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歲末年初,疫情突發,新冠肺炎肆虐之際,我國慈善會網絡迅速行動、團結協作,募集善款和疫區急需物資,積極發揮慈善組織特有之作用,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大貢獻。
一、部署及時,行動迅速。
疫情發生后,慈善會網絡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迅速行動,發起公共募捐行動,并通過媒體,向社會各界發出呼吁,全力以赴參與這場疫情防控戰。每個階段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研究和決策,整個行動做到了組織嚴密、制度完善、流程合理、分工明確、要件齊全、對接到位,保證了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二、發揮優勢,積極募捐。
慈善會網絡發揮各自優勢,聯絡溝通,積極開展勸募工作。各地慈善會團結協作,連結成一個整體,形成一定程度的集群效應,吸引了大量企業、社會組織、民眾通過各地慈善會組織進行與抗疫有關的捐贈。知名企業和愛心人士紛紛伸出援手獻出愛心,短期內形成了捐贈熱潮。
三、組建倉庫,助力前線。
疫情發生后,海量物資集聚武漢,中華慈善總會與藍天救援基金聯合湖北省慈善總會在武漢市黃陂區天橫三路黃成烈灣迅速組建捐贈物資應急倉庫,承擔物資收儲發的運轉工作。接收50多個國家及境外企業捐贈的四千多萬件醫療物資和生活物資,經倉庫發放到武漢市以及湖北各地收治新冠患者的重點醫院和臨時方艙醫院,涉及3000多家醫院及單位。
四、重視宣傳,展現形象。
慈善會網絡充分利用自媒體及主流媒體,采取多種方式,大量報道了全力以赴為抗疫募集款物,馳援疫區的消息和專題文章,促使各地慈善會疫情防控捐贈工作形成合力。《慈善》雜志2月24日刊發宮蒲光會長署名文章《守望相助 共克時艱——中華慈善總會堅決打好疫情阻擊戰》,積極全面介紹了抗擊疫情工作,產生了良好的輿論效果。
五、依法依規,公開透明。
在整個公共募捐行動過程中,慈善會網絡嚴格遵守慈善捐贈等法律法規,依法依規開展募捐備案、信息公開、財務管理等各項業務活動。特別是針對疫情期間出臺的新政策新規定,及時采取措施,切實將政策規定精神和要求落到實處,保障各項工作合法合規。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接收捐款過億的69家社會組織中,慈善會網絡就占32家,占比達46%;截至4月初,民政部指定的湖北省五家接收捐贈的社會組織共接收捐款141.91億元,其中湖北省慈善總會和武漢市慈善總會就接收了99.5億元捐款,占比達70%。這充分體現了慈善會系統的號召力和公信力,也再一次驗證了慈善會系統已成為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