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
關于哄孩子睡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其實,哄睡難不只是寶寶的問題。部分家長的錯誤方法,反倒是加大了哄睡難度!下面列舉出這些誤區,家長朋友們請自行對號入座!
寶寶不睡沒關系,困了就睡了
睡眠是影響寶寶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生長激素在深睡眠時分泌最旺盛。21:00—1:00是生長激素分泌最多的時間段。因此,建議孩子晚上8:30前上床準備入睡。
午睡,逼一逼總會睡的
幼兒園有的孩子不午睡,一到睡覺時間比誰都精神,家長也是為此操碎了心。實際上,每個孩子所需的睡眠時間存在個體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有的孩子夜間睡眠就已經足夠,確實不需要白天補充。如果孩子被“強行午睡”,還可能養成啃指甲等不良行為習慣。
另外,午睡時間長或是過晚,也會造成寶寶晚上睡不著、哄睡難度隨之翻倍的后果!
孩子一睡覺,全家靜音
寶寶睡覺,全家集體調低音量甚至開啟靜音模式。這真的沒必要!寶寶在媽媽子宮里時,也并不是完全安靜的環境。寶寶一旦出現睡眠信號,或是入睡,不需要切斷所有聲源,只要不把寶寶驚醒就可以了。
“奶抱搖”大法,用上戒不掉
不抱不睡、不喂奶不睡……很多母親會選擇喂奶、摟抱、搖晃哄睡法作為自己的必殺技。這些方法看似兩全其美,然而,喂奶時,寶寶嘴里殘留的乳汁如果不能及時清理,很容易滋生細菌,損害寶寶的牙齒。同時,也會導致寶寶頻繁夜醒,影響生長發育。
抱睡、搖睡不僅讓家長身心俱疲,對寶寶的脊椎發育也是不利的。寶寶喜歡抱睡,是因為溫暖、有包裹感的臂彎,讓寶寶有了以前在媽媽子宮里的感覺。
因此,創建一個和臂彎差不多的環境,同樣可以給寶寶熟悉感。可以嘗試用被子或枕頭做成“小窩”。
避免抱睡=哭了不能抱
為了讓寶寶睡整覺應運而生的“哭聲免疫法”,近年來已經被屢屢痛斥!因為它忽略了寶寶的心理需求,讓寶寶在最需要陪伴和安全感的時候,承擔了孤獨和恐懼。“戒除抱睡”和“及時回應寶寶”并不沖突。正確的睡眠引導,絕不能建立在孩子心理受煎熬的基礎上;但寶寶有時睡不安穩,確實可以不用急著去抱,這反而會驚醒還處在睡眠狀態的寶寶。
睡眠變差,不尋原因
寶寶睡眠質量突然變差,很有可能是身體不舒服的信號。家長應該及時對癥治療或者求醫,不能強行哄睡。
其實,寶寶到了兩三歲以后,大多不再需要哄睡了。這短短的兩三年,對爸爸媽媽來說,親密無間的陪伴時光,往往是日后最珍貴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