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科技發達,信息流通,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生活也越來越方便,大數據就是這個高科技時代的產物。大數據并不在“大”,而在于“有用”,有人把數據比喻為蘊藏能量的煤礦,它的價值含量、挖掘成本比數量更為重要。對于很多行業而言,恰如其分地利用這些大數據是贏得競爭的關鍵。不過,“大數據”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并不代表其能取代一切我們對于社會問題的理性思考,科學發展的邏輯不能被湮沒在海量數據中。著名經濟學家路德維希·馮·米塞斯曾提醒過:“就今日言,有很多人忙碌于資料之無益累積,以致對問題之說明與解決,喪失了其對特殊的經濟意義的了解。”
1.身處大數據時代,當數據的處理技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時,我們的思維也要變革。
2.大數據時代,隱私的內涵逐步擴大,公共領域不斷縮減,使得隱私保護愈來愈困難,如人格尊嚴受損、自由意志受限等都是隱私保護倫理中涉及個人權利問題的典型代表。
3.我們要明確的是,科技發展和安全并不是互相矛盾的,雖然產生了個人信息泄露這樣的問題,但總體而言,科技讓我們的生活更安全了,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對海量DNA數據的比對找到被拐兒童,也可以通過天眼系統識別犯罪嫌疑人。可以說,科技的發展、大數據的興起極大地提高了社會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4.大數據的確對我們社會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因此我們要用積極的、包容的心態去看待科技,不斷完善科技。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我們沒辦法讓科技只產生正面效用,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將科技發展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讓科技和安全相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