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近年來,一系列智能科技的應用助推了自動駕駛技術日漸成熟,然而,當前無人輔助的自動駕駛汽車離真正上路還有不小的距離。理論上,自動駕駛模式必須輸入無窮多的數據,形成無窮多的駕駛模式供計算機選擇,但要實現這一點很困難。
自動駕駛研發存在技術難題。現階段,智能化程度較低的輔助駕駛技術已經應用,但高級別的自動駕駛以機器為主導,應具備全部自動駕駛功能。當前,推進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產業界存在兩種不同的研發路徑。第一種是“一步到位”路線,即從一開始就研發徹徹底底的自動駕駛汽車;另一種則是“步步為營”路線,即在傳統的汽車上逐漸新增一些自動駕駛的功能,最終過渡到完全自動駕駛的階段。專家表示,前者將面臨技術不成熟和成本高昂的問題,后者則容易被現實束縛,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
馭勢科技首席執行官吳甘沙認為,折衷的路線或許有助于破解自動駕駛難題,即把“全自動駕駛”的技術應用于高頻、剛需、可量產的場景,在提升技術成熟度和經濟性的同時,積累更多的復雜場景數據,提高“全自動駕駛”技術的普適性。他認為,自動代客泊車、物流車和快速公交系統這幾個場景符合高頻、剛需、可量產的要求,有助于推動全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和數據積累。
(摘編自李玉樓、喻思南《無人車上路要跨過這些坎》,《人民日報》2018年11月02日)
材料二:
對于自動駕駛這片“藍海”,各國政府制定了相關政策和法案增強研發投入力度、加大資金支持,規范路測標準等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爭相提出在2020年前后實現自動駕駛汽車量產化,以搶占人工智能的競爭高地。
作為未來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我國在2017年發布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大力發展自動駕駛汽車,“加快研究制定相關安全管理法規,為新技術的快速應用奠定法律基礎”。同年,我國發布了《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規范了智能網聯汽車的相關概念和總體實現目標。
當前,我國并未有自動駕駛立法,但在自動駕駛道路測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發展。
2017年12月,深圳首次在開放道路上進行了無人駕駛公交的試運行測試;2018年1月,北京市交通委宣布將在亦莊修建全市首個自動駕駛測試點,隨后杭州也宣布將開設一條自動駕駛測試道路。2018年3月,上海首次頒發了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牌照,在此之后,北京、重慶相繼為自動駕駛測試車輛頒發了測試牌照。
(摘編自《光明日報》2018年11月21日)
材料三:
鑒于目前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度和公眾接受度還不高,市場上的主力產品仍具備了高級輔助駕駛技術,例如自動泊車、交通擁堵輔助、防碰撞輔助和車道保持系統等。消費者對于這種豐富的輔助駕駛技術認可度高,愿意為此多付出一些購車成本,因此,車企在與互聯網企業技術融合的同時,還可以逐步增加高級輔助駕駛技術,以搶占市場,提高盈利。
在政府層面,也要繼續積極營造創新環境。自動駕駛技術的競爭也包括行業標準和法律法規制定上的競爭,我國的自動駕駛技術還沒有相應的標準和法規。當前,技術標準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標準化組織在制定技術標準時,正越來越多地引用專利,以加快標準化進程。相關主管部門應當積極引導國內企業,特別是地圖廠商提前做好專利布局,搶占行業標準制定的先機。或許,自動駕駛技術將是中國汽車企業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機遇。
(摘編自《中國經濟網》2018年11月27日)
●一讀一練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些專家認為在傳統的汽車上逐漸新增一些自動駕駛的功能,最終過渡到完全自動駕駛的階段的研發路徑不易取得突破性進展。
B.各國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和法案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爭相提出在2020年前后實現自動駕駛汽車量產化,以搶占人工智能的競爭高地。
C.雖然我國尚未對自動駕駛立法,但已經在深圳、北京、杭州、重慶等地開展與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相關的工作。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提到了我國在自動駕駛方面積極立法并取得成效,也都體現了我國政府對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重視。
2.根據以上三則材料,請你談一談我國政府和國內企業怎樣做才能抓住自動駕駛技術這一重要機遇。
答:新一代人工智能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