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慧萍

“老代表”沈群慧,是第十三、十四、十五屆市人大代表,現任長寧區建設和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長寧區生態環境局局長。沈群慧履職時常從一個小切入口發現問題,開展調研,找到問題的痛點、難點、堵點,并持續跟蹤直到問題解決。許多人都耳聞過這位“愛較真”的代表,“經常有人說,‘提問題的沈代表又來了”,沈群慧這樣自嘲。而事實上,正是這股認真勁,讓大家對她心生敬佩,也讓她的履職有了累累碩果。
發現問題就跟蹤到底
近年來,沈群慧連續提交了有關老舊公房加裝電梯的建議。這建議源于沈群慧在長寧區建交委多年的工作經歷,她見證了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在長寧區的發展過程。“2018年,長寧區加裝電梯竣工和立項37臺,占全市80臺完成量的46.25%,但加裝電梯工作和老百姓的期盼還有很大差距。”
為什么有差距?還存在哪些問題?沈群慧在工作實踐中總結出三個方面的問題:做法不科學,審批障礙多;任務落實不實,各區的推進力度不一;審批程序多,耗時長。
于是,2019年初的市人代會上,沈群慧建議,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在全市加大統籌和推進力度,在每個區落實考核指標,把多層住宅加裝電梯作為年度實事工程,結合成套改造、城市更新、美麗家園建設等工作,做到成片規劃、成片推廣,對有條件的區實現應裝盡裝。同時,先行先試,轉變審批方式。
沈群慧的建議還提及“一票否決”制。沈群慧說:“加裝電梯是利國利民的工程,符合大多數群眾利益,既然是為百姓辦的實事,那就不該存在‘一票否決的政策規定。建議將滬建房修聯〔2016〕833號文件中‘其他業主無明確反對意見一條予以刪除,突破審批上的障礙。不要讓‘一票否決的審批規定,變成‘懶政的借口。”
為此,相關部門舉辦了一場座談會,沈群慧應邀參加,會上,沈群慧又強調要取消“一票否決制”。座談會結束后不久,沈群慧欣喜地得知“一票否決制”被取消了,“‘一票否決制真得被‘否決了”!
今年年初,沈群慧繼續提交了《加大現有建筑加裝電梯推進力度的建議》。
沈群慧提出,應將《關于進一步做好本市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的若干意見》(滬建房管聯〔2019〕749號)中的加梯“需本樓棟內居民達到2/3同意率”的規定刪除,因為“需本樓棟內居民達到2/3同意率”與“小區1/2同意率”重復。“目前在加裝電梯過程中,有兩個征詢意見過程,一是征詢小區內1/2居民的同意,二是征詢‘本樓棟內居民達到2/3同意率,滿足以上兩條加裝電梯工作方可實施,否則無法進行。小區1/2的同意率已經代表了居民加梯的意愿,沒有必要再征詢本樓棟居民的意見”,沈群慧詳細談了自己的看法。
“而且‘需本樓棟內居民達到2/3同意率無法律依據,在實踐中也不合理。只要房屋加梯滿足安全等客觀要求,老百姓有加梯需求,且愿意承擔加裝電梯建安、營運成本、后期保養保潔成本的,且同意本幢其他居民后期‘協議加入的就應視為該樓棟滿足加梯條件,政府就應該支持”,沈群慧補充說。
今年提交的這條建議,沈群慧還在持續跟蹤,“只要惠及民生,我就年年提”。一年年追蹤,一點點推進問題解決,類似的還有生活垃圾分類,沈群慧“跟蹤”了10年,直到2019年相關條例出臺,她又開始關注其實施,“履職無止境”,沈群慧很執著。
建議來源渠道多 且有理有據
當選人大代表以來,沈群慧提交的建議“高產”且高質,以今年初的市人代會為例,她提交了8份建議,涉及民生各個領域,如交通、教育、鄉村振興等。沈群慧的建議從何而來呢?
本職工作崗位是沈群慧建議的來源之一,例如前述有關老舊公房加裝電梯的建議。而對生活的仔細觀察、對國家政策以及本市發展的關心、對代表履職的責任感,讓沈群慧平時很注意思考,“同時,也找相關人士進行頭腦風暴”,《關于建立電子〈就業創業證〉以更好地公開人才信息用于人才甄別的建議》就是這樣“出爐”的。
沈群慧在建議中指出,要開辟“不見面辦理”通道,啟用電子《就業創業證》,勞動者只需準備好材料電子版,網上填寫信息并上傳,等待在線審核通過即可生成電子版《就業創業證》;要實現失業登記與失業保險待遇申領“一體化辦理”……。“這是為了精簡材料,為企業減少辦事環節”,沈群慧總結道。
沈群慧不僅自己積極調研,還發動身邊人積極調研。她說:“有些事情自己一開始也是不懂的,那就學習、調研、思考,去現場實地看——提交的建議要真正為老百姓帶來實惠。”
沈群慧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她鼓勵身邊的年輕人積極參與到為民做實事中,“我所在的九三學社社員們很積極,每年都有調研成果,我也把他們的成果加以思考整理,提交到人代會上。我追蹤這些建議的落實,一方面也是保護社員的調研積極性”,沈群慧樸實的語言鼓勵了很多年輕人。
例如《關于積極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促進教育的若干建議》《 關于增加機場機坪區充電樁的建議》《關于調整機場區域車輛尾氣排放檢測標準的建議》等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沈群慧每年都積極參加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代表視察等活動,這些活動給了沈群慧不少啟發,“比如農村污水治理只是一個小的切入口,但它是整個農村發展的問題之一,如果解決不好,就會影響鄉村振興建設的進程,而農村發展得好不好,會影響到整個上海大都市的發展——因為生態發展,也是大都市發展的目標之一”,沈群慧說。
沈群慧去了楓涇鎮等地,一路看,一路聽,回來查資料,找相關部門了解情況,有了詳細的數據后,才形成了建議。她在建議中提出,要科學編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治理技術要有引導、創新和突破;要推進處理設施的提標改造。“要對標江浙,在水源保護區、生態敏感區以及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內要先行先試,率先啟動實施;要從經濟性角度考慮對水環境的正面效益,建議優先實施中大型規模(設計規模≥20噸/日)的提標改造”,沈群慧提出了具體可操作性的建議。
沈群慧很注重與相關部門的溝通,例如關于農村污水治理的問題,沈群慧積極與市水務局聯系。有理有據的建議得到了市水務局的肯定,市水務局表示,這是很好的建議。“他們準備將其納入市河長辦的相關工作中”,沈群慧表示“對這樣的答復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