血管,以確保一次性成功,由此避免對血管的機械性損傷;穿刺成功后,需先使用無菌生理鹽水建立靜脈通路,再將特殊藥物輸入其中;患者靜滴期間,藥物的滴注速度需減慢,同時,為減少對穿刺輸液部位的刺激,需注意對其進行保暖。四是藥物預防措施[6]。在患者穿刺部位,通過采用酒精濕敷的方法對其進行濕敷,以促進穿刺部位血液循環,從而使其細胞組織缺氧現象得以改善,以預防穿刺部位致炎物質的產生,避免患者血管受到損傷,防止發生靜脈炎。五是給予患者功能鍛煉指導[7]。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護理人員需每天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主要是進行將穿刺一側的肢體做抬高、伸屈及旋腕運動。
分析評估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靜脈炎發生情況。評估標準為[8]:以美國靜脈輸液協會制定的以嚴重程度分為五級的標準為參考;主要的指標有:0 級、1 級、2 級、3 級、4 級。其中0 級表示穿刺部位無任何臨床疼痛、腫脹癥狀;1 級表示輸液穿刺部位存在輕度疼痛及發紅癥狀;2 級表示輸液穿刺部位存在疼痛發紅或腫脹癥狀;3 級表示在2 級程度之上,形成條索狀靜脈,且可觸摸到;4 級表示條索狀靜脈長度大于1 英寸,且伴有膿液流出。
分析評估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主要指標有:服務態度、責任方面、護理技術、治療環境、護理效果。
分析評估所涉及指標數據經統計學軟件SPSS22.0 分析處理后,若兩組對比結果P<0.05 時,表明差異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靜脈炎發生情況對比,如表2 提示,分析護理組患者發生率明顯低于基礎護理組患者,兩組對比結果P<0.05,表明靜脈炎發生率指標差異對比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

表2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靜脈炎發生情況對比[n(%)]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如表3 提示,治療環境對比,組間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服務態度、責任方面、護理技術、護理效果指標對比P<0.05,表明護理滿意度指標對比差異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
表3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

表3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
組別 例數 治療環境 責任方面 護理技術 服務態度 護理效果基礎護理組 64 8.35±1.408.53±1.62 7.32±0.62 8.12±1.41 8.03±1.27分析護理組 64 9.04±1.519.28±1.78 8.42±0.71 9.91±1.51 9.32±0.29 P - >0.05 <0.05 <0.05 <0.05 <0.05
以上探究分析可知,靜脈炎為臨床連續性輸液中較為常見的護理問題,通過改進護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其發生率。本次分析結果表明,給予連續性靜脈輸液患者施以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可以通過強化健康教育指導,不斷優化穿刺技術,實施濕敷等物理預防措施,以此降患者低靜脈炎發生率, 從而減輕患者的痛苦,將靜脈炎的嚴重程度降到最低。結果提示,與僅給予最基礎的常規護理干預措施相比,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可以將靜脈炎發生率與分級均降低,臨床意義重要。
綜上所述,將優質護理干預應用于接受靜脈輸液患者之中,獲得良好的臨床靜脈炎預防效果,與常規護理干預措施相比,優質護理干預獲得患者充分肯定,利于構建良好的醫患關系,更利于有效促進患者靜脈炎發生率的降低,該護理模式具有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