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蓮芝,田豐英
(煙臺毓璜頂醫院,山東 煙臺)
支氣管哮喘臨床上屬于呼吸系統疾病,該疾病具有發病率較高的特點[1]。近些年來,隨著環境污染加重,發病者數量增加較快。支氣管哮喘并過敏性鼻炎患者若得控制,極易使得病情加重[2]。因此,從臨床來看,給予支氣管哮喘并過敏性鼻炎患者治療的同時,還需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以促進患者癥狀緩解,提高治療效果。本文分析探討針對支氣管哮喘并過敏性鼻炎所實施的臨床護理方法及護理意義。
擇取的臨床護理資料42 例為本院2019 年2 月至2020年1 月收治的支氣管哮喘并過敏性鼻炎患者,將其均分兩組,即基礎護理組與系統護理組。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對比情況,見下表1 示,無統計學差異,即P>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情況
基礎護理組患者僅接受最基礎的常規護理模式干預措施。
系統護理組則給予患者常規護理干預聯合有針對性的系統護理模式干預措施。一是針對患者哮喘病情發作采取必要的護理措施[3]。①需及時行吸氧予患者;同時需確保患者氣道通暢,防止患者發生酸中毒現象,②進一步擴張患者肺部,通過為患者建立體位引流,或者變換患者體位,確保患者順暢排痰。③予以支氣管擴張劑治療,同時,通過閉口屏氣,指導患者有效進行深吸氣,提升患者臨床療效。二是給予患者用藥護理干預[4]。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按醫囑服藥及具體使用方法,以防止出現患者錯服藥物現象發生。三是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5]。通常情況下,治療過程中患者情緒出現波動,多會出現緊張、不安等不良情緒,此時,護理人員需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與安撫,避免患者不良情緒致哮喘病情加重。四是護理人員需認真評估分析患者產生哮喘癥狀的原因[6],同時及時告知患者有效避開其過敏原,將哮喘的發生率降低。五是給予患者及其家屬健康教育指導[7]。將疾病初期的體征及癥狀表現、應對措施,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提高其分辨能力與應對能力;囑咐患者不養寵物,遠離致敏原及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囑咐患者著衣最好為布料,別著涼,適宜增添。六是[8]每天護理人員需為患者按摩鼻部的迎香穴、印堂穴等,以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同時可指導患者定期進行適度的鍛煉。
分析評估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情況。主要指標有顯效、有效、無效。療效標準:①顯效:患者所有臨床癥狀經治療護理干預后均消失。②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經治療護理干預后,胸悶、氣急、喘息等均得以顯著改善。③無效:患者所有癥狀經治療護理干預后,均未出現好轉。
分析評估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主要指標有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
所有觀察分析指標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 對所涉及數據進行錄入、統計及分析處理,若經檢驗后,兩組指標對比結果P<0.05 時,則說明組間指標數據存在較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見下表2 所示,基礎護理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明顯低于系統護理組患者,經檢驗后,兩組指標對比結果P<0.05,組間總有效率指標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表2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對比[n(%)]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對比,見下表3所示,基礎護理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明顯低于系統護理組患者,經檢驗后,兩組指標對比結果P<0.05,組間護理滿意度指標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表3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情況[n(%)]
以上觀察分析可見,支氣管哮喘與過敏性鼻炎作為臨床最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其二者盡管臨床表現癥狀及病變部位不同,但其發病機制有其相似之處。對于患者而言,有效的治療固然重要,但由于該病癥具有較高的復發率,因此,治療的同時,系統的護理干預必不可少。
本次觀察分析中,對于所選患者分別施以不同護理干預措施,結果顯示,接受有針對性的系統護理干預措施的患者,較之接受最基礎的常規護理干預措施患者,其護理效果更優。結果提示,系統護理干預措施,利于減輕患者癥狀,更好地防止過敏原對患者的影響,降低復發率,促進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針對患者臨床癥狀,施以有針對性的系統護理干預措施,獲得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較之于單純的最基礎的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該護理措施利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同時,益于改善護患關系,促進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