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鑫


“法條不在于多,在于務實管用” “問題導向不明顯,有針對性的促進政策不多”“表述多‘俯視,沒有體現平等”……“身材小”卻影響大的中小企業,在內外部多重壓力之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的修訂無疑為正在煎熬中的中小企業帶來了及時雨,但這雨是否足夠解渴呢?
關 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強調,要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穩就業”首當其沖,而中小企業恰恰是做好這些工作最重要、最基本的市場主體。5月13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第一次審議了《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修訂草案)》(以下簡稱條例〈修訂草案〉),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紛紛表示條例(修訂草案)還有不少修改完善的空間。
“有幾個關系要把握好,對于服務中小企業的政策是統還是放,講原則還是定具體,對政府還是對全社會?”俞北華委員認為,條例(修訂草案)的一些方向性問題需要進一步明確。
此次條例的修訂,是為了支撐和保障上位法和國家有關要求在本市的落實落地,也是鞏固本市創新實踐的需要,希望能為中小企業提供穩定、透明和可預期的法治保障。
“相關政策不能完全抄上位法,要有上海特色,按照上海實際情況增設創制性條款。”在葉青委員看來,要研判目前上海的經濟發展形勢,做好上位法相關規定與本市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促進機制的銜接工作。他認為,目前條例的政策性條款較多,法言法語較少。
為了為企業松綁、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本市陸續出臺了科創條例、營商環境條例,外資條例也正在起草中。除了要研究條例與上位法的關系,趙衛星秘書長、孫福慶委員還提出,要研究條例與本市科創條例、營商環境條例、起草中的外資條例等法規的關系,做到既有聯系又各有側重,針對上海的實際情況和本次疫情的特殊情況,進一步修改完善條例。
上海特色是什么,如何側重?在調研座談中,多年服務中小微企業的上海同濟科技園孵化器有限公司表示,小微企業成長為大企業的概率鳳毛麟角,建議條例重點關注小微企業,著力降低小微企業整體運營發展成本,讓小微企業活下去、活得好,從而吸引全社會更多人愿意創業、能夠創業。
“按照上海中小企業的特點,針對不同行業、不同產業,進一步提升對中小企業服務的質量和政策的精準度。”孫福慶委員認為中小微企業的概念較為寬泛,對中小微企業的劃分標準也不清晰,需要明確。
趙衛星秘書長提出,條例要突出重點扶持的企業類型,建議制定一些既有普惠性又有針對性的標準,在條款中予以體現。
不僅要更“精”還要更“廣”。當前形勢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完全靠一個部門推動難度較大。田春華委員認為應打破行業的界限,拓寬思路,聚焦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弱化市經濟信息化部門色彩。
公 平
堅持平等準入、傾斜扶持、特殊保護原則是此次修訂的思路之一。盡管條例(修訂草案)針對中小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的特點,在財稅支持、融資促進、創業扶持、創新支持、市場開拓等方面制定了差異化措施,但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力度”還不夠。
服務中小企業關鍵是營造公平公正的環境,中小企業盡管很有優勢,但是開拓市場很難。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對公平準入的市場更加關注,孫福慶委員建議政府要在中小企業剛創業時,加大產業鏈和供應鏈方面的支持力度,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市場支撐。
目前很多創新企業都需要依附于大型企業,但條例(修訂草案)對于大型企業獲得的壟斷優勢限制較少,不利于市場公平競爭、機會均等,“應增加限制”。李迅雷委員還認為,應增加條例中“自動的”成分,減少“手動的”成分,才能有利于更多的中小企業獲得普惠利益;應增加針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投入,政府部門要提供有力度、量化的支持。
“問題導向不明顯,實質性的問題和針對性的促進政策不多。”高小玫副主任認為,條文表述多采用“俯視”的視角,沒有體現出平等服務企業幫助解決問題的導向。比如第五十條,不僅應該關注不同體量的企業之間的融通,還應該關注中小企業難以實現和對接的跨行業融通。
“在表述上可以更加‘硬核一點,著力破解對中小企業不能一視同仁的問題,使其在上海發展中真正能享受平等公正對待。”趙衛星秘書長說。
實 用
中小企業最關心的是資金問題。此次修訂推進普惠金融,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條例(修訂草案)保留原條例中支持企業上市、開展債券和票據融資、鼓勵金融創新等做法,同時以近年來本市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系列舉措為基礎,以問題為導向創新突破,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但條例(修訂草案)在企業融資渠道上設定了很多前置條件,中小企業要符合融資條件非常難。”陸曉棟委員建議進一步研究、細化有關內容。
“法條不在于多,在于務實管用。法條中提到的一些想法是好的,但落地實施有一定難度。”肖貴玉副主任建議進一步研究有些條款的寫法,如關于公共數據開放,建議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首先開放公共數據,保障企業對公共數據的需求;關于社會組織,應強調行業協會與商會等社會組織的重點是如何幫助企業發展、反映企業呼聲。此外,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最為重要,要采取有針對性、可兌現的做法。
其實,國家與本市層面出臺了很多政策,但存在知曉度、理解度、實用性不高和操作不簡便的問題,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具體條款的“挑剔”顯示出加強條例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迫切需要。針對第三十六條中“符合要求的小型微型企業”的表述,毛放委員建議具體羅列是哪些要求,方便市場主體對號入座;根據“只跑一次的要求”,對于發放貸款、貼息和補助等,建議增加具體工作日的業務辦理時限。針對第六章“創新支持”中鼓勵企業建立國家技術研發中心較難實現,張辰委員建議讓中小企業在共享平臺上得到資金支持,比如鼓勵企業擁有知識產權,鼓勵上市,減免專利費等。錢耀忠委員建議第二十二條應明確提出地方金融機構承擔政策性銀行的職能,建立“中小企業專項貸款”,引導信貸資源轉向中小企業,切實改變長期以來存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一網通辦”解決了許多制度方面的問題,但要進一步解決成本高、融資貴、權益保護的問題,魏東委員認為應圍繞信用體系建設方面來開展,才能大幅降低企業成本,建議與江蘇、浙江、深圳等兄弟省市和國外經驗進行比較,完善條例(修訂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