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玻
【摘要】本文以某省政策性基金運營狀況為切入點,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提高財政資金投資效率,確保基金政策目標實現,以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及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政府性基金;績效評價;政策評價
政策性基金與商業基金最大的不同在于目標導向,商業基金完全以經濟結果為導向,而政策性基金在兼顧經濟結果的同時,更關注政策導向與社會效益。
一、存在的問題
某省產業基金設立于2015年,預計總規模500億。經過文獻分析、專家調查、定量研究等發現該產業基金2017年度運營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基金定位有所偏差,政策性屬性有待提升。一是投資回報率成為投資與否的重要衡量標準。在近一年的運作中,為了符合國有資本保值增量的要求,項目投資回報率成為基金運營機構選擇投資項目的重要門檻,忽略了項目對促進產業發展、引領行業變革的政策意義。二是對政策導向性項目的支持力度有待提升。部分政策導向性項目因處于研發階段,財務狀況不佳,未能得到省產業基金的支持。
第二,社會資本多元化融資渠道有待進一步擴展。一是已募集的社會資本結構有待升級。從上年度資本募集情況來看,多項目SPV募集認繳資本中社會資本實際占比55.18%,其余資本為政府出資。二是民間資本在投資活動中起主導作用。指定的基金管理公司在投資活動中只是進行跟投,無法引導資本投向政府導向的產業及項目。
第三,全省戰略性布局及產業矩陣規劃暫未形成。一是對全省戰略性布局協調的體現和回應性不佳。省產業基金參與投資的兩支并購基金投向領域具有較高重疊性,返投區域集中在某一線城市,資金占比75.09%。二是基于產業發展的戰略投資規劃不清晰。基金運營機構未形成符合基金設立要求的戰略投資規劃,對各細分領域的企業及項目摸查了解不足,從項目遴選的流程來看,較偏向先有項目再套產業目錄,投資長遠規劃不清晰。三是專家咨詢委員會智庫效應發揮不足。
第四,專業化投后管理水平仍需優化改進。基金運營機構的已投項目的投后管理環節較薄弱。具體表現為:一是僅停留在監督基金的層面。依賴被投企業提供財務指標和收集基礎信息。二是投后管理制度在實際工作中未能落地執行。
二、建議
第一,夯實社會責任,切實助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運營機構應在嚴格履行管理財政資產職責的同時,通過多種方式回饋社會,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充分發揮政策性基金的引導和帶動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項目提供資金保障。
第二,發揮基金引導功能,撬動社會資本參與。一是引導社會資金集聚,形成資本供給效應。成立專業募資團隊,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放開資金來源通道,通過多種方式激發社會資本的投資熱情,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二是建立高水平市場化的專業團隊。三是加大基金宣傳力度,提高政策知曉度。
第三,靈活設立激勵機制,吸引社會資本投資。一是必須考慮風險補償措施。應嘗試用政府利益讓渡作為風險補償,吸引社會資本真正參與進來。二是對風險補償不采取“一刀切”。要根據所投對象風險大小進行差異化補償方式,引導多項目SPV更多地投向創新的行業,真正通過市場方式發揮引導作用。
第四,合理調整投資結構,持續改善基金管理水平。一是科學規劃投向。明確現有產業目錄的指向和關鍵技術,確保智庫成果能被有效使用。二是優化人才結構。基金運營公司應當配備金融資本管理運營專業人員,以及通曉投資實業專業知識的服務人員,也可以采取購買產業智庫研究成果或委托課題的外包方式。三是提升專業水平。基金運營應在投后管理上投入更多的精力,為被投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和產業鏈資源,彼此建立起互相信任的關系,從而達到雙方共同成長且實現雙贏的狀態。
第五,加強績效管理,建立衡量社會效益的考核體系。為確保基金實現既定政策目標,應加強基金運營工作的績效管理,找到政策性與市場化的平衡點。根據基金所處的不同階段,動態調整評價指標和考核方法,及時會商糾偏。處理好政策性與市場化的潛在矛盾,要避免績效指標單純以業績目標為導向。
參考文獻:
[1]王秀艷.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困境及對策探討[J].納稅,2019(05).
[2]原高燕.對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現狀及完善措施的思考[J].中國商論,2019(01).
[3]姚元毅.探討全面預算管理與績效考核的協同運用[J].財會學習,2019(09).
【作者單位:中粵咨詢(廣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