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摘要? ? 土地資源是一個國家實現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土地的儲備工作在國家的發展中意義重大。本文結合我國土地儲備的實踐,簡單分析了土地儲備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幾點對策,以期為有序推進我國土地儲備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 土地儲備;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 F301.2?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9-0261-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土地儲備制度即在法定程序的指導下,各級政府在權限范圍內通過多種方式獲得土地的使用權,包括收購、征用等。其是國家對土地資源實施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有利于解決當前土地利用中的供求矛盾。此制度是結合我國市場基本規律的土地使用制度的一項改革,屬于政府性的行為,在提高我國土地的集約化利用程度、推動城鎮化進程中意義重大。第 1家土地儲備機構于1996年成立于上海,目前此項制度已經初步具有制度框架、部門協作、理論及技術體系支撐格局,積極推動了我國土地的高效集約化利用。現結合實踐,對土地儲備中的問題及管理機制展開如下探討。
1? ? 土地儲備中存在的問題
1.1? ? 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土地儲備的融資功能
有的地方政府經濟發展資金不足,對土地儲備的融資功能依賴程度過大。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土地供求矛盾日益加劇,國家加大了對土地的調控,在市場低迷、土地流拍時適當緊縮供地,在土地市場高漲時又加大土地的供應。在當前的財政體制下,很多地區在發展中存在資金缺乏的問題。在當前土地資源稀缺且又由政府主導的背景下,依賴土地儲備的融資功能成為一些地方政府融資的重要途徑,導致土地儲備規模增加、不斷地滾動融資,為城鎮化建設提供資金需求。目前,我國大部分省份中土地儲備資金總額中土地儲備融資的占比在40%以上,最高的達80%,這種過于依賴的狀況導致無法根據市場的需求平衡供地。
1.2? ? 建設用地新增加的面積占比過高
在我國土地儲備來源的5類土地中,有4類可用于存量建設用地、新增建設用地。最初我國建立土地儲備制度主要是用于存量建設,而近些年很多城市建設中新增建設用地占比越來越高,多數超過了1/2,而且當前有的年度土地儲備預算也是主要用于儲備新增建設用地。
1.3? ? 補償標準不統一、相關法律不完善
土地儲備會涉及到土地的價格、附著物的補償、安置、企業的異地建設等多方面的費用[1]。我國政府對此類補償標準一直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對失地戶合理權利的保護,充分尊重公民的財產,建立的補償標準也日益完善、更加合理化,但是由于目前相關法律不完善,對此類補償界定不是很明確,雙方從各自的需求出發考慮,在補償的價格上容易發生分歧。從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出發,目前土地儲備中的這些處置工作要更加慎重,前期工作推進難度較大。
1.4? ? 各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效率不高
土地儲備工作屬于一項系統性的工程,涉及到多個部門的協作,包括規劃、交通、財政、國土等,需要各個部門之間加強協調、配合,而在我國政府部門機構設置中,這些部門不屬于同一系統,溝通不多,難以提高協作配合效率。由于程序比較復雜,加上有些職責的劃分不夠明確,各個部門之間會出現一定的推諉現象,降低了土地儲備工作效率。
2? ? 對策
2.1? ? 對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
我國的土地儲備工作在實施中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因而要盡快完善法律法規的建設。我國應結合各地土地儲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法律,確保工作開展中有法可依。目前,經營性質的土地容易出現糾紛,因而在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還要制定出更加具體化、細致化的法律法規[2-3]。
2.2? ? 建立多元融資渠道
土地儲備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目前,我國主要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獲得資金,貸款的額度過大帶來的利息成本高且存在很大的風險,利息的增加也會導致土地儲備成本的增加,有時在本息的壓力下,土地儲備機構會短期內向市場供應大量土地,甚至會比土地儲備的成本還低,對各地土地儲備的長遠規劃產生不利影響,違背了當初建立土地儲備機構的初衷。因此,要探索出一條多元化的籌資渠道,盡量降低單一貸款的風險,促使資金良性循環[4]。對于融集的資金,要及時盤活、提高利用效率,一方面盡快按照計劃要求將儲備的土地資源上市,實現資金的盡快回籠;另一方面加大對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管,確保其合理使用。
2.3? ? 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作
土地儲備工作相關部門要從我國統一的土地有形市場大局綜合考慮,重視土地儲備,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提高效率。政府部門要對土地儲備中相關環節的工作進行明確界定,確保將具體職責落實到具體部門,促使部門之間各司其職,高效率地發揮出部門協作的優勢,發揮出土地儲備工作的時效性、高效性。
3? ? 參考文獻
[1] 陸云峰.南京市土地儲備運作機制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3.
[2] 徐彬.我國土地收儲價格形成機制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4.
[3] 康春.中國城市土地儲備制度運行機制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6.
[4] 宋軍繼.小城市實施土地儲備制度的思考[J].中國土地科學,2004(2):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