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 | Domestic news
2020年4月23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該政策從2020年4月23日起實施,2020年4月23日至2020年7月22日為過渡期。
通知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
1、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平緩補貼退坡力度和節奏,原則上2020-2022年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
2、為加快公共交通等領域汽車電動化,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民航機場以及黨政機關公務領域符合要求的車輛,2020年補貼標準不退坡,2021-2022年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原則上每年補貼規模上限約200萬輛。
3、從2020年起,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企業單次申報清算車輛數量應分別達到10000輛、1000輛;補貼政策結束后,對未達到清算車輛數量要求的企業,將安排最終清算。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為鼓勵“換電”新型商業模式發展,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換電模式”車輛不受此規定限制。
4、支持“車電分離”等新型商業模式發展。鼓勵企業進一步提升整車安全性、可靠性,研發生產具有先進底層操作系統、電子電氣系統架構和智能化網聯化特征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5、2020年,保持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等技術指標不作調整,適度提高新能源汽車整車能耗、純電動乘用車純電續駛里程門檻。2021-2022年,原則上保持技術指標總體穩定。
6、將當前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調整為選擇有基礎、有積極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區域,重點圍繞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開展示范,中央財政將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示范城市給予獎勵。
7、加大新能源汽車政府采購力度,機要通信等公務用車除特殊地理環境等因素外原則上采購新能源汽車,優先采購提供新能源汽車的租賃服務。
8、強化資金監管。切實發揮信息化監管作用,對于數據弄虛作假的,經查實一律取消補貼。對監管不嚴、造成騙補等問題的地方和企業按規定嚴肅處理。
9、推動落實新能源汽車免限購、免限行、路權等支持政策,加大柴油貨車治理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車使用優勢。
【 縱橫點評 】
在此次四部委聯合發布的新政中,“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不超過30萬元”的規定引發業界關注。
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分析認為,為了使用有限的財稅資金盡可能多地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使用比例,對接受補貼的新能源汽車設置售價上限是科學合理的選擇,綜合考慮了我國消費者購買水平和產業發展等因素,并避免補貼資金流向奢侈消費。
財政補貼資金來源于國家稅收,將稅收資金反哺于民眾,最大限度惠及全社會,讓廣大群眾能夠買到高性價比的新能源汽車,加快市場培育,提高市場普及度也是現階段補貼的首要任務,而高價位的豪華新能源汽車并不是承載我國新能源汽車普及重任的主體,因此也不是現階段補貼的對象。
另外,國際上其他國家的新能源補貼政策也有類似規定,如德國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中也明確規定售價高于六萬歐元的電動車不予補貼。因此四部委此次發布的《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明確提出的新能源補貼前售價不超過30萬元的政策規定,是結合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和其他國家政策的經驗,綜合提出的符合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戰略導向。
我國政府近年來大規模使用財政資金補貼新能源汽車,一方面,是為了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在總體市場中的比例,降低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提高我國能源安全水平;另一方面,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也是我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4月7日,工信部發布“公開征求對《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修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的決定(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其中主要的修改內容是刪除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有關“設計開發能力”的要求;將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停止生產的時間由12個月調整為24個月;刪除有關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申請準入的過渡期臨時條款;刪除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應同時滿足《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管理規定》的條款。從這幾個修改調整的地方內容來看,都是在降低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的要求。
4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2019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的公示》。2019年度中國境內146家乘用車企業共生產/進口乘用車2093.11萬輛(含新能源乘用車,不含出口乘用車,下同),平均燃料消耗量實際值為5.79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積分為646.24萬分,燃料消耗量負積分為517.13萬分,新能源汽車積分為327.18萬分。其中燃料消耗量正積分排名居前的分別是比亞迪、北京汽車、上海汽車、江淮汽車,負積分排名前5家分別是一汽-大眾、上汽通用、北京現代、北京奔馳、東風汽車。

4月24日,工信部、公安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三部門印發《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車輛智能管理)》。其中提出,針對車聯網產業發展技術現狀、未來發展趨勢及道路交通管理行業應用需求,分階段建立車輛智能管理標準體系:到2022年底,完成基礎性技術研究,制修訂智能網聯汽車登記管理、身份認證與安全等領域重點標準20項以上,為開展車聯網環境下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車聯網城市級驗證示范等工作提供支撐;到2025年,系統形成能夠支撐車聯網環境下車輛智能管理的標準體系,制修訂道路交通運行管理、車路協同管控與服務等業務領域重點標準60項以上。

4月22日,財政部、工信部、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有關政策的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免購置稅政策最早從2014年9月開始執行,直接刺激了市場的快速增長。2017年底到期后,政府部門又發布了延續性政策,將新能源汽車免購置稅期限延長了三年至2020年底,同時也提高了車型申報的技術參數要求。不過此次發布的免稅政策延長公告中并未提及相應技術參數要求。
4月16日,工信部發布《2020年新能源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全面梳理電動汽車在研標準項目和未來五年標準規劃,加強重要標準的前期調研和效果評價,集中開展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法規比對工作,確定分階段建設目標與關鍵工作節點,完成新能源汽車領域“十四五”標準體系編制工作。在制定標準工作路徑方面,提出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中長期發展目標,編制發布《中國電動汽車標準化工作路線圖》第三版,為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4月16日,工信部發布《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推動標準體系與產業需求對接協同、與技術發展相互支撐,建立國標、行標、團標協同配套新型標準體系為重點,促進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快速發展和應用。形成能夠支撐駕駛輔助及低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系統開展國家、行業和團體標準需求調查和分析,進一步優化完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編制汽車網聯功能與應用標準化路線圖,為實現支撐高級別自動駕駛的標準體系第二階段建設目標提供基礎保障。
4月9日,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二手車經銷有關增值稅政策的公告》。《公告》稱,自2020年5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從事二手車經銷的納稅人銷售其收購的二手車,由原按照簡易辦法依3%征收率減按2%征收增值稅,改為減按0.5%征收增值稅。《公告》所稱二手車,是指從辦理完注冊登記手續至達到國家強制報廢標準之前進行交易并轉移所有權的車輛,具體范圍按照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出臺的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執行。
| 國內 | Domestic news

4月2日,上海市發改委等5部門印發《上海市促進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互聯互通有序發展暫行辦法》。具體支持措施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給予專享度電補貼,出租車按度電0.4元標準(2020年)補貼駕駛員;二是支持示范站建設,計劃2020-2022年間,每年組織建設15個出租車充電示范站,對示范站延續30%設備補貼政策,同時享受國家集中性充換電設施基本電費減免;三是支持“樁車匹對”工作,把組織“樁車匹對”職責壓到市級平臺,由市級平臺作為信息樞紐,調動充電企業積極性,并對“樁車匹對”的充電樁提出為出租車服務的具體要求。

4月3日,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出臺《廣州市促進汽車生產消費若干措施》,提出“提振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汽車加快更新換代、營造汽車消費環境”三項措施,預計將拉動廣州市汽車制造業工業總產值超200億元。其中,針對新能源汽車,提出“降低新能源車購買成本,加快巡游出租車、網約車電動化,推動新能源車配套設施建設”三項內容,2020年3月至12月底,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每車1萬元綜合性補貼;2020年12月31日前,對于新增巡游出租車購買純電動高級車型的(含因跨年度提前更新而新增購買的),每輛車給予1萬元綜合性補貼。

4月9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發布《關于新增特定小汽車指標的通告》,決定使用2020年新增小汽車指標額度,面向個人配置1萬個混合動力小汽車指標。本次配置的1萬個指標,只能用于辦理小汽車注冊登記(新購車輛上牌),不可辦理轉移登記和變更登記。同時,注冊登記的小汽車必須為列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且純電續航里程超過80公里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小汽車。另外,本次指標配置,還適當放寬了個人申請條件,持有深圳市核發的有效居住證的個人,或持有有效身份證明的華僑、港澳臺地區居民,均可進行申請。

4月7日,四川出臺《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產業2020年度工作要點》,加快推動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產業發展。《工作要點》明確,2020年重點在推動龍頭骨干企業加快升級改造,促進我省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產品,推動中德合作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建成封閉測試場,力爭全省實現新能源汽車生產3.5萬輛,同比增長10%,新能源汽車累計推廣應用達12萬輛。另外,搶抓國家“新基建”戰略機遇,加快充電基礎設施、車聯網、自動駕駛等產業布局,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
4月9日,海南省政府印發《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推廣2020年行動計劃》,2020年內計劃在海南省推廣1萬輛新能源汽車。《計劃》表示,今年海南省各級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新增和更換的公務用車,除特殊用途車輛之外,要100%使用新能源汽車,并開展新能源汽車公務出行試點。同時,海南省的公交車、巡游出租車新增和更換的車輛要100%使用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汽車新增和更換的車輛100%使用新能源汽車。到2020年底,全省公交車、分時租賃汽車總體清潔能源化比例不低于80%,巡游出租車除特殊用途車輛外全面實現清潔能源化。

4月14日,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積極應對疫情影響 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的若干舉措》。《舉措》中提及要進一步提振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具體內容包括:江蘇省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制定促進汽車消費政策舉措,引導在省內注冊登記的汽車銷售企業為消費者提供降價讓利、金融支持、售后服務等購車優惠,支持無車家庭購買首輛新能源汽車或國六排放標準燃油汽車。與此同時,鼓勵各地適當提高老舊機動車淘汰獎補標準,全面落實取消省內二手車限遷政策,地級及以下城市要優化皮卡進城管控措施,除應急響應需要外,嚴禁出臺新的汽車限購限行政策。
| 國內 | Domestic news
4月20日,中國一汽數字化大會在長春召開,數字化轉型戰略協議簽約儀式同期舉行。中國一汽與華為、騰訊、百度、阿里云、汽車之家、IBM(中國)有限公司、NTT DATA七家業界領先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簽署深度合作戰略協議。據悉,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將與以上七家企業從不同角度進行深度合作,其中與華為合作共建自主可控的數字化平臺,與騰訊共建價值鏈數據生態,與百度合作車載安全及信息安全、基于智能網聯汽車的數字化出行及各類車聯網服務,與阿里云共建中國一汽公有云平臺,等等。
4月23日,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小康集團三方共同簽署《關于共建中高端新能源汽車項目的協議》。三方將重點加大對小康股份旗下金康新能源汽車的投資,在政策、融資、生產、管理、銷售等方面為金康新能源的發展提供支持,并在2025年前將之打造成為年產15萬輛、產值在300億元以上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車標桿企業。為此,重慶市人民政府及兩江新區管委會將指定主體或基金共同成立SPV(特殊目的公司),由SPV向金康新能源投資20億元。
4月2日,豐田汽車公司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雙方合資的純電動車研發公司——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雙方各出資50%,主要業務包括純電動車及該車輛所用平臺、零件的設計、研發等。據悉,合資公司設計、開發的產品將充分使用比亞迪現有的電動平臺技術及電動零部件供給,并融入豐田的品質及安全控制標準要求。合資公司設計、開發的純電動汽車可以使用豐田品牌。
4月23日,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和日野自動車株式會社簽署了戰略商業聯盟協議,聚焦于合作開發純電動商用車(BEVs)。雙方將加快開發純電動商用車進程,為客戶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同時,雙方還將以合作開發純電動商用車產品為契機,充分結合雙方在純電動商用車領域的技術和經驗優勢,在零售和其他相關業務方面展開深度合作,以促進純電動商用車的普及。
近日,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聯合上海度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新能源公司——埃諾威(蘇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蘇州吳中區落戶,同時啟動其靈活儲能快充樁項目。根據規劃,靈活儲能快充樁的量產工作將于今年下半年啟動。該項目是德國大眾落戶蘇州的首個項目,也是大眾零部件集團成立后在中國的首個投資項目。據悉,埃諾威(蘇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吳淞江科技產業園先期租用1萬平方米廠房,建立研發及生產基地,后續將持續擴大投資和生產規模。合資雙方各控股50%,注冊資本3800萬歐元,總投資1.1億歐元。

4月14日,東風汽車和法國雷諾集團同時發布公告,東風汽車和雷諾集團簽署備忘錄達成初步意向,雷諾將其持有的東風雷諾50%股份,全部轉讓給東風集團,雙方合資的東風雷諾停止雷諾品牌相關業務。同時,雷諾不會退出中國市場,其電動車和輕型商用車仍會在國內銷售。這意味著,合資不到七年的東風雷諾宣告解散。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重組計劃不會影響到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雷諾集團與日產汽車的三方合作,由上述三方建立的合資公司易捷特目前運轉良好,三方還會繼續在新一代發動機方面加強合作。合作內容包括向東風接手后的東風雷諾提供零部件,向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提供柴油機許可。此外,雷諾集團和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還將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開展創新合作。
4月13日,北汽集團與神州優車集團聯合宣布,雙方將通過車輛采購、汽車新零售、技術合作、大數據以及金融服務等方式達成全面戰略合作。按照協議,雙方將圍繞汽車出行等業務,形成在技術、產業鏈等方面資源優勢的互補與整合,實現“傳統汽車+出行產業”的深度融合,構建出行生態鏈。其中,北汽集團將聯合神州優車共同開發出行定制、換電模式的智能新能源汽車;神州優車將利用其用戶規模、數據優勢,為雙方打造千人千面的智能服務和營銷體系。同時,雙方還將在地圖、自動駕駛、智能網聯和智慧交通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共同構建“汽車產業互聯網+”的新型產業模式。
4月8日,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上市公司名稱將變更為“一汽解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由“一汽轎車”變更為“一汽解放”,主營業務將由乘用車業務變更為商用車業務。隨著置入資產與置出資產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辦理完畢,一汽奔騰轎車有限公司作為一汽股份非上市的全資子公司,成為一汽奔騰品牌的運營主體,一汽旗下的乘用車品牌一汽奔騰,將在集團的扶持下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而商用車品牌一汽解放也一舉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 國際 | International News
全球范圍內的疫情還在持續,在還沒有明顯的拐點出現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仍然是籠罩在汽車產業上空的一層陰霾。
從3月初開始陸續停工停產的汽車工廠在全球范圍內就超過了160家,而近兩個月的產業停擺、新車銷售斷崖式下滑已經給各家車企帶來了巨大的資金壓力。一些車企不得不通過減薪和裁員的手段來幫助企業減負。
美國當前重啟汽車工業的呼聲越來越高。為了加速經濟回復,美國白宮成立了特別工作組,總統特朗普任命了幾十位商業領袖加入。這其中,汽車領域是一個重點,通用汽車CEO瑪麗·博拉(Mary Barra)、菲克集團CEO麥明愷(Mike Manley)、福特汽車執行董事長比爾·福特(Bill Ford Jr.)和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四位車企掌舵人均已加入。美國總統特朗普也頻頻發聲,敦促車企盡快恢復生產以重啟經濟。
有消息稱,福特汽車在歐洲和北美的工廠預計最快也得在5月4日才能恢復生產。通用汽車北美工廠至于何時復工,尚未給出官方公告。菲亞特克萊斯勒宣布了計劃于5月4日復工的消息。除此之外,同樣在美國的本田汽車的12家工廠,豐田汽車的10家工廠、現代汽車的1家工廠也將關閉至5月1日;日產汽車的3家工廠將關閉至4月底;斯巴魯在印第安納州的工廠將于5月11日復產。

從目前的準備形勢來看,歐洲地區的復工情況要早于北美地區。而在疫情得以控制的歐洲地區,大眾、戴姆勒、FCA、寶馬、雷諾、現代和沃爾沃等品牌已經制定了明確的復工計劃。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在4月27日恢復塞維爾工廠Ducato輕型商用車的生產。作為歐洲最大的汽車集團,大眾汽車4月20日恢復德國茨維考工廠的生產,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發工廠也在這一天恢復運營。而德國沃爾夫斯堡、埃姆登和漢諾威的工廠以及葡萄牙、西班牙、俄羅斯和美國的工廠也在4月27日恢復生產。
復產、救市,在第二季度將是全球汽車產業的核心主題,而汽車市場能否快速復蘇,也將成為考驗各國穩定經濟能力的一道關鍵考題。
【 縱橫點評 】
雖然眼下車企已經在逐步復工,但疫情仍使歐洲、美國等全球主要汽車市場遭遇重創。數據顯示,3月,歐盟、英國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國家的新車注冊量約為85.3萬輛,同比下降51.8%;美國3月輕型汽車銷量較去年同期下降近27%,約為99.2萬輛。預計4月份的跌幅會更大。
不僅如此,美國汽車專業調查公司IHS Markit預測,今年全球汽車銷量將比去年下降12%以上,至7880萬輛,降幅將大于10年前經濟大衰退期間8%的降幅。
在工廠停產后,豐田、本田、日產、雷諾等車企的數萬名工人加入到申請失業救濟的大軍中,車企本身也設法通過銀行信貸、公司債券等籌集資金,力保現金流。
通用和福特已分別啟用1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27億元)和15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84億元)的信貸額度,FCA則與兩家銀行達成3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69億元)的信貸協議。戴姆勒在現有1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45億元)信貸額度的基礎上,又新增了12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921億元)的信貸額度。
裁員、轉產、增加信貸……車企們嘗試使用各種措施進行自救。然而,這些自救措施暫時也只是解決“燃眉之急”。 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歷史上最大的變革”。
當地時間4月2日,戴姆勒對外宣布,已與多家銀行簽署了12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921億元)的信貸額度協議,以增強財務靈活性,應對當前的冠狀病毒危機。戴姆勒此次獲得的120億歐元信貸額度可在12個月內使用,并可延期兩次,每次延期6個月。簽約銀行包括法國巴黎銀行、西班牙國際銀行、德意志銀行和摩根大通。兩年前,戴姆勒與40家國際銀行簽署了1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45億元)的信貸額度協議,這筆信貸額度將于2025年到期,新的信貸額度將建立在現有信貸基礎之上。
4月20日,韓國貿易、工業和能源部在工業技術保護委員會會議上做出決定,允許現代汽車公司將其氫燃料電池技術出口。該部表示,已根據其工業技術保護委員會審查的文件,批準了現代汽車向美國和歐洲出口氫燃料電池技術。通過出口許可,現代汽車將能夠利用其氫燃料電池系統和驅動技術,例如與美國柴油發動機制造商康明斯合作,向北美商用車市場提供氫能汽車的關鍵部件。值得注意的是,韓國政府仍未批準韓國企業向中國這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出口燃料電池技術。
據外媒報道,4月21日,沃爾沃集團與戴姆勒卡車部門宣布,雙方已經同意成立一家合資企業,以開發和生產用于重型車輛的燃料電池系統。在新的合資企業中,沃爾沃集團與戴姆勒卡車部門將各持股50%。戴姆勒卡車將把當前所有的燃料電池業務都轉移到新的合資企業之中,沃爾沃集團將會以6億歐元(約6.52億美元)的價格購入新公司50%的股份。兩家公司表示,新的合資企業將完全獨立自主經營,戴姆勒卡車和沃爾沃集團在其他業務領域將會繼續保持競爭。
日前,寶馬集團首次公布了寶馬i Hydrogen NEXT氫動力系統的技術細節,并重申公司正在系統、全面地推進零排放出行的落地。寶馬i Hydrogen NEXT動力系統所使用的燃料電池系統通過氫氣與空氣中的氧氣產生化學反應,車輛除水蒸氣外不排放任何廢氣,最大功率為125kW(170Ps),補充燃料的時間僅需3-4分鐘。該系統的燃料電池下方裝有直流變換器,可讓燃料電池的電壓水平與電動動力系統和高功率型電池的電壓水平相匹配。高功率型電池不僅可以由燃料電池充電,還可以使用制動能量回收系統產生的電力。

4月3日,通用汽車與本田汽車達成協議,將基于通用汽車Ultium電池和新一代模塊化全球電動車平臺,聯合開發兩款全新本田純電動車型。本田將全權負責其新電動車型的造型與內飾,保持品牌自身的獨特風格。本田的全新電動車將匯集雙方的技術優勢,通用汽車模塊化平臺在工程上的靈活度將支持本田保持其駕駛風格。新車型將在通用汽車北美的工廠生產,預計2024款將在本田的美國與加拿大市場銷售。
日前,戴姆勒(奔馳母公司)宣布,正式終止氫燃料電池驅動乘用車計劃。究其原因,戴姆勒承認制造氫動力汽車的成本太高,大約是同等電池電動汽車費用的兩倍,但戴姆勒并沒有完全放棄氫動力研發,只是把重心轉移到重型車輛的燃料電池系統。換句話說,從2013年以來與福特和日產合作開發的奔馳GLC F-Cell即將停產,這也是奔馳旗下唯一一款燃料電池車型。當初三方合作是想生產燃料電池汽車和加氫站,但只有奔馳推出了量產車計劃。由于制造成本太高,奔馳GLC F-Cell僅生產了數百臺樣品,曾用于商業宣傳,從未正式公開發售。
日前,本田發布一項名為Second Life(第二生命)的電動汽車和電池組回收計劃,將與合作伙伴一起,回收電動汽車以及混合動力汽車的電池組,重新用于電網或家用儲能設備。本田Second Life回收計劃將與SNAM(Société Nouvelle d’Affinage des Métaux,一家來自法國的金屬回收公司)合作。SNAM將從22個國家和地區的本田經銷商那里收集報廢鋰離子電池組和氫化鎳電池組,從中尋找合適的回收再利用方法。
近日,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與深圳烯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關于開拓巴西電動公交車市場的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三方將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合作互利,共同開拓巴西電動公交市場,推動中國制造走出國門。在此項目中,烯谷國際將負責整體項目推進,中車電動作為整車廠商,將負責整車的制造和技術支持,比克電池作為鋰電池生產廠家,負責電池產品的制造和技術支持,三方將共同推動電池和整車產品在巴西的銷售推廣并探索本地化生產的可行性。
| 人物 | Character
東風系人事變動:市川敦和陳昊接任東風有限副總裁,丁紹斌接替張祖同擔任東風乘用車總經理
4月7日,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宣布對公司管理層進行調整,經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推薦,市川敦和陳昊擔任東風有限副總裁。其中,陳昊任東風有限副總裁后,除了現有的東風日產工作不變以外,同時兼管東風啟辰的工作;市川敦具有多年的產品規劃和項目管理經歷,海外履歷豐富,將主要分管新項目、新事業、新業務等領域。
同時,原東風有限副總裁丁紹斌因其他工作安排,不再擔任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職務。根據東風汽車安排,丁紹斌接替張祖同擔任東風乘用車總經理。而張祖同調回集團,分管東風本田、神龍公司與東風鴻泰。原東風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尤崢將分管東風乘用車和東風技術中心。
公開資料顯示,丁紹斌于1990年加入東風汽車,已在該集團工作30多年,曾先后在集團,及旗下東風股份、東風裕隆、神龍公司、東風有限等公司任職,涉及市場營銷、戰略規劃、人力資源等多個部門。
接任者陳昊也是一名老東風人。資料顯示,陳昊1992年畢業于浙江大學鑄造專業,畢業后即加入東風汽車鑄造一廠,現已在東風汽車有28年工作經驗,擔任過東風南方總經理、東風日產市場銷售總部副總部長等職務,2018年1月起正式擔任東風日產副總經理,重點操盤東風日產營銷等事項。

市川敦

陳昊
日產中國委派的市川敦則是一位具有全球視野的管理者。他1992年畢業于早稻田大學商學部,2003年正式加入日產汽車。2008年被任命為日產項目管理辦公室科長,2011年出任日產俄羅斯海外項目經理,2014年升任為雷諾三星全球業務發展總部長,2016年被任命為日產汽車株式會社項目經理。
事實上,自從東風汽車在去年召開總部機關改革動員大會之后,一輪新的人事改革大幕已在東風有限內部緩緩拉開。此次高層人事調動將進一步增強東風有限活力,使之更好地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

4月1日,PSA發布集團全球執行委員會調整公告。公告顯示,自2020年4月1日起,曾擔任PSA集團秘書長并管理集團在全球范圍內的售后服務及備件業務的奧利維(Grégoire Olivier)正式接替高愷霖(Carlos Gomes),擔任PSA集團中國地區業務負責人。據了解,現任PSA集團執委會成員、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及東南亞區CEO高愷霖因從事正在開展中的個人創業項目已提出離職請求,并將于今年6月底離開PSA集團,
資料顯示,奧利維2006年9月加盟PSA集團,并于2007年進入PSA集團執委會和管理委員會。2010年9月,奧利維出任PSA集團亞洲區(PSA集團中國及東南亞區的前身)總裁,主管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亞洲地區業務。2016年7月,奧利維被調離中國。

4月1日,一汽集團發生高層人事變動,原一汽豐田中方負責人,任常務副總經理的王剛調回一汽集團,負責一汽紅旗銷售業務,并擔任一汽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現任一汽集團人力資源部部長的黃勇,將接替王剛擔任常務副總經理一職。
王剛早在2002年一汽與豐田合作期間,便擔任公司籌備組組長。2006年,王剛被任命為一汽夏利董事、總經理并兼任一汽豐田公司董事。2014 年,王剛被調回一汽集團總部,擔任一汽奔騰采購部部長。此后不久,王剛被任命為一汽豐田常務副總經理,成為一汽豐田中方“一把手”。
黃勇此前曾任一汽客車黨委書記兼副總經理,之后任一汽集團黨委宣傳部部長。后黃勇被調任黨群工作部,負責工會辦公室、團委辦公室及統戰部工作。2018年,黃勇出任一汽集團人力資源部部長。
| 言論 | Speech

“燃料電池汽車目前產業鏈還不夠完善、技術成熟度不夠、成本很高,這些問題都有待攻克。而能夠幫助產業形成一定的示范規模、推動燃料電池技術快速發展的國家補貼才有意義。如果是企業為了拿補貼,從國外買電堆回來低水平組裝,是一種資源浪費。燃料電池補貼方案還要細化,要鼓勵大家去做技術研發。”
——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對燃料電池補貼方案的設計思路非常贊成,對不同技術路線的補貼方式予以區分,實事求是,符合各自的發展特點。
“財政補貼資金來源于國家稅收,將稅收資金反哺于民眾,最大限度惠及全社會,讓廣大群眾能夠買到高性價比的新能源汽車,加快市場培育,提高市場普及度也是現階段補貼的首要任務,而高價位的豪華新能源汽車并不是承載我國新能源汽車普及重任的主體,因此也不是現階段補貼的對象。”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兼技術部部長王耀認為,新政中明確提出的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不超過30萬元的政策規定,是結合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和其他國家政策的經驗,綜合提出的符合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戰略導向。


“新政策最大的利好是2020-2022年三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敲定。原來我們每年發布新能源補貼政策,其實對行業發展非常不利。一般來說,車企調整產品結構最少需要半年時間,而補貼政策標準每年都在變化,讓大家有些無所適從。此外,之前補貼政策變化頻繁,企業為了拿補貼,會有大量上牌車低價涌入市場,造成市場價格混亂,也影響新車銷售。”
——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會長李金勇認為,對消費者來說,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延遲無疑會減少購車成本,促使終端消費達成;同時,車企產品規劃更加合理和穩定,也會使市場價格體系相應平穩,從而利好新能源汽車消費。
“部分高端新能源車型價格偏高、補貼的效率偏低,不利于加速推動新能源車與傳統車的價格并軌。價格是新能源車與傳統車競爭的核心手段,通過補貼的因素,可進一步促進新能源車的成本與價格降低,推動新能源車與傳統汽車加速并軌,對新能源汽車增量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這將促進產業鏈更健康發展。”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該政策是很好的導向型政策,首先是提升補貼效率,補貼主流產品,對豪華高溢價產品減少補貼;同時有利于新能源車提升產品價格競爭力。


“新政策設置了每年補貼上限為200萬輛,意味著不再以一些局部的技術指標來強調補貼的額度,而更多的是以一個產業規模來強調補貼的額度。另外,‘換電模式’也放進了補貼的覆蓋范圍,我覺得這個可能對產業來說會有一個更好的預期,也會幫助中國的整車企業更好地去面對市場競爭,對于廠商來說也是一個好的過渡期。”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原誠寅認為,補貼新政進一步強化了對車企的技術路線、商業模式、產能規模和產品競爭力的綜合考核,有利于車企調整長期規劃。
“近年來,‘換電模式’在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中頻頻出現,逐漸以新能源汽車主流補能模式之一進入人們視線范圍。此次發布的《通知》明確支持‘車電分離’等新型商業模式發展,為此前要求新能源汽車必須‘車電合一’才能獲得補貼的政策掃清障礙,同時也對今后車身和電池產權分離做了鋪墊。”
——奧動新能源營銷中心總經理黃春華認為,無論乘用車、商用車還是公務用車,換電版車型要在全國廣泛推廣,除了消費政策加持,更重要的是必須有足夠的能源補給設施先行作保障。

| 數字 | Digital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0年1-3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47.4萬輛和367.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5.2%和42.4%。其中,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68.4萬輛和287.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8.7%和45.4%;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79.0萬輛和79.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8.7%和28.4%。
2020年 1-3月,基本型乘用車(轎車)銷售132.5萬輛,同比下降47.6%;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銷售137.2萬輛,同比下降39.6%;多功能乘用車(MPV)銷售13.6萬輛,同比下降63.3%;交叉型乘用車(微客)銷售4.5萬輛,同比下降54.1%。
2020年1-3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5萬輛和11.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60.2%和56.4%。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7萬輛和8.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61.8%和58.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萬輛和2.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5.0%和48.5%;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83輛和207輛,同比分別下降19.7%和7.2%。
2020年1-3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依次是:上汽、一汽、東風、北汽、廣汽、長安、吉利、長城、華晨、奇瑞。與上年同期相比,十家企業銷量均呈較快下降。1-3月,上述十家企業共銷售329.5萬輛,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9.7%。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發布的召回公告統計,2020年1-3月,國內汽車市場共發起31起召回公告,涉及22個品牌共計68.6萬輛缺陷汽車被召回。其中3月份,國內汽車召回總數結束了前兩月低位運行態勢,共計42.4萬輛缺陷汽車被召回,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4.2%,環比2月激增211.8%。
分企業來看,因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故障展開全球召回的沃爾沃、陷進口配件斷供危機的保時捷、三個月開展6次召回的奔馳品牌成為了一季度國內乘用車召回市場的“重災區”,三者召回車輛總計占比達54.6%。
從召回原因來看,一季度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電器設備、燃油系統及發動機故障,分別占比31.1%、17.7%及13.1%。這其中,電器設備故障中,僅沃爾沃AEB故障展開的召回總數便占據了七成。
| 科技新知 | Technology
據外媒報道,日本汽車制造商豐田(Toyota)申請了一項名為“家居裝飾店自動駕駛工作車”(Home Improvement Store Autonomous Workhorse)的專利。具體的想法是:如果開了車去當地的家居裝飾店購物,但是結果買下了卡車(如豐田Tundra)無法裝下的貨物,顧客無需租用拖車,也無需付錢讓商店送貨,可以呼叫一輛自動駕駛“工作車”,把購買的商品放進去,然后讓該車自動跟著顧客回家。一旦回到家,將所有貨物卸下之后,或許在機器臂的幫助下,顧客就可以讓該輛汽車自動駕駛,返回商店。
近日,據外媒報道,奔馳目前正在研發可降解的有機電池,計劃將其應用在未來的新能源汽車上。不過,這種電池要實現大規模量產應用至少還需要15年時間。奔馳公司負責電池研究的高級經理安德里亞斯·欣特納赫(Andreas Hinntenach)教授描述了該電池,“它與燃料電池有點類似,以石墨烯為原材料,含有一種水性電解質,不包含任何稀有金屬或有毒的材料。”據悉,早期測試表明,可降解的有機電池可顯著提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電能力。
日前,愛馳汽車公布了幾項專利,其中涉及到一款移動充電機器人。據悉該款移動充電機器人CARL可以自己尋找電動車,并給電動車充電。移動充電機器人CARL看起來像是一臺自動吸塵器,擁有30kWh或60kWh的移動儲能裝置,用戶通過App下單后,CARL將通過GPS,移動到汽車所在的位置,并自動為其充電。以電池容量為63kWh的愛馳U5為例,CARL可以在45分鐘內完成充電80%。充電完成后,CARL可以繼續為下一個電動車充電或返回底座為自己的電池充電。
4月20日,百度宣布在長沙全面開放Apollo Robotaxi服務,成為全國首個通過手機應用向公眾開放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長沙用戶通過百度地圖、百度APP“Dutaxi”小程序即可一鍵呼叫,免費試乘。據悉,在Dutaxi服務中,用戶通過選擇推薦的上下車站點并完善身份信息后,即可發送訂單。如相應區域內有可供搭乘的Robotaxi,地圖將優先推薦自動駕駛出租車免費出行。Apollo Robotaxi開放的打車范圍約130平方公里,行車路線將覆蓋長沙當地的居民區、商業休閑區及工業園區等多維度實用生活場景。
近日,一家名為Gazelle Tech的法國初創型企業研發了一款“太陽能全自動一鍵式伸縮充電車衣”。這塊車衣的中央不是純生原包料,而是尺寸巨大的柔性太陽能板,可以將光能轉化為電能,充至車載電池包內。盡管太陽能充電做不到超級充電樁那樣的極速,但可以解決電動車續航不足的燃眉之急——至少可以讓它堅持開到下一個空閑充電樁。Gazelle Tech稱這塊太陽能全自動一鍵式伸縮充電車衣可以至少折疊5萬次,隨后才會失去吸收太陽能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