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璐 韓碩
2020年3月23日,武契奇與中國援塞醫療專家組舉行交流會。
為國人遭受新冠肺炎疫情數度落淚、愛子走上抗疫一線不幸染病、用親吻中國國旗來表達對援助的謝意……近日,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在微博熱搜榜上屢屢“現身”,網民甚至用武契奇的諧音稱他為“577”。 有人說“577”是心系百姓、懂得感恩的好總統,也有人評價他的手足無措體現出示弱守拙的政治智慧,更多人則為中塞兩國在疫情期間友誼的升華而感動和驕傲。
3月15日晚,武契奇宣布,為抗擊新冠病毒,塞爾維亞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他含著熱淚說:“歐洲的團結是不存在的,寫在紙上的團結只不過是童話罷了,困難來臨之時,求助于中國是我們唯一的希望……”他請求“中國提供一切醫療援助”,甚至“派醫護人員來”。
武契奇哽咽求助的視頻一夜刷屏。不少人對這位溫和、感性的總統好感十足,認為他展現出負責任的領導人形象。更何況,這位總統的長子和小女兒在抗疫一線擔任志愿者,結伴為老年人提供食物等幫助。不幸的是,武契奇的兒子感染上新冠病毒,不得不去醫院接受治療。
一邊帶領國家抗疫,一邊又得知家人不幸染病,難怪武契奇忍不住動情落淚。他對家人一向寵愛有加。這位身高接近兩米的大個子,曾被抓拍到雨天給小女兒打傘,過馬路時也緊緊拉著女兒的手。所幸女兒目前健康狀況良好。兒子確診則令武契奇牽腸掛肚,“兒子,你會贏的!爸爸愛你!我們都愛你!”武契奇在社交媒體上曬出與兒子的合照,為其加油打氣。武契奇的愛妻也熱衷慈善,主要負責保障婦女兒童和弱勢群體的利益。
公開報道披露,武契奇是出生于3月的雙魚座,年輕時劍眉星目、唇紅齒白,如同漫畫里走出來的英俊小生。他自幼成績優異,曾在國際象棋比賽中贏得冠軍。
歲月帶走了武契奇仙童般的顏值,卻留下了熾熱的少年之心。如今50歲的武契奇中年發福,長著肉感十足的圓臉,頂著啤酒肚,看上去親和力十足。就連慰問籃球隊員時,他都忍不住穿著西裝皮鞋“秀”投籃。他喜歡唱歌、跳舞,還擁有一座個人圖書館,業余時間經常沉浸于文史巨著中。這么一個文藝的“雙魚男”,以性情示人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近日,塞爾維亞新冠肺炎疫情有所好轉,武契奇在公開演講中說:“在各方努力下,塞爾維亞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說到這兒,他扶了一下自己的眼鏡,淚水又開始在眼眶里打轉。人們紛紛猜測,他這次是喜極而泣,還是感慨這一切的來之不易?
武契奇是從南斯拉夫時代走過來的人。父親是經濟學家、母親是記者,武契奇在南斯拉夫最光輝的時候出生,從小受社會主義教育長大。
盡管成長于知識分子家庭,武契奇還是不止一次稱自己是“塞爾維亞難民的兒子”。原來,二戰期間,武契奇的爺爺及家族很多人,原本居住在波斯尼亞。然而,他爺爺被克羅地亞極端民族主義分子殺害,家族其他數十名成員也遭到迫害,這些成員里的部分人后來逃難到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的近郊,才算安頓下來。
或許正因如此,祖國的四分五裂令武契奇有著切膚之痛。在內外敵人的聯合打壓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硝煙彌漫。在南斯拉夫余暉間長大成人的武契奇,往后一直經歷著國家的漫長衰落。而在他眼中,祖國原本應該和中國一樣逐步走向強大和繁榮,“我羨慕中國的人民有著共同的憧憬和明確的奮斗目標”。
塞爾維亞位于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干火藥桶”里,只有700萬人口,面積和中國重慶市差不多大,GDP約折合3000億元人民幣,比中國青海省稍多一點。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小國,從塞爾維亞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殺奧匈帝國王儲費迪南大公引發一戰開始,所經歷的歷史就伴隨著血與淚。百年之間,塞爾維亞經歷過多次解體、北約轟炸、克羅地亞戰爭、科索沃戰爭等事件,是個飽經苦難的國家。從南斯拉夫王國,到南斯拉夫聯邦,再到南聯盟—塞爾維亞,塞爾維亞始終渴望走上一條獨立自主的復興之路,而不是成為大國的附庸。
武契奇有著同樣的夙愿。從巴爾干地區著名的貝爾格萊德大學法學院畢業后,他追隨母親,進入新聞業,其間接觸到不少政要權貴。1993年,年僅23歲的武契奇加入激進黨,并成功當選議員。初入政壇的武契奇,正趕上南斯拉夫聯邦分裂為7個國家,有的加入歐盟,有的加入北約。唯獨留下黑山和塞爾維亞組成南聯盟。黑山2006年從南聯盟獨立,此后,南聯盟只有塞爾維亞。
年輕時的武契奇。
武契奇和女兒在一起。
2020年3月21日,武契奇在歡迎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的儀式上致辭。
在復雜、多變的政治局面中,外表憨厚、處事靈活的武契奇得到不少前輩的提攜,從政之路走得順風順水。他曾先后擔任塞爾維亞最年輕的信息部長、第一副總理、總理、國防部長等職務,還成立了塞爾維亞進步黨。作為塞爾維亞進步黨領導人,武契奇2017年以絕對優勢贏得大選,當選為塞爾維亞總統。
看似溫和的武契奇其實也有著強硬的一面。在他任內,塞爾維亞誓死不加入北約;他積極推動塞爾維亞進入歐盟,但底線是堅決不承認科索沃獨立。
從政期間,武契奇充分發揮自己從事過媒體行業的優勢,引導國內輿論,盡量化解民族矛盾,避免了塞爾維亞的內部分裂。他還平衡各方勢力,壓縮公共部門規模、削減預算、促進國有企業私有化等,促進了經濟發展,也贏得良好口碑。不過,領導著一個擁有苦難歷史和復雜現實的國家,武契奇的擔子并不輕松,他因改革觸動反對派利益而多次遇襲,所幸都是輕傷,有驚無險。
或許是部分出自歷史情結,部分出自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曾被炸的過命交情,以及受益于當下“一帶一路”項目提供的工作崗位,塞爾維亞被稱為中國在歐洲的“巴鐵”,一慣與中國情誼深厚。武契奇曾在接受采訪時稱:“跟中國以兄弟相稱,所有路牌將有中國標識。”在塞爾維亞最負盛名的景區“木頭城”,有以中國人命名的“李小龍路”。首都貝爾格萊德的部分公園和主干街道的指示牌上也有中文標識。不少中國網民表示,因為武契奇? ?在疫情期間的表現,塞爾維亞成了自己最向往的地方,疫情過后一定要去塞爾維亞度假。
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武契奇通電話時所言:“中塞深厚、特殊的友誼是用鮮血和意志鑄就的,無論什么風險挑戰,只會將中塞鐵桿情誼淬煉得更加堅不可摧。”“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兩國再次以實際行動體現了親如手足的兄弟之情和肝膽相照的朋友之義。”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武契奇小心翼翼地用了“請求”這個詞,希望中國能對其進行援助。“我們向歐盟及其成員國求助時,收到的答復是他們目前無法幫助我們!我們求助于傳統盟友是自然而然的事。”而當中國醫療專家團隊攜帶十幾噸的呼吸機、口罩、試劑盒等防疫物資抵達塞爾維亞時,他親自去機場迎接等待,與專家組成員“碰肘”致意,甚至還深情親吻了五星紅旗,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在他轉身之后,人們發現,塞爾維亞的國旗與五星紅旗已被緊緊地系在了一起。
在塞爾維亞,中國專家有著共同的名字,叫“中國”,如“林中國”“郭中國”。 在每個專家下榻的房間門上,都貼著寫有“鐵桿朋友,風雨同行”字樣的紙條。這句話,也曾出現在中國政府向塞方捐贈的物資上。中國醫生的到來,讓塞爾維亞人信心倍增。應武契奇的挽留,中國專家們的歸期也一延再延。而在此之前,中國疫情十萬火急時,塞爾維亞也曾萬里馳援各種醫療物資。“作為一個小國家,我們能做的,就是隨時做好準備,提供幫助。”武契奇說。
武契奇在同習近平通電話時表示,中國給予塞爾維亞人民戰勝疫情的希望。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挑戰,塞爾維亞人民永遠是中國人民真誠可靠的鐵桿朋友。
有這樣的總統,塞爾維亞的國民對中國的感情自不待言。塞爾維亞是歐洲第一個對中國免簽的國家,當地不少人都認識“中國”兩個漢字。當有亞洲人走在塞爾維亞的大街上,會有熱情的市民上前詢問:“你是不是中國人?”然后給予擁抱和歡迎。在塞爾維亞人眼中,中國人勤奮、敬業、友好,有明確的奮斗目標。當地甚至有一首名叫《如果塞爾維亞像中國一樣強大》的歌曲,表達著他們對中國的向往之情。
在中國抗擊疫情最艱難的時刻,塞爾維亞多地特意亮起中國紅,還舉辦“塞爾維亞人民永遠和中國兄弟在一起”音樂會。在寒冷的夜晚,當地民眾揮舞旗子向中國表示支持。這場音樂會,贏得掌聲最多的是《我的中國心》,留言板上最多的話是“中國兄弟,加油”。
亞歷山大·武契奇1970年出生,畢業于貝爾格萊德大學法學院,1993年加入激進黨,當選議員,后成為塞爾維亞進步黨領導人,2017年贏得大選,成為塞爾維亞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