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隋唐文學批評史
作者:羅根澤
出版單位:臺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1996年
ISBN:9789570512601
定價:104元
自有文學作品及其傳播、接受以來,文學批評就隨之產生和發展,并且成為構成文學理論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以及文學活動整體中的一種動力性、引導性和建設性因素。至隋唐五代時期,隨著經濟的發展、科舉制度的興起、南北文化的融合、中外交流的頻繁,也迎來了文學和學術的繁榮。一方面,文學的繁榮發展影響著文學思想和文學理論的演變;另一方面,學術上的反思批評又推動著文學的創作、傳播與接受。這一時期詩歌的空前繁榮催生了詩歌批評的興盛,由此帶來了詩論和文論的明顯分工。這無疑反映出文學批評的深化與發展,其深刻影響一直延續至之后的宋、元、明、清各朝代。此外,這一時期的文學批評在“復古”的旗幟下,進行詩、文的革新,以探尋并建立新的健康的詩文風格。因此,對于隋唐時期文學批評的研究,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
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羅根澤先生的《中國文學批評史》可謂是他傾注畢生精力的巨著,其中的《隋唐文學批評史》于1943年出版,問世后立即受到學術界的重視。郭紹虞先生不由得稱道:“他材料搜羅之勤,真是出人意外,詩詞中的片言只語,筆記中的零楮碎札,無不仔細搜羅,甚至佛道二氏之書也加瀏覽。”可見著作中資料之豐厚翔實以及作者學術態度之嚴謹審慎。
我們在書中能夠看到,隋唐文學批評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隋及初唐時期,文壇仍然被南朝齊梁詩體的浮艷作風所籠罩,近體詩的格式正日趨成熟,在理論批評方面產生了許多專門探討聲律和對偶方法的著作,這是一個總結、評價前代文學的歷史經驗教訓和要求建立新文風的階段。中唐時期,由于社會矛盾的急劇變化,要求文學創作與社會政治、現實生活密切聯系的主張逐漸盛行,白居易、元稹的進步詩論更是明確主張要重視詩歌的社會作用,詩歌的創作應為現實政治服務,由此推動了富有現實內容的詩歌創作的充分發展與成熟,從而造就了文學批評的全盛階段。同時,還有一些作家和文學批評家比較注重對詩歌藝術境界的探討,晚唐的司空圖就是這派詩論的代表,他認為對于淡遠的韻味和含蓄的風格的強調應為詩歌首要的藝術特征。在此時期出現了探索藝術形象特征及形象思維特征的趨勢,并且對后世影響深遠。我們在書中也能看到隋唐文學批評的一大重要特色——詩論與文論的分體。詩歌評論呈現出前所未見的活躍景象,有單篇論說,有專著,有詩歌選集中所附的評語,還有以詩論詩的作品。而唐代古文家在闡述自己的文學主張時,常常著重或專門談散文問題,以韓愈、柳宗元為集大成的古文運動的理論便是典型的代表。
綜上可知,本書主要圍繞文學批評來探索文學思想的歷史脈絡,對于隋唐時期文學批評的見解有著極其豐富而深入的發掘和闡述,并且對于有所建樹的批評家與論著進行了客觀的評價,在充分展示我國隋唐時期文學理論的豐富多彩和輝煌成就的同時,也積極總結經驗教訓,為文藝理論的研究和創作提供珍貴的借鑒和參考。
(河北大學 顏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