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趙艷 王滔
【摘 要】目的:分析MRI在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及肛瘺早期診斷中的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及肛瘺患者30例,均同時接受直腸指診和MRI檢查,對比兩種檢查方式的膿腫病灶及類型、肛瘺內口數目檢出率。結果:MRI檢查的括約肌間型、括約肌外型和經括約肌型的膿腫檢出率高于直腸指診(P<0.05);MRI檢查的膿腫病灶及肛瘺內口檢出率均高于直腸指診(P<0.05)。結論:MRI在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及肛瘺早期診斷中有重要價值,可有效提高膿腫病灶及肛瘺內口檢出率,值得應用。
【關鍵詞】直腸肛管周圍膿腫;肛瘺;早期診斷;MRI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MRI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rectal and anal canal abscess and anal fistula.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rectal and anal canal abscesses and anal fistul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and MRI. The number of detections.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s of intersphincteric, sphincteric and transsphincteric abscesses on MRI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P <0.05). Abscess lesions and anal fistula were detected by MRI more than 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P <0.05). Conclusion: MRI is of great value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rectal and anal canal abscesses and anal fistulas,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of abscess lesions and anal fistulas. 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 rectal anal canal abscess; anal fistula; early diagnosis; MRI
直腸肛管周圍膿腫是外科常見疾病,多指直腸肛管周圍的軟組織及其周圍發生急性化膿性感染,進一步形成膿腫,膿腫破潰后將形成肛瘺。膿腫時,患者普遍存在局部腫脹、壓痛和發紅等臨床癥狀,膿腫破裂形成肛瘺后,膿口凹陷,且周圍皮膚呈青白色。既往,臨床上常采用直腸指診檢查患者膿腫病灶和肛瘺內口,但其檢出率較低。相關研究[1]發現,MRI具有操作簡便、安全無創等優點,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診療。基于此,本文將分析MRI在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及肛瘺早期診斷中的價值,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8年6月~2019年6月為研究時間段,將我院接收的60例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及肛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18~67歲,平均年齡(42.56±1.21)歲,伴有肛周皮膚紅腫14例,發熱6例,局部硬結10例。
1.2 方法
30例患者均同時接受直腸指診和MRI檢查,即①直腸指診:醫護人員觀察并記錄患者的膿腫數目、分型和位置。②MRI檢查:醫護人員指導患者呈仰臥位,采用飛利浦1.5T核磁共振儀對患者進行不間斷的橫斷位、矢狀位、冠狀位掃描,層厚調整為4mm,序列包括斜軸位T1W、 T2W/TSE、T2W /SPAIR,斜冠T2W/TSE,矢狀位T2W /SPAIR、DWI,同時增強掃描斜冠及斜軸,然后診斷患者膿腫數目和位置,并記錄膿腫病灶和肛瘺內口數目。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種檢查方式的膿腫類型,包括括約肌間型、括約肌上型、括約肌外型和經括約肌型。②比較兩種檢查方式的膿腫病灶及肛瘺內口檢出率。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納入SPSS22.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卡方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種檢查方式的膿腫類型比較
MRI檢查的括約肌間型、括約肌外型和經括約肌型的膿腫檢出率高于直腸指診(P<0.05),見表1。
2.2 兩種檢查方式的膿腫病灶及肛瘺內口檢出率比較
MRI檢查的膿腫病灶及肛瘺內口檢出率均高于直腸指診(P<0.05),見表2。
3 討論
直腸肛管周圍膿腫病灶多發于青壯年群體,將伴隨著不同程度的疼痛,影響患者行走、下坐等日常活動,且排便排尿時將加劇疼痛,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基于此,本文針對MRI在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及肛瘺早期診斷中的價值展開分析,內容如下。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MRI檢查的括約肌間型、括約肌外型和經括約肌型的膿腫檢出率高于直腸指診,MRI檢查的膿腫病灶及肛瘺內口檢出率均高于直腸指診。分析其原因可知,直腸指診是臨床常用診斷方式,但無法確定患者膿腫病變范圍,對處于深部肛周的膿腫的檢出率較低。相關研究[2]發現,MRI不僅具有安全無創、操作方便和準確性高等優點,還可定位患者膿腫病灶及病變范圍,便于醫師根據病變部位及相關數據進行膿腫及肛瘺診斷。并且,MRI對軟組織具有高分辨率,可進行橫斷位、矢狀位等任意方向的不間斷掃描,并可根據患者肛管走行的掃描序列,清晰顯示肛周肌肉的解剖關系,進而有效提高膿腫病灶及肛瘺內口檢出率[3]。吳興國[4]等學者研究結果表明,一般檢查組肛瘺內口診斷準確率、肛門直腸周圍膿腔診斷準確率分別為70.0%(28/40)、57.5%(23/40),MRI組分別為77.5%(31/40)、87.5%(35/40),兩組準確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與本文研究結果相符,進一步說明MRI在早期診斷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及肛瘺中有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及肛瘺患者在早期診斷采用MRI檢查的效果良好,對提高膿腫病灶及肛瘺內口檢出率有重要意義,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王安平, 和建偉, 趙雪梅, 等. 核磁共振成像對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及肛瘺的臨床診斷價值探討[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9,32(3):14-16.
韓磊, 王新嶺, 張善紅. 高分辨率MRI在肛瘺診斷中的臨床價值評價[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8,26(5):42-43.
唐曉雯. MRI技術在復雜型肛瘺診斷中的應用進展[J]. 放射學實踐, 2016, 31(11):1105-1109.
吳興國, 謝長遠, 吳明燦,等. 磁共振成像在肛周膿腫及肛瘺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基層醫藥, 2019, 26(8):95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