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驊 高國信 趙玉偉
摘要? ? 簡要介紹了鹽城市草莓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以期為推動鹽城市草莓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草莓;產業現狀;問題;發展對策;江蘇鹽城
中圖分類號? ? F326.13;S668.4?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9-0087-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鹽城市位于黃海之濱,地處江蘇省沿海中部,耕地面積逾80萬hm2,平原地貌,四季分明,濕潤多雨,水資源豐富,常年降水量在1 001.7 mm左右,年降雨日達100~105 d,被譽為“東方濕地之都”。鹽城市草莓產業發展已經有逾20年的歷史,近年來,伴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草莓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顯著提高,“鹽都草莓”已經成為地理標志。亭湖區、東臺市、濱??h也奮起直追,大力發展草莓產業,草莓產業已經成為鹽城市委、市政府重點培育的特色優勢產業。
1? ? 產業現狀
截至2019年底,鹽城市草莓面積穩定在1 333.33 hm2左右,分布在鹽都區、亭湖區、東臺市、濱??h及建湖縣、響水縣、射陽縣,平均產量22.5~37.5 t/hm2,總產6萬~10萬t,年產值6億元左右。填補了鹽城市冬季鮮果的空檔,經濟效益高于其他種類的水果,深受當地老百姓喜愛。
2? ? 存在的問題
2.1? ? 種苗問題
2.1.1? ? 品種更新慢。當前鹽城市草莓種植品種以紅顏、久香、章姬、豐香等老品種居多;新品種寧豐、寧玉、容莓3號等所占份額較少。2019年9月,筆者走訪了鹽都、亭湖、濱海40個草莓種植戶,紅顏、久香種植比例占70%,寧玉占10%,只有亭湖區種植戶種植寧豐。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有2點:一是普通種植戶對品種的選擇受上家育苗戶和聘請的浙江師傅的影響,浙江師傅們年齡均在五六十歲,對新生事物接受慢,喜歡的都是老品種,除了對老品種紅顏津津樂道外,難以接受其他新品種;此外,浙江師傅技術保守,選用的藥劑總是去除藥劑標簽,以防技術外泄;二是技術推廣力量薄弱,農技推廣人員年齡偏大,沒有學習過有關草莓栽培方面的知識,由于歷史原因,鹽城市大多數縣(區)、鎮2級沒有專業技術人員對果樹(包括草莓)進行技術服務,技術推廣力量薄弱,莓農自己找師傅,自己摸索經驗[1]。
2.1.2? ? 種苗質量難以保證。鹽城草莓種苗專業化苗圃基地少,大部分生產苗仍然以種植戶自繁和種植大戶繁苗為主。小戶育苗管理粗放,缺少育苗基本設備,多數為地壟育苗。2019年秋季,鹽都區潘黃鎮政府出資搭建了3.33 hm2高架育苗大棚,但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小戶育苗不愿或不懂得使用綠色防控技術,多依賴浙江師傅的經驗,兩三天就用藥1次,造成種苗質量難以保證。此外,種苗大多數在田頭交易,沒有售后服務,莓農無法維權,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外地購苗不僅無法維權,而且長途運輸易導致苗因發熱成活率降低。
2.2? ? 土壤問題
2.2.1? ? 土壤結構惡化。設施草莓大棚土壤溫度顯著高于棚外土壤,大棚建設初期,由于土壤溫度高、濕度大,土壤微生物活動明顯加強,土壤有機質分解加快,優良品質的有機質補充較少,造成有機質積累與分解失去平衡,土壤有機質總量雖然不一定下降,但具有膠結作用的高品質有機質含量迅速下降,多種養分的供應容量銳減,土壤養分緩沖能力下降。一方面具有膠結作用的土壤腐殖質被分解破壞,另一方面大量鹽分的積累,土壤膠體上的鈣離子解離,導致土壤水穩性團聚體難以維系,部分設施土壤已完全測不到水穩定團聚體,表層土壤由原先以優良的團粒結構為主轉變為以結構性很差的核狀或塊狀結構為主,土壤水、肥、氣、熱等作物生活因子的協調性明顯惡化[2]。
2.2.2? ? 土壤次生鹽漬化。農民有過多施用或偏施雞糞肥或其他未腐熟有機肥、氮肥、氮磷鉀三元復合肥、水溶性肥料等習慣,這些肥料施入土壤后,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部分(離子)在土壤中大量累積,引起土壤次生鹽漬化,抑制作物生長。同時,土壤出現板結、次生鹽漬化、鹽堿化,土壤保水能力下降。
2.2.3? ? 土傳病蟲害增多。由于連續多年種植,作物病原微生物、有害動物在土壤中大量繁殖生長。核盤菌、根結線蟲等由于數量巨大,常常因不同世代同時存在于土壤的不同空間,采用普通悶棚處理很難殺滅相關病菌害蟲,導致有害病菌積累,有益微生物減少。高溫悶棚后,既殺死了有害菌群,也殺死了有益菌群,土壤微生物細菌、真菌、放線菌等三大菌類比例發生變化[3]。
2.3? ? 設施陳舊
莓農年齡偏大,思想保守,接受能力差,新技術推廣難度大,管理水平不高,標準化程度較低,建棚時間較長,設施陳舊,僅有簡單的防雨保溫功能,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差。近2年,高架栽培在濱海、鹽都、東臺也有所發展,但普通農戶采用高架栽培時在肥料濃度、水分把控、技術掌握方面有一定難度,給高架大棚的發展帶來較大難度。
2.4? ? 營銷方式單一
目前,草莓栽培品種多為鮮食型品種,產品銷售范圍局限在當地。多為一家一戶采摘,簡單挑選分級后,自己送貨到超市,包裝簡單,損耗大,保存時間短,缺乏線上銷售以及產地直供等新型銷售方式。
3? ? 發展對策
3.1? ? 健全草莓農技推廣隊伍,推廣草莓種植先進技術
3.1.1? ? 健全農技推廣隊伍。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加強農技人員業務培訓,健全農技推廣隊伍勢在必行。2017年,江蘇省建立了現代農業(草莓)產業體系,在全省草莓主產區都建立了草莓示范基地,基地主任牽頭負責本地區的草莓技術推廣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將進一步在草莓生產縣(區)、鎮健全農技推廣人員隊伍,專人負責對接莓農技術指導,服務到田間地頭;建立草莓技術推廣微信群,在草莓生產關鍵時節,發布技術指導意見,解決草莓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3.1.2? ? 設立示范點,推廣優良品種。在種植面積大的縣(區)設立草莓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示范點,在草莓生產的關健季節,組織莓農觀摩學習,推廣早熟豐產品種寧豐、寧玉、容莓3號,與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鎮江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所、高校保持技術合作,推進成果轉化推廣。
3.1.3? ? 加強技術培訓。由市農業科教部門牽頭,組織各草莓生產縣區莓農代表開展多種形式的草莓綠色防控技術培訓,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多種形式加強技術培訓。“走出去”就是帶領種植大戶和農技人員到全國草莓主產區學習觀摩草莓育苗和栽培技術;“請進來”就是請專家到田頭,在田間課堂教學,提高莓農種植水平。創建草莓育苗技術規范、草莓綠色防控技術規范。
3.1.4? ? 建立種苗質量可追溯制度。建立草莓繁苗基地,選擇優良品種寧豐、寧玉、容莓3號等,建立草莓育苗基地。供需雙方簽訂購苗合同,明確雙方責、權、利,加強草莓種苗監管,提高種苗質量,維護莓農合法權益。為深入貫徹江蘇省千億級現代種業發展規劃部署要求,根據省現代種業產業建設推進會精神,實現現代種業產業雙百億目標,草莓種苗也將成為種業發展與監管不可忽視的部分,逐步建立草莓種苗質量可追溯制度[4]。
3.2? ? 精耕細作、改良土壤
通過輪作換茬、高溫悶棚、平衡施肥、生物菌肥培肥土壤等,提高保水、保肥、供肥能力。
3.2.1? ? 輪作倒茬。水旱輪作有利于改變土壤微生物環境,有效抑制病蟲害發生。利用草莓茬后栽種水生作物(水稻等),田間建立水層,形成缺氧嫌氣條件,在夏季超過30 ℃的地溫下可有效殺死病菌,明顯減輕下茬草莓黃萎病的危害;水分還可以除去土壤中的單一鹽分,消除鹽濃度障礙?;蛟诓葺N植的后茬種植一些禾本科作物(如玉米),在草莓收獲完成后,將前茬殘體清理出田外,播種青貯玉米(播種量90 kg/hm2),在玉米株高1.2 m時將其秸稈切碎,壓入土中埋青,可以有效提高地力,改良土壤理化結構。
3.2.2? ? 高溫悶棚。對連作田塊必須進行高溫悶棚,其目的是殺滅草莓大棚病害,促進有機肥腐熟,減少土壤障礙性死苗,增強植株抗性,提高草莓產量和品質。對一些前茬是茄果、瓜類作物的地塊必須高溫悶棚。
3.2.3? ? 平衡施肥。草莓施肥以有機肥為主、無機化肥為輔。前期適當增施發酵的糞肥或餅肥和復合肥,注意增施鈣肥和硅肥,增強植株抗病蟲能力,合理增施鈣、鎂、鐵、錳、硼等微量元素,以提高果實產量和質量。
3.2.4? ? 施用生物菌肥。生物菌肥能豐富土壤有益微生物,調理土壤環境,減少土傳病害的發生危害,促進草莓植株健壯生長。對夏季太陽能高溫消毒處理效果不徹底的棚室,更要重視增施生物菌肥,如高溫消毒前沒用有機肥或施用不足,結合增施腐熟有機肥、發酵豆餅肥、生物炭肥、適量過磷酸鈣、三元復合肥進行;或采用寧盾等微生態調理劑改良土壤,通過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的數量,提升土壤整體質量,包括提高土壤有機質、降低鹽分。依靠活菌菌體在草莓根部、葉部長期發揮作用有效利用土壤和光照,使草莓提前開花、推遲拉秧;通過提高植物的免疫能力而對多種地上部病害和土傳病害具有良好的抵抗作用,提升植物對干旱、寒冷、高鹽、重金屬、農藥殘留等不利環境的抵抗能力,可提升溶性糖(增加甜度)、VC、蛋白質等品質指標。
3.3? ? 推廣綠色綜防技術
充分利用病蟲害的發病或危害特性,干擾、減輕或避免其對草莓的危害。利用高溫悶棚、黃板或藍板防止蚜蟲和薊馬傳播病毒、防蟲網阻隔、釋放捕食螨防治螨蟲、補光技術、生物菌劑和化學藥劑協同蘸根、灌根、噴施等綠色綜防技術,實現草莓綠色生產。
3.4? ? 加強溯源管理和綠色品牌認證
鼓勵莓農申請綠色品牌認證,提高草莓綠色生產水平。試行草莓合格證制度,生產者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農產品質量安全國家強制性標準,在嚴格執行現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要求的基礎上,對所銷售的草莓自行開具并出具質量安全合格承諾證,保證草莓質量安全,對消費者負責。
3.5? ? 發展草莓文化,豐富營銷方式
組織莓農參加國家、省級草莓旅游節,舉辦市、區草莓采摘節,通過網站、電視、報紙、宣傳板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積極推進電商微商銷售、農超對接等營銷模式,拓展銷售渠道,帶動產業提檔升級,提高鹽城草莓知度、信譽度和市場份額。扶持發展草莓深加工企業,使草莓的生產、加工、銷售融合發展,發展草莓系列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根據草莓生產特點,在其生產功能的基礎上,強化草莓生產過程的生態性、趣味性、藝術性、文化性,加強旅游功能、可觀光功能、親子科普教育功能及參與功能,發展草莓線上銷售、產地采包、物流配送以及產對接等新型銷售方式,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4? ? 參考文獻
[1] 田淑華.丹東東港草莓產業集群發展研究:基于地方政府管理職能的思考[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6):47-52.
[2] 周蕾,張莉,高紅勝,等.架式草莓現代化生產管理技術集成[J].中國蔬菜,2019(12):97-99.
[3] 楊曉虎,朱祥雨.長豐草莓發展現狀及產業提升對策[J].園藝與種苗,2019(11):33-35 .
[4] 白京京.合作生金 生出“莓”好生活:遼寧丹東市圣野漿果專業合作社發展草莓特色產業[J].中國合作經濟,2019(9):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