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璐
陶勇。1980年出生,江西人,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眼科常務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導,2015年獲“首都十大杰出青年醫生”稱號。
《環球人物》記者采訪陶勇時,他正在家中進行左手康復訓練。他的左臂上,一條觸目驚心的疤延伸到手掌心。“前臂、手掌的神經、肌肉、血管都被砍斷了,現在整只手沒有任何知覺。”陶勇說。4月13日,他在醫院經過近3個月的治療后出院,受傷的左手雖然免去了截肢的噩運,但只能輕微地動一動,幾乎沒有力量。就在記者采訪前一天,陶勇在家吃餛飩,左手碰到碗邊,燙出兩個大大的水泡,卻一直沒有察覺,直到家人發現才給他進行了包扎。
“我目前主要是進行一些左手的康復訓練,每天做兩次電療,每次20分鐘。還要去有意識地抓握一些小棍子、小球等物品,幫助肌肉不要萎縮,讓手柔軟一些。”作為醫生,陶勇對自己的預后很清楚:“恢復可能得一年時間。完全恢復是不可能的,以后再也不能上手術臺了。”說出這些在記者聽起來很殘忍的話時,陶勇的聲音是平和的,“剛從昏迷中醒來時,我內心十分害怕、恐慌和不解,但現在我已經能平靜面對這場遭遇了”。
自受傷后,陶勇的狀況就一直牽動著大眾的心。他也沒想到,自己成為公眾人物竟是因為一起性質惡劣的暴力傷醫事件。
1月20日,正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時期,距離民航總醫院的楊文醫生被害還不到一個月,又一起惡劣傷醫事件引起了震動:北京朝陽醫院眼科副主任陶勇在出診時被一名患者持菜刀砍傷,同時被砍傷的還有另兩名醫護人員及一名群眾。陶勇當時身體多處骨折,神經肌肉斷裂,失血近1500毫升,命懸一線,經過7個多小時的搶救才保住了性命。
蘇醒后,陶勇躺在ICU的病床上,對陪護他的妻子說:“幸好砍的是我,我年輕,跑得快。如果砍的是另一位醫生,后果更可怕。”
一位去ICU探望過陶勇的親友告訴記者:“躺在病床上的他臉色蒼白、虛弱,整個人都是腫的,兩條手臂都裹緊了紗布,頭發剃光了,頭也隱隱作痛。”盡管如此,陶勇還不斷勸解著她。很多探望陶勇的人都哭了,他卻表現出強大的心理素質,不斷安慰著他們,說話時一如既往地平和、鎮定。
醒來3天后,陶勇口述了一首小詩《心中的夢》,托同事代為發在網上,回應關心著他的網友。詩中,他以盲童的口吻,寫出了他們看不到光明的不安和自卑。“我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個人的臉龐……”他希望通過詩歌鼓勵孩子們,就算自己以后不能重返手術臺,不能親手幫他們恢復視力,也想通過組織孩子們進行巡演的方式,讓他們自食其力。
左圖:陶勇左臂和手掌的神經、肌肉、血管都被砍斷。右圖:陶勇(右)在住院期間樂觀面對遭遇。
這首詩感動了無數人,網友紛紛轉發并留言祝福:“陶醫生早日康復,命運一定會善待優秀且善良的您。”一名學生說:“這次寒假,老師只布置了一篇作文。我毫不猶豫地寫了一篇關于陶勇大夫的。希望他能早點好起來。”還有人說:“我把陶老師穿著白大褂一臉陽光的照片收藏了。將來自己面對困難的時候、感到迷茫憤懣的時候,要看看他的照片,為自己打氣!雖然做不到他那樣優秀,也要以他為榜樣去盡力做有意義的事!”
陶勇看到了網絡上鋪天蓋地的祝福,還收到了大家自發的捐款和打賞。對此,他表示,精神上的鼓勵,他心意已領;物質上的資助,他卻不愿接受。“我不需要那么多錢,醫院對我照顧得很好。”
“陶勇醫生這么好的人,咋就遇到這種事呢,他還給患者墊付過費用。”朝陽醫院一名護士對《環球人物》記者說。“陶勇工作非常勤奮,連續兩年,他每周有5天都住在醫院的辦公室里,睡在支起來的單人床上,周末才回家住。”另一名護士告訴記者。
“勤奮”“善良”,這是陶勇的同事在提到他時使用得最多的兩個詞語。他總是以慈悲的心懷對待病患。3年前,一名患者得了視網膜脫落加白內障,需要趕緊進行手術治療。但這名患者經濟困難,拿不出全部手術費,陶勇在得知情況后,幫他聯系了慈善機構,并自己掏了3萬塊錢為他做了手術。這名患者托朋友發微博感謝陶醫生,陶勇說:“總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失明。”
在陶勇治療過的患者中,有家徒四壁的眼部惡性腫瘤兒童;有曾因為手術風險大而被拒絕治療的白血病患者,在恢復視力后參加繪畫比賽,將獲得的5000元獎金捐獻給更加需要的病人;還有因煤礦瓦斯爆炸的眼外傷工人;也有艾滋病眼病患者和監獄的死刑犯……每一名病人,他都用心對待。
和記者聊起自己的病人,陶勇就像談到親友一樣。有一名患白內障的老阿婆更是讓他記憶猶新。
2009年,作為首都眼科專家,他參加了中華健康快車的公益扶貧行動,回到家鄉江西,為當地貧困的白內障患者進行為期3個月的免費復明手術。
當時,所有醫生都吃住在一列火車上。每天,會有一輛大巴車從深山溝里把村民接來進行眼部檢查。其中,一個叫王阿婆的病患引起了陶勇的注意。“她的駝背特別嚴重,幾乎呈90度弓,每走一步都剎不住地要向前沖。她的眼部情況也很糟糕,是典型的南方老人的眼睛,深眼窩,小瞼裂,而且白內障也特別重。”
王阿婆的病情相當復雜,考慮到治療環境和條件,且為病人安全考慮,陶勇不建議為她做手術。可讓他很意外的是,王阿婆說了一句話:“阿洶治淺秀依嘞。”陶勇聽懂了她的方言,她說想給自己做件壽衣。原來,王阿婆的丈夫已經過世多年,5年前,她唯一的兒子也在意外事故中遇難,家里只剩下她一個人。最近,王阿婆肚子里長了個瘤子,沒多少日子了。“王阿婆想在臨走前,再看看生活了一輩子的村莊、看看多年來照顧她的鄉親,看看家鄉的山山水水。這個簡單的愿望,樸素而真實。我被打動了,為阿婆實施了手術。”手術后的第二天,王阿婆的視力達到了0.5,老人很滿意地回去了。
等陶勇啟程回京時得知,王阿婆在手術一個星期后,滿意、安詳地過世了。“那一個星期里,她給自己做了件壽衣,衣服上縫了兩個口袋,一個口袋里裝著丈夫和兒子的照片;還有一個口袋裝著她出嫁時母親送的梳子。這兩個口袋的開口,都被她縫住了,不用擔心掉出來。”王阿婆請人轉告陶勇,謝謝陶大夫給了她七天的光明,完成了她的臨終夙愿,幫她找到回家的路。
“一直以來,醫學就是我的信仰。”陶勇對記者說,“我的家鄉江西,歷史上曾是沙眼重災區,我的母親就是一名沙眼患者。小時候,我陪她去南昌治療,看到醫生用細針從母親的眼睛里一粒一粒地挑出了20多顆結石,心就揪了起來。媽媽的奶奶也是沙眼患者,并因此失明。媽媽常對我說,擔心自己也會失明。我那時就覺得,當眼科醫生是特別有價值的,可以幫人解除痛苦。”
20年后,陶勇如愿以償成為一名眼科醫生。他做了上萬例眼科手術,親手幫助無數的眼病患者解除了痛苦。
2018年3月16日,陶勇在醫院獻血。
有患者給陶勇寫感謝信:“每次看到您都像看到自己的親人一樣。”陶勇對此卻覺得很平常,他在回復患者的感謝信時寫了一句話:“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很多人為陶勇惋惜,年紀輕輕就成為主任醫師,卻遭遇了猝不及防的傷害,從此不得不告別手術臺。陶勇也經歷了內心的無助和茫然失措,但他慶幸自己走了過來。
“我當大夫這么多年,上過這么多次手術臺,一下子手廢了,說實話,打擊很大。我有過腦水腫、腦出血,以后也肯定不能隨便熬夜。以前一天能看上百個病人,以后都不行了。”陶勇說,“尤其是剛受傷那會兒,正是過年期間,心情特別低落。但我覺得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這些年幫助了很多重癥、疑難癥患者,看到過很多悲慘的經歷,但也發現,在特別黑暗的地方總有人性的堅強閃耀。這讓我促進對人生的理解和思考,變成更強大的人。醫學這條路上有苦有樂,我的內心更加和諧。”
陶勇的家人一直陪護在他身邊,安慰著他。陶勇的父親對他說,自己小時候上山砍柴,不小心砍傷了腿,只能忍著痛一瘸一拐地走了30里路回家。陶勇聽后,對父親說:“我會堅持走完這條路。”
陶勇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手術室做眼科手術。
陶勇在2019同仁眼科白內障論壇上發言。
病床上的陶勇不忘自己作為醫生的使命,依然時刻關注著武漢疫情。3月3日,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梅仲明在工作中不幸染病去世,陶勇在微博上表示沉痛哀悼。他說:“當下抗疫之戰還未結束,作為一名醫生,湖北的同學和老師們,我也想和你們說:有一種愛是不顧一切地與你同在。”
同時,作為受害人,他也在思索著如何能更好地保護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3月26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審議了《北京市醫院安全秩序管理規定(草案)》,里面特別提到醫院要建立安檢制度,并明確了醫生回避原則。對此,陶勇感到非常振奮:“這對醫護人員來說是個很大的鼓勵。不僅對醫生是很好的保護,對患者也是好消息,有了安全保障,醫生才能安心給患者看病。我出了事之后,就有不少年輕醫生動搖了學醫的信心,但這些保障措施又重塑了他們的信心。”
陶勇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建立這方面的社會信用評價體系,一旦有人破壞了就醫環境,那么就會得到差評,引起醫護人員及他人的警惕。
在陶勇看來,醫生和患者之間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醫生在就診的過程中,如果有太多的焦慮和負擔,醫生也會變成一個患者;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得到很多鼓勵和支持,他反過來也會影響家人,影響身邊的環境,這時他也是周邊環境的治療者,他又是一個醫生。“我覺得最美好的畫面是醫生和患者就像家人一樣,彼此信任。所以我常常跟患者說,你一定特別希望醫生把你當成親人一樣去治療。”
隨著身體的逐漸恢復,陶勇在微博上開了“陶勇說”短視頻欄目,向網友科普“如何正確佩戴口罩”等醫學常識、講解眼病相關知識以及醫學發展等自己熟悉了解的知識。不少網友留言表示:“想聽視網膜激光光凝術的科普”“想了解人工淚液”“從小見風就流淚是什么問題”……陶勇表示網友的留言他都會認真看,并選取一些大家比較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視頻錄制講解。
如今,陶勇已經能平和地講述自己的遭遇。這場不幸的變故改變了他的工作和人生走向,在談到未來時,他說,以后會轉到科研方向。“眼科現在走向了精準醫療。過去很多疾病靠觀察,而未來會進入分子檢測層面,可以通過眼內液體的檢測查出早期疾病。這些年,我一直關注著這方面,發表過很多論文,也參加了不少國際會議。未來我將專注于這項科研。”用不了多久,陶勇所著的《眼內液檢測》一書就會出版,這是他在科研道路上的一次突破。他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信心。
近日,詞作家、編劇谷傳民專門為陶勇寫了一首詩《十萬噸光明》:“既然,我的眼睛承諾給你光芒,我就不會,讓你在黑夜里哭泣……”陶勇深受鼓舞,他說:“我會在醫學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去幫助更多的患者脫離痛苦,給更多的人帶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