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疆近5年不同采摘方式的檢驗量來看,機采棉的檢驗量逐年增多,手摘棉的檢驗量逐年減少。尤其是兵團機采棉的檢驗量大幅增加,手摘棉的檢驗量大幅減少,2018年僅有210萬噸手摘棉,新疆地方中喀什、阿克蘇的手摘棉檢驗量較大,兵團中農三師、農一師的手摘棉檢驗量較大,但與地方手摘棉檢驗量大的3個地州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兵團其他師手摘棉的檢驗量很小,有的全部是機采棉。以下僅對手摘棉檢驗量大的地區進行質量指標分析并與機采棉的指標進行對比,見表2。

表2 2014—2018年度新疆不同采摘方式檢驗量 噸
從2018年度新疆棉花檢驗情況來看,手摘棉的白棉占比略高于機采棉的白棉占比,分別為97.86%和95.95%,手摘棉的白棉二級占比最大、為55.88%,機采棉的白棉三級占比最大、為80.89%。其中兵團手摘棉的白棉二級占比達到66.46%,機采棉白棉三級占比達到85.21%;自治區手摘棉白棉二級占比54.75%,機采棉白棉三級占比77.10%。
對比近5年顏色級指標數據,手摘棉和機采棉的棉花顏色級指標有小波動但整體情況保持穩定,手摘棉的白棉二級占比一直占主體,機采棉的白棉三級占比一直占主體。因此從整體來看,手摘棉的棉花顏色級指標要比機采棉的好,兵團的手摘棉顏色級指標好于新疆地方。(見圖39、圖40、圖41)

圖39 2014—2018年度新疆棉花顏色級占比分布對比情況

圖40 2014—2018年度新疆兵團棉花顏色級占比分布對比情況

圖41 2014—2018年度新疆地方棉花顏色級占比分布對比情況
對比近5個年度新疆不同采摘方式的軋工質量數據,手摘棉和機采棉的軋工質量均以中等占比為主,機采棉軋工質量為好的占比略低于手摘棉為好的占比。2018年手摘棉軋工質量為好的占比較機采棉軋工質量為好的占比高3.82個百分點,手摘棉軋工質量為差的占比較機采棉低1.65個百分點。(見圖42)

圖42 2014—2018年度新疆棉花軋工質量占比分布對比情況
對比新疆近5年手摘棉和機采棉長度級指標數據,兩種采摘方式的棉花長度級指標一直以28毫米和29毫米為主,其中手摘棉長度級28毫米、29毫米的占比波動很小,2018年占比分別為47.92%和39.46%;機采棉長度級28毫米占比呈逐年下降趨勢,29毫米占比呈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機采棉長度級28毫米占比為26.30%,較上個年度下降0.7個百分點;29毫米占比為54.26%,較上個年度增加0.65個百分點。其中機采棉30毫米長度級占比一直高于手摘棉占比,因此從整體數據來看,機采棉長度級指標好于手摘棉。
其中新疆兵團手摘棉和機采棉長度級29毫米占比逐年升高,到2018年均達到最高,但機采棉的29毫米占比一直高于手摘棉占比。
新疆地方手摘棉和機采棉的變化趨勢與整體新疆棉花趨勢變化一致。(見圖43、圖44、圖45)

圖43 2014—2018年度新疆棉花長度占比分布對比情況

圖44 2014—2018年度新疆兵團棉花長度占比分布對比情況

圖45 2014—2018年度新疆地方棉花長度占比分布對比情況
對比新疆近5年手摘棉和機采棉長度整齊度指數數據,兩種采摘方式的棉花長度整齊度指數均以中等及以上占比為主,其中手摘棉長度整齊度指數高及以上占比高于機采棉高及以上占比,手摘棉中等占比低于機采棉中等占比。
從2018年數據情況來看,新疆兵團手摘棉長度整齊度指數高及以上占比較機采棉高及以上占比高8.48個百分點,手摘棉中等占比較機采棉低7.86個百分點。新疆地方機采棉長度整齊度指數中等占比達到最高,為78.08%;手摘棉長度整齊度指數高及以上占比達到最高,為55.34%,較上個年度高9.08個百分點。因此,從整體來看,手摘棉長度整齊度指數優于機采棉長度整齊度指數。(見圖46、圖47、圖48)

圖46 2014—2018年度新疆棉花長度整齊度指數占比分布對比情況

圖47 2014—2018年度新疆兵團棉花長度整齊度指數占比分布對比情況

圖48 2014—2018年度新疆地方棉花長度整齊度指數占比分布對比情況
對比新疆近5年手摘棉和機采棉斷裂比強度占比分布情況,兩種采摘方式的棉花斷裂比強度均以中等及以上占比為主,其中手摘棉斷裂比強度中等占比高于機采棉中等占比,手摘棉強及以上占比低于機采棉占比。從采摘方式來看,機采棉的斷裂比強度指標優于手摘棉。
從2018年數據情況來看,新疆兵團手摘棉斷裂比強度中等占比為63.77%,較機采棉高11.95個百分點;手摘棉斷裂比強度高及以上占比為32.09%,較機采棉低14.75個百分點。新疆地方手摘棉斷裂比強度中等占比為70.92%,較機采棉高13.56個百分點;手摘棉斷裂比強度高及以上占比為19.81%,較機采棉低19.95個百分點。(見圖49、圖50、圖51)

圖49 2014—2018年度新疆棉花斷裂比強度占比分布對比情況

圖50 2014—2018年度新疆兵團棉花斷裂比強度占比分布對比情況

圖51 2014—2018年度新疆地方棉花斷裂比強度占比分布對比情況
對比新疆近5年手摘棉和機采棉馬克隆值級占比分布情況,兩種采摘方式的馬克隆值級均以B級占比為主,機采棉馬克隆值B級和A級占比均高于手摘棉占比,從新疆整體數據來看,機采棉的馬克隆值指標優于手摘棉。(見圖52)
從2018年數據情況來看,新疆兵團手摘棉馬克隆值A級占比為10.62%,較機采棉低22.30個百分點;手摘棉馬克隆值B級占比為68.37%,較機采棉高2.87個百分點。新疆地方手摘棉馬克隆值A級占比為17.92%,較機采棉低20.69個百分點;手摘棉馬克隆值B級占比為55.99%,較機采棉低3.15個百分點。(見圖53、圖54)

圖52 2014—2018年度新疆棉花馬克隆值各檔占比分布對比情況

圖53 2014—2018年度新疆兵團棉花馬克隆值各檔占比分布對比情況

圖54 2014—2018年度新疆地方棉花馬克隆值各檔占比分布對比情況
近年來新疆檢驗量有所增加但逐漸趨于穩定,2018年度全國棉花細絨棉綜合質量較前幾個年度有所提升,從顏色和軋工質量來看,顏色級指標變化不大,以白棉為主,且絕大多數都集中在白棉二級與白棉三級兩檔。軋工質量主要集中在中檔,中檔及以上占比達到98.41%。從纖維長度來看,平均長度和平均長度整齊度指數基本與上年持平。其中,長度指標體現在30~32毫米長度級與28~29毫米長度級的棉花占比比上一年度有所增長,較2015年度有大幅增加。從纖維內在品質來看,馬克隆值和斷裂比強度兩項指標表現均較為良好。其中,馬克隆值指標較上一年度再度提升,A級占比明顯增加,C2檔過成熟棉占比減少;平均斷裂比強度指標回升,強及以上棉花占比提高,達到34.12%。從新疆整體檢驗指標數據來看,地方棉花除長度整齊度稍好于兵團外,地方棉花的顏色級、軋工質量、長度、馬克隆值、斷裂比強度等指標均比兵團棉花差。
通過對近5年檢驗指標數據的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對棉花的質量指標也有一定的影響。2018年新疆皮輥棉30毫米長度級的占比較鋸齒棉高17.16個百分點,從近5年整體趨勢來看,皮輥棉的長度級品質比鋸齒細絨棉的好;皮輥棉的長度整齊度指數高和很高占比5年來基本最多,2018年皮輥棉高及很高占比87.76%,較鋸齒棉高出53.20個百分點,因此,皮輥棉的長度整齊度指數比鋸齒棉的表現突出。皮輥棉差及很差占比近5年來一直高于鋸齒棉,因此,從新疆整體情況來看,鋸齒棉的斷裂比強度好于皮輥棉。皮輥棉馬克隆值C級占比較大,一直高于鋸齒棉C級占比,除2017年以外,近5年均在50%以上,皮輥棉馬克隆值B級和A級占比基本一直低于鋸齒棉的占比,因此,從新疆整體情況來看,皮輥棉的棉纖維細度值過大,馬克隆值指標較鋸齒棉差。
通過對近5年不同采摘方式的棉花質量進行統計分析,手摘棉白棉二級一直占主體,2018年占比高達55.88%,機采棉的白棉三級一直占主體。因此,手摘棉的顏色級指標要優于機采棉。
手摘棉和機采棉的軋工質量均以中等占比為主,機采棉軋工質量為好的占比略低于手摘棉為好的占比;手摘棉和機采棉的長度級指標一直以28毫米和29毫米占比為主,其中機采棉30毫米長度級占比一直高于手摘棉占比,因此從整體數據來看,機采棉長度級指標好于手摘棉。
兩種采摘方式的棉花長度整齊度指數均以中等及以上占比為主,其中手摘棉長度整齊度指數高及以上占比高于機采棉,手摘棉中等占比低于機采棉,因此從近5年數據的變化趨勢來看,手摘棉的長度整齊度指數更加突出。
手摘棉斷裂比強度中等占比高于機采棉,強及以上占比低于機采棉,因此,機采棉的斷裂比強度指標優于手摘棉;機采棉馬克隆值B級和A級占比均高于手摘棉,從新疆整體數據來看,機采棉的馬克隆值指標優于手摘棉。
(一)2014年以來,在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工作政策引導下,新疆棉花質量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目標價格政策的實施,實現了市場調控的“價補分離”,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棉花價格形成中和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一方面倒逼棉農選擇優質棉花種植品種,提高棉花內在品質;另一方面倒逼加工企業重視加工工藝,改進加工質量,采取措施挑揀和排除異性纖維,不斷提高棉花質量。
(二)地理位置的氣候特點和氣候變化是影響棉花質量波動的決定性因素,2018棉花年度,新疆除局部地區受到冰雹、雨水等自然災害外,大部棉區光溫適宜,溫高少雨,氣象條件對棉花生長發育較為有利,使得新疆棉花產量和質量“雙豐收”。
(三)品種是影響棉花質量的主要內在因素。近幾年,隨著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工作的深入,棉花市場化進程加快,大部分棉農注意到紡織企業的需求,認識到不同品種棉花內在品質有很大區別,不再片面追求單產高、衣分高、抗病蟲、色澤好的品種,各地各部門抓好棉花品種管理,引導棉農擴大種植質量指標較好的棉花品種,逐步改變了以產量定品種的現象,開始著重棉花內在質量,從源頭確保了新疆棉花質量。
(四)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推進以來,兵團高度重視增強棉花競爭力,從理念、制度、管理方面多措并舉推動,棉花質量逐年提高,不斷提升棉花產業的全程質量管理、自我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推廣能力。加上,近些年兵團相繼出臺《關于加強兵團棉花質量管理的指導意見》《兵團棉花優勢區域布局方案》,壓縮次宜棉區種植面積,把保絨長、降“特雜”作為主攻方向,加強品種選育、種植、采摘、加工環節的質量管理,使兵團棉花質量明顯提高。
(一)新疆是我國重要的優質棉生產基地,到2018年度棉花產量占到全國的80%,公檢量占到全國的95.1%。同時,棉花作為新疆重要的農副產品,涉及100萬戶棉農。棉花產業能否健康有序發展,直接關系到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實現。因此,建議自治區及兵團統籌發改、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意見建議,制定出臺相關的地方技術法規,加強企業事前引導、事中事后監管工作。
(二)新疆棉花目標改革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棉農的利益,穩定了新疆的棉花產量,有效提高了棉花質量,促進了棉花產業的發展。實踐證明,改革方案是正確的、可行的。堅持“專業倉儲+在庫公檢”公檢模式和制度措施不動搖,繼續推進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工作,自治區及兵團各部門應加強協作、認真落實,加強對改革工作的領導,確保改革的順利實施,努力提升新疆棉花產業競爭力,打造更加穩固的新疆優質棉生產基地。
(三)建議制定地方法規,進一步規范棉花種子管理。對疆內棉種市場進行全面清理整頓,強制性要求在地州、師市范圍內將棉花品種縮減到2~3種,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研究確定后公布并強制實行。鼓勵育種部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育滿足紡織需求的優良品種。提高新品種審批標準,嚴格審批程序,確保種子在提升棉花質量、滿足市場需求、提高棉農收益等方面發揮實質性作用。
(四)在確保新疆棉花生產穩步發展,國家優質商品棉基地地位不動搖的前提下,依靠科技力量,集成技術,按照宜棉則棉、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調整種植結構,引導棉花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重點調整低產、分散、多災產區;加強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提高機械化水平,培育種植標準化、生產自動化、產業規模化的優質棉生產基地,引導紡織企業兼并、重組,建立大型棉花企業集團,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從而提高新疆棉花質量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五)市場監管部門應積極履行自身職責,努力做好棉花收購、加工、銷售各環節的質量監督工作,確保棉花質量的穩定。一是加強監督檢查,創新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有效性,繼續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監控企業的監督檢查;二是針對紡織企業需求,有針對性地加大對長期存在的混等混級和比較突出的異性纖維等問題進行專項治理;三是繼續發揮公證檢驗對建立公正、公平的棉花市場交易環境,維護各方利益的作用;四是加快企業質量誠信體系建設,按照棉花加工企業信用等級實施分類監管,推動企業質量誠信與政府補貼、銀行貸款掛鉤,促進企業誠實守信;五是密切關注棉花市場質量狀況,做好棉花質量分析,加強安全風險預警和隱患排查,防止發生區域性、系統性質量風險;六是加大對加工企業服務力度,扶持加工企業加強機采棉工藝研究,改進加工工藝,提高采摘水平,不斷提高新疆機采棉棉花質量。
(六)在取消棉花加工資格認定行政許可的大環境下,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加強對棉花市場的質量管控,加大棉花國家標準及相關技術規范的宣貫力度,重點做好新疆棉花加工企業基本技術條件和棉花加工標準的推廣執行,提高企業質量保證能力和質量意識。進一步按照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要求,督促大包型棉花加工企業實施公證檢驗。
(七)建議設立專項課題,加強對新疆棉花和美棉、澳棉間的質量差異進行研究,從品種培育、田間管理、采摘機械、皮清加工等方面分析新疆機采棉纖維質量的演變規律,分別提出相應改進措施,綜合發改、農業、市場監管、供銷等相關部門的力量,培育衣分適中、品質優良、成熟集中、高矮合適的機采棉品種,探索適合機采作業相配套的種植方式、采收模式,研究適應當前新疆棉花品種的采棉機,減輕纖維損傷,減少雜質混入,升級加工技術、改進軋棉工藝,探尋雜質與短纖綜合目標達到最優值的加工方法及工藝流程,努力提高新疆機采棉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