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小平


戰“疫”時期如何支持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恢復經濟社會活力,既關乎民生又事關長遠。5月13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會議審議了《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修訂草案)》(以下簡稱條例〈修訂草案〉),以期進一步增強條例的力度和顯示度,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突出穩就業保民生底線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貢獻了本市企業數的90%、就業的80%、創新成果的70%、稅收的60%,是促進發展、穩定就業、保障民生的重要依托和市場載體。《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11年實施以來,對促進本市中小企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情況、新問題、新需求對條例持續完善提出了要求。韓若冰、林晶、呂奕昊等市人大代表也連續多年領銜提出加快修訂條例的議案。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修訂后正式實施。同年,市人大常委會啟動修訂條例的前期調研,2020年將其列為正式項目,全力推進立法進程。
“在受疫情影響的特殊時期,修訂條例有特殊的意義。”市人大常委會蔣卓慶主任在參加立法調研時指出,中小企業是穩就業、保民生的重要依托和市場主體,要以切實有力的措施體現對促進中小企業平穩發展的特別作用。
廣大中小企業在這次疫情中經受嚴峻挑戰,很多甚至是生死決戰。國家、各地、全社會各方面齊心協力,出臺了很多對沖扶持政策,力度空前。蔣卓慶主任強調,要對疫情期間影響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和各項政府扶持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把針對企業最迫切需求、真正解決企業實際困難的有效政策常態化、制度化,把保居民就業、保市場主體的底線要求作為條例修訂的重要原則。
疏通“堵點”保護權益
市人大常委會堅持高質量立法原則,肖貴玉副主任多次帶隊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建議,要求從回應企業訴求、解決現實問題入手,切實提升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
在調研過程中,企業對政策碎片化、服務體系弱化等問題反映強烈,不同部門、不同時點出臺的政策容易“打架”;有的政策“看上去很美”,卻遭遇知曉度不高、惠及面不廣等困境。條例(修訂草案)要求建立完善市、區兩級政府的議事協調機制,強化政府政策、服務統籌等職能,確保施政統一、可預期;強調政府要根據企業發展需求,依托“一網通辦”和企業服務云平臺,公布惠企服務清單、涉企公共服務清單、公開數據開放清單,讓中小企業能夠更方便地獲取個性化、精準化服務;優化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支持行業協會、商會等各類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健全完善政府和市場互為補充的服務體系。
現金流是中小企業生存發展最基本的條件之一。在座談交流中,企業普遍反映“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始終存在。條例(修訂草案)著重針對資金“堵點”,加大財稅支持和融資促進傾斜扶持力度。首先,強化相關專項資金用于中小企業的比例要求,并擴大資金使用范圍,保留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主要用于帶動社會資金投資初創期中小企業等規定,落實國家在減稅降費方面的措施。同時,條例(修訂草案)明確拓寬融資渠道,支持中小企業通過上市、發行集合債券和集合票據、股權托管交易、擔保融資、保險等多種渠道融資;此外,還應該進一步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要持續加強中小企業信用建設,明確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歸集中小企業納稅、社保、海關通關、公共事業繳費等增信信息,切實為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融資提供信用支持。
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是社會和企業普遍關心的問題。老百姓擔心中小企業產品“沒牌子”,技術不穩定、品質不優良。中小企業害怕有的市場準入門檻太高、業務合作遭遇不公平。在走訪調研和座談會上,有企業提到,大型企業在與中小企業業務合作過程中,有時會簽訂不平等合同、背靠背付款協議,“以大欺小”;也有企業指出,與央企、國企合作,項目做完要錢難,原因是“這些企業內部流程太長”。有鑒于此,條例(修訂草案)作出規定: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參與服務國家戰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與科創板對接、推動參與長三角產業聯動、支持參加進博會等,幫助中小企業拓展“大市場”、融入“大發展”;加大市、區技術改造專項資金向中小企業傾斜,推動優秀中小企業質量創優、品牌創建,幫助中小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此外,在著力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基礎上,還要建立防范拖欠的長效機制,嚴格拖欠責任追究,推動形成大中小企業平等合作、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的新型產業創新生態。
加強權益保護也是中小企業強烈的訴求。在走訪調研張江科技型企業時,企業負責人反映,知識產權侵權案存在舉證難、周期長、缺乏專業人員等現實難題;企業家們也普遍對個人權益保護高度關注。因而,此次修訂條例重點突出對中小企業權益的特殊保護原則。比如,進一步拓展對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多元的保護渠道,建立知識產權公益訴訟制度,加大保護的傾斜力度,做到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維權能與大企業、外資企業一樣“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再比如,細化基本權益保障措施,在采取強制措施時,依法嚴格區分違法所得等。此外,對中小企業采取行政強制措施或處罰以及刑事調查且查無實據并予以撤銷的情況,也需要加強制度建設,明確修復企業和企業家信用的方法等。
主動服務當好“店小二”
法律法規的生命在于實施,關鍵在于政府部門依法履職、主動服務、主動擔責,當好“店小二”。
條例(修訂草案)明確市經濟信息化部門是本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的主管部門,要當好代表中小企業的“店小二”,通過依法履職、精準施策,發揮好牽頭部門抓統籌、促落實、強監督等主體責任。同時,細化了本市財政、稅務、金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市場監管、規劃資源等部門在各自分領域承擔的主要責任,確保法規對應的工作、中小企業的需求和困難都有政府部門承接對應,推動權責對等、強化失職追責、督促主動服務。
法規落地既有賴于政府部門的實施,也需要人大發揮好監督職責,維護好法律的權威性。調研中有代表和專家建議,要求政府就依法履職情況定期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專項報告,主動接受人大監督;落實市、區兩級人大常委會通過執法檢查、聽取報告等方式主動監督,確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推動條例落到實處、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