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浩義
清明時節,走進郁郁蔥蔥的田野,看見拽耙扶犁的老者,就想起了舅舅。
(一)
舅舅一米八的個頭,體型魁偉,面色紅潤,濃眉大眼,嗓門洪亮。穿一身粗布衣,打著裹腿,穿著草鞋?;盍?5歲,歷經了清朝、民國、新中國三個歷史階段,他的人生留下了三個時代中國農民的印記。
1903年8月22日的清晨,隨著幾聲嬰兒的啼叫,南秦川道的一個杏林之家迎來了一個新的生命。外公秦仲珍望子成龍,為嬰兒取名秦俊杰。
舅舅生逢亂世,童年在驚恐中成長。外公是南秦川道遠近聞名的中醫先生,在縣城開間“秦記醫堂”,家有幾畝土地,略有家資,遭到了“土匪”的覬覦。舅舅5歲那年,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幾個蒙面大漢破門而入,把舅舅搶走,劫匪留言:“拿出200銀元贖人,否則撕票?!蓖夤u了縣城一間藥鋪,才托人到歇馬店嶺“土匪窩”將舅舅贖回。
民國初年,舅舅上了幾年私塾,到縣城跟外公學醫。那個年代民不聊生,外公行醫藥費常有賒欠。外公樂善好施,窮苦人家到年終賬就免了,對富裕人家的欠賬派舅舅上門催要,結果卻常遭一些劣紳的毒打。從此,舅舅發誓再不學醫。
離開藥鋪,舅舅回家種地。人常說人勤地不懶,家中的幾畝地被舅舅耕種得頗有收成。鄉公所看舅舅老實,就把保長的委任狀送到家中,強迫舅舅當保長。那時保長干的事就是抓丁、征糧、收款,欺壓百姓。舅舅心地良善,接到鄉公所抓丁通知后就提前通知鄉鄰,鄉公所上門抓人時,青壯年全都跑了,一個壯丁也抓不住。村子里多是貧窮人家,糧、款交不出來,舅舅就自己墊付,干了半年墊付越來越多,付不起了,舅舅就跑到鄉公所請辭,鄉公所主任把桌子一拍:“你這個窩囊保長,壯丁抓不住,糧錢自己墊,不干可以,但必須交50塊大洋?!本司嗣ε艿娇h城向外公要錢,交了50塊大洋后,才辭去了這倒霉的保長。
辭去保長后,舅舅專心務農,起早貪黑在自家坡上壘石坎修地,每年修出一畝多,七八年竟修出了十畝石坎田。他就在這些石坎田種核桃、栽柿子樹,幾年后,果樹長大,每年收獲季節核桃、柿子在家中堆成了山。他就分給鄉鄰、親戚,請大家共享他的勞動成果。
1949年年初,68歲的外公去世。當時,我的大姨和母親已相繼出嫁,表哥尊賢還在讀書,表嫂剛娶進門,外婆健在,加上繼舅母一家五口人的生計全壓在了舅舅身上。他更是起早貪黑,跑到馬路上拾糞,到自家坡上開荒地,終日勞作,甚是辛苦。
1949年7月商縣解放,舅舅成為新中國第一代農民。聽母親說,新中國成立后,舅舅就像換了一個人,整天樂呵呵的。成立互助組他第一個參加;合作化時他第一個把自己的地交給集體;人民公社生產隊干活他最賣力氣,集體的事他總是第一個沖在前面,年年被評為“模范社員”,獎狀貼滿了一堵墻。生產隊選隊長大家都投他的票。他笑著說:“我可再拿不出50塊大洋了,當一個好社員就行了?!比罕姴灰啦火?,無奈當了生產隊的會計。
記得我9歲那年的一個星期日,隨母親到南秦川上游西坪村的舅舅家看望外婆,進門后,看見墻上掛了一塊黑板,舅舅拿著粉筆在板上寫了十幾行字教孫子建華念。建華與我同庚,已是小學四年級學生,我倆一同讀了出來:
我中華,在東亞,
人口多,面積大。
共產黨,新中國,
我們都要熱愛她。
陜西省會在西安,
東邊臨潼并渭南。
西有周至和戶縣,
南有藍田北三原。
共產黨,像太陽,
人民翻身得解放。
社會主義就是好,
家家都穿新衣裳。
讀完后,建華問爺爺:“陜西北到延安、榆林,南到漢中、安康,東到華縣、潼關,西到寶雞,你咋把陜西說的只有幾個縣大?”舅舅迷茫地問:“在哪里?這些地方我沒去過?!?/p>
我說:“舅舅,你這詩寫得很好,可以向陜報投稿發表。”舅舅憨厚地一笑:“這哪是詩,是我編的順口溜,說的都是心里話。”
是??!這首詩盡管不大押韻,對仗也不工整,但卻是一個普通農民用樸素的語言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過了一會兒,表嫂喊大家吃飯,舅舅問幾點了,建華回答:“1點啦?!本司嗣碱^一皺:“不對,剛才都12點了,這會才1點,咋倒回去啦?!贝蠹夜笮ΑN壹m正:“舅舅說的是標準北京時間,現在應該是13點。”舅舅得意地笑了。
20世紀七十年代初,商縣建設“兩庫一路”(二龍山水庫、南秦水庫、麻街嶺公路),年近花甲的舅舅積極報名參加,在二龍山水庫干了兩年,在麻街路上干了一年,三年不回家,吃住在工地,年年被評為“勞動模范”,捧了三張獎狀回家。
改革開放后,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舅舅如魚得水,他把責任田拾掇得能擠出油來,莊稼長勢總比別人好,打得糧食總比別人多,成為全村的“莊稼把式”。75歲后,地里的活干不動了,他又主動到村子后面山林里當義務護林員,一直干到82歲,在他護林期間,林子里沒有一棵樹被偷盜。
(二)
舅家書香門第,讀耕傳家。一家人菩薩心腸、樂善好施,在南秦川道廣為流傳。
外公秦仲珍,生于1881年,飽讀詩書,又鉆研中醫,是縣城聞名的“秦先生”。有次去朋友家奔喪,朋友的父親都收殮入棺了,他上前把額頭一摸:“抬出來,人還有救。”家人把死者抬到床上,舅舅一陣針灸推拿,又開了一劑中藥,讓家人熬好灌進口中,過了一個時辰,死者喘過一口氣竟坐了起來。從此,外公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神醫”的佳話廣為流傳。在他的藥鋪前,常有一些無錢治病的人躺在門外,外公就把病人抬回藥鋪放到床上,免費精心醫治,管吃管住,直至能下地行走才讓離去。因此,外公獲得了“行善先生”的美名。
外婆李觀燈生于1880年,是本鄉北秦灣的大家閨秀,識文斷字,終身奉守“三綱五?!薄叭龔乃牡隆保鞘芊饨ǘY教熏陶的傳統女性。外公在縣域行醫,她在家伺候父母雙親,管教子女,把家務料理得井井有條。聽母親講,小時候她們兄妹三個都念過私塾,每天晚上外婆拿著戒尺讓她們背《女兒經》《道德經》,背不出來外婆就用戒尺抽打,打得手腫得老高。外婆積德行善,常接濟窮苦人家,且略通醫道,家里有個中藥斗子裝滿了各種草藥,村上誰病了到家來,她配給幾劑草藥,從不收錢。村里人都叫她“好心大嬸”。童年時,她到我家來過幾次,來了后總是幫母親做針線活,縫縫補補,一刻也閑不住。對我們姊妹更是疼愛有加,我們犯錯了她耐心指教,不許母親體罰我們。1964年,這位滿頭銀發、面目慈祥的老人離開了我們,享年85歲。
舅家子嗣興旺,也是一個大家族。舅舅娶過兩房妻室,原配張引從鄰村嫁來,生下一子取名尊賢。前舅母1943年去世后,舅舅又迎娶了繼舅母崔念娃,1909年生人,終生未育。我們去了,她總是拿出許多好東西讓我們吃,非常賢惠。老人1976年去世,享年67歲。尊賢表哥生于1934年,新中國成立后從商縣干訓班畢業,分配到榆林專區佳縣烏鎮完小教書,1962年調回商縣銀行工作,銀行分家后擔任縣農行辦公室主任,于1998年患腦淤血去世。表嫂王愛玉生于1932年,名門閨秀,秀外慧中,精明能干,是個女強人,曾擔任不脫產的公社婦聯主任。表哥在外地工作期間,她在家上孝敬父母,下管教三個子女,家中總是干干凈凈,一塵不染。三個孩子在她的管教下個個聰慧,學業有成?;謴透呖己?,大兒子秦建華、二兒子秦衛華,女兒秦曉婷相繼考上中專、大學,都參加工作,如今88歲的表嫂精神矍鑠、子孫滿堂,其樂融融,盡享天倫之樂。
(三)
舅父一家人對我家時常接濟,關愛有加。我們姊妹7個,加上母親、奶奶,一家9口人全靠父親每月38元工資養家糊口。尤其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每當家里揭不開鍋的時候,舅舅來了,一根扁擔挑著兩大竹籠,一籠放著糧食,一籠裝著柿子、核桃,吭哧、吭哧,喘著粗氣擔進了我家,母親接過舅舅的扁擔,含著淚說:“哥,咱家也不富裕,你把這都擔來了,屋里咋辦?咱家人豈不餓肚子?!本司私器锏匾恍Γ骸梆I不了,柿樹、核桃樹還在(當時政策規定經濟林果樹仍歸個人所有),我又在山里邊開了幾塊荒地,偷偷種了些糧食。”就這樣一擔一擔的接濟,使我們一家人度過了那場大饑饉。在以后的歲月里,多少次睡夢中我都夢見舅舅那吃力地擔著糧食進門的身影。
在那困難的歲月,愛玉表嫂是我家的???,她每次來從不空手,不是給我們帶來幾件衣服,就是為家里送一點錢,而且每次都買一些水果糖發給我們兄弟姐妹,我們習慣叫她“大嫂”,那時候水果糖可是農家孩子的奢侈品。農村的孩子一年都吃不到一塊糖。兄弟姐妹們都盼著大嫂來,因為大嫂來了有糖吃。
表哥秦尊賢繼承了舅舅的遺風,性格豪爽,終生樂于助人,在單位和村上威信很高。1977年恢復高考,十月份的一天,尊賢哥騎著自行車來家對我說:“收拾一下,帶上書本到城里去和建華一塊復習高考。”當時我欣喜若狂,背上書包坐上他的自行車到了城里和建華一起復習功課。在那一個多月,尊賢哥每天買菜為我們做飯,忙得不亦樂乎,忙里偷閑喊一聲:“你倆要爭氣,一定考個好學校,跳出農門?!眱蓚€月后,我和表侄建華一同走進考場,他被西安公路學院中專部錄取,我考上了商洛師范學校。
建華和我都是1955年出生,同在一所學校念小學,讀初中,上高中,他聰慧好學,字寫得好,學業優秀。西安公路學院中專部畢業后,分配到洛南縣交通監理站工作,1982年調回地區交通監理處,開始擔任辦公室主任,后任工會主席。建華為人仗義,寫得一手好文章,愛喝酒,善交朋友。我和建華一塊玩泥巴長大,互為知己,高興了或遇到煩心事了都會一塊喝酒,談論人生、互訴衷腸,一吐為快。如今,他也65歲了,兩個女兒學業有成在省城工作,他在商州城照料年邁的母親,幫女兒帶孩子,含飴弄孫。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每一步都有舅舅一家人的幫助和關愛,他(她)們都是我的至親!
1982年的秋天,82歲的舅舅上梯子掛柿子不小心栽下來摔斷了腿,從此臥床不起。期間我陪同母親看望過幾次,見大嫂為舅舅端茶送飯,擦身體,幫排便,像親生父親一樣伺候,我深為感動。我母親當面夸獎:“愛玉,你比他的親女子都孝順?!?/p>
1986年10月25日,舅舅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噩耗傳來,我們一家人前去奔喪,看到滿村人都來吊唁。入土埋葬之日,全村人齊出動,孝子成群結隊,孝幡遮天蔽日,紙錢漫天飛舞,數百村民前來送別這位憨厚、賢慧的老人,祭靈的秦腔聲韻響徹云霄。
一個面向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身后能有這么多的鄉鄰前來送葬,此生足矣!
我甚感欣慰:這是舅舅窮盡一生樂善好施的積淀;是他老人家平凡人生的功德!
舅舅,安息吧!◎
2020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