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蒲光
2020年這個不平凡的春天,突如其來新冠疫情肆虐華夏大地,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下,全黨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取得了抗擊疫情的重大戰略成果。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中華慈善總會全體人員同全國慈善界同仁一道,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向祖國和人民交出了一份自己的答卷。
疫情暴發伊始,中華慈善總會率先向社會各界發布《呼吁書》,號召全體愛心企業、單位及愛心人士發揚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積極捐款捐物,支援湖北等地抗疫斗爭。啟動了以“抗擊新冠肺炎,我們在行動”為主題的公開募捐活動。成立了專門行動領導小組,下設6個辦公室,全體人員放棄春節假期,24小時在線上崗保持通信暢通,隨時對接社會捐贈。除公布總會直接接收善款善物的渠道外,還與新浪微公益、輕松公益、善源公益、京東公益等平臺合作,展開線上募捐活動,努力爭效果最大化。截至4月27日,中華慈善總會共接受用于新冠肺炎防控捐款36040.48萬元。截至5月11日,國內捐贈物資46筆,折合人民幣73761.88萬元,意向接收境外捐贈物資69 筆,折合1991.21萬元。對募集的專項款物全部實施專賬管理,全部公示使用去向,隨時接受捐贈人、審計機關與社會監督。截至目前,其中33962.08萬元已根據捐贈意向撥付,2078.40萬元將根據疫情實際情況陸續撥付。所收捐贈物資絕大部分已撥付受贈單位,對支援各地、特別是湖北地區的抗疫斗爭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的普遍好評。
與此同時,中華慈善總會廣大會員單位各自奮戰在抗疫一線,積極組織開展本地慈善籌募活動,及時對接中華慈善總會及兄弟慈善會捐贈款物的接收與落地工作。尤其是湖北省慈善總會、武漢市慈善總會及湖北其他地市慈善總會,處在疫情最嚴重、抗擊疫情最前沿地區,自身防護任務重壓力大,更要全力以赴籌募款物,并做好全國各地援助湖北和武漢慈善款物的接收管理和轉交撥付工作。他們不顧個人安危,晝夜奮戰,負重前行,許多同志累倒了、累病了仍堅守崗位,恪盡職守,詮釋了慈善人的大愛擔當,也為全國慈善會的旗幟增添了光彩。
如今,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我們已經走過了最為艱難的時刻。在防控工作常態化的情況下,我們要慎終如始,絕不掉以輕心,將在抗疫過程中所形成的擔當精神與良好作風投入到日常工作中來,將疫情防控和日常工作兩手抓、兩手硬。
近一個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復產復工、恢復正常經濟社會秩序作出重要講話,中央也作了具體的部署安排。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與黨中央的指示精神,積極進取,統籌謀劃,跟上步伐,及時全面地展開日常工作,力爭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拖延的工作彌補回來。下一步,我們的工作將重點圍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指示精神及民政部部署要求,繼續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盡管目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但境外多國疫情仍在不斷蔓延,“外防輸入”已成為我國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們仍須提高警惕,嚴陣以待,防范意識不能松懈,防控要求不能降低。在籌募工作中,要堅持“不圖虛名、不炒熱點、穩扎穩打、務求實效”的基本經驗,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募捐工作,力求進一步擴大戰果,為助力實現抗擊疫情的最后勝利發揮慈善力量,盡到應盡的責任。
二是吸取抗疫成功經驗,推動全面從嚴管理向縱深發展。
這次抗疫募捐行動是總會繼以往歷次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及重大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以來,又一次接收善款善物較為集中、影響重大的慈善行動。越是在國難當頭、任務艱巨的時刻,越是要嚴格做好自身管理。這是總會多年來立于不敗之地、事業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們必須一以貫之、堅持到底的工作原則。嚴格的社會輿論監督與審計監督可以督促我們加強管理、規范行為,做到每筆收支賬目清晰,各項工作合法合規。不僅經得起監管部門的審計,經得起社會的監督,也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努力使慈善這項以社會愛心為基礎的公益事業,真正成為陽光事業、放心事業。
三是積極助力國家重大戰略,聚焦“三區三州”,全力配合打贏脫貧攻堅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增強責任感與自信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引導社會資源和慈善力量向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傾斜。要著力優化慈善資源供給,切實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在扶貧濟困、助學助教、助醫助殘、助孤助幼、安老敬老等領域不斷保持與完善行之有效的救助模式,為留守兒童、留守老人、殘障人士及特殊困難群體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作出更大貢獻。要調動各方資源,繼續加大總會項目、基金向“三區三州”的支持力度,加大宣傳和籌募力度,充分利用現代化傳播手段擴大項目的社會影響力和號召力。要在做好當前脫貧攻堅工作的同時,著眼未來,長遠規劃,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針對剩余貧困戶的特殊性、不穩定性,全面做好“后扶貧時代”慈善工作,助力黨和國家的社會救助工作,為做好兜底保障盡心盡力。
四是堅持守正創新,積極開展富有成效的工作。
總會工作是國家慈善事業的一部分,我們要充分了解與掌握事業發展趨勢,以慈善領域的重點、難點問題為導向,繼續做好傳統業務的同時不斷開拓創新,推動總會事業不斷向更高境界、更寬的領域邁進。要繼續推動藥品援助項目,繼續開展與國內外藥企的談判合作,將新藥品引入慈善領域。2019年,我們已經有了一些成功經驗,要在鞏固原有項目的基礎上實現新的拓展,充分分析研究新增項目的可能性,保證這一“拳頭”項目的整體平穩發展。要在網絡募捐方面實現進一步突破。這次抗疫公共募捐行動進一步提升了總會的社會形象,提高了總會的籌募工作水平。這既是一個良好機遇,也是一個新的挑戰。我們要趁勢而上,主動作為,將這種強勁態勢延續下去,使之成為常態。要積極借鑒各地開展網絡募捐的先進經驗,探索適合總會的網絡募捐模式,力爭在網絡募捐以及“99公益日”等重大活動期間拓展新的平臺,設立新的項目,建立新的業績。與此同時,總會的其他傳統項目也要力求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
五是加大宣傳工作力度,努力營造有利于慈善事業發展的輿論氛圍與社會基礎。
加強總會慈善宣傳工作,既是現實的需要,也是長遠的要求。我們要繼續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與宣傳導向,把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到慈善宣傳工作的方方面面,圍繞國家工作大局,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為筑牢慈善事業發展的社會思想基礎貢獻力量。要突出慈善宣傳工作重點,深入落實慈善法律法規,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強化慈善事業成就宣傳,優化慈善事業發展環境,為社會公眾了解及參與慈善活動提供專業指引和幫助。廣泛宣傳總會、會員單位和社會各界投身慈善事業的先進典型,提升慈善組織的美譽度及慈善事業的影響力、感召力。充分發揮總會“專家委員會”作用,緊密結合慈善組織參與本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開展專題研究,深化我們對慈善工作規律的認識,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努力將“專家委員會”打造成為總會和各地慈善會開展慈善理論研究、傳播慈善文化、塑造行業形象、參與頂層設計的高端智庫。繼續推進“慈善文化進校園”等活動,充分發揮宣傳工作在慈善文化傳播中的普及作用。
六是加強全國慈善會系統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切實形成慈善事業發展合力。
遍布全國的會員組織網絡,是中華慈善總會通過多年努力形成的重要優勢資源。服務會員單位、增進多方聯絡、加強合作交流,是總會歷來高度重視的一項工作。通過互促互進,互通有無,既擴大了開展慈善項目的范圍和規模,又形成了會員單位整體聯動的良好局面。特別是在本次開展抗疫捐贈活動中,中華慈善總會和各會員單位雷厲風行,廣泛動員,全力以赴,再次成為社會捐贈活動的中堅力量。據不完全統計,在全國接收捐款過億的69家社會組織中,慈善會系統就占32家,占比達46%。截至3月13日,總會和部分會員單位直接接收抗疫捐款捐物達200多億元,在緊急支援醫療防疫物資、關愛醫護人員、關心困難家庭與貧困患者、資助疫情診治及醫療科研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動與全國慈善會之間的合作,在“慈善情暖萬家”“藥品援助項目”“為了明天 ?關愛兒童”等傳統慈善項目的基礎上,繼續組織開展“全國慈善會基層慈善工作者和愛心企業、愛心企業家先進事跡宣傳活動”及“中華慈善品牌”項目宣傳推薦活動,不斷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加大合作力度、實現合作效果。
疫情是一場無妄之災,也是一次大考,更是一次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難得機遇,我們愿與全體慈善界同仁一道在大考中成長,踔厲奮發,精誠團結,為開創新時代慈善事業發展新局面作出更大貢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