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寶
【摘 要】目的:針對血常規與生化檢驗項目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臨床診斷中效果進行分析。方法:針對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入本院確診治療的120例患者進行分析,其中有60例病患被確診為慢性乙肝患者,將其劃分為I組,另外60例患者被確診為慢性丙肝患者,將其劃分為II組。此外,還挑選了60例健康體檢人員,將其劃分為III組。之后,針對3組患者的血常規進行化驗,實施生化檢驗,并分析效果。結果:前2組病患的中性粒細胞白百分比、PLT以及WBC,與III組向比較,明顯比較低,淋巴細胞百分比則比較高,P>0.05;并且,I組的ALB以及A/G水平與II組相比較,會更高一些,P>0.05。結論:針對病患,應用血常規、生活檢驗的操作形式,更加便捷,費用也更低廉,速度快,對于疾病的確診非常方便。
【關鍵詞】血常規與生化檢驗;病毒性肝炎;臨床診斷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針對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入本院確診治療的120例患者進行分析,其中有60例病患被確診為慢性乙肝患者,將其劃分為I組,另外60例患者被確診為慢性丙肝患者,將其劃分為II組。此外,還挑選了60例健康體檢人員,將其劃分為III組。患者與《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內容要符合。
I組:男性患者為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20-70歲,平均(46.17±3.19)歲;II組:男性患者為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21-71歲,平均(45.10±3.15)歲。三組受檢者的資料,沒有沒明顯的差異性,P>0.05。
1.2 方法
針對三組受檢者,對血常規以生化檢驗開展。血常規:檢測設備為全自動血常規檢測儀, 輔之校準品,試劑以及質控物,檢查工作嚴格依照說明書實施。生化檢驗: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輔之相應的試劑、質控品等,相關工作嚴格依照說明書實施,并且對質控品檢測范圍進行合理控制[1]。
1.3 觀察項目
針對三組受檢者的血常規以及生活檢驗結果,對組間數據差異進行比較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常規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2.2 生化檢測結果,如表2所示
3 討論
當前,因為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習慣等有著非常大的改變,所以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增加,這一疾病的主要癥狀為患者出現腹部不適、嘔吐、食欲下降、肝區痛以及乏力等[3]。如果在早期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導致惡化,進而出現重型肝炎、肝硬化,甚至會引發肝癌,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和威脅。
我國屬于病毒性肝炎感染發病率非常高的國家,所以對于該項疾病的預防和診斷治療非常重視。患者在患病初期如果沒有得到合理的治療,會使病情進一步發展,對肝臟造成損傷,甚至會威脅其器官正常工作,使血液生化指標,血細胞變化情況。
其中,骨髓造血功能一直是患者的突出表現,患者會有造血功能障礙,發生肝硬化的程度與機體自身的白細胞計數下降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專家學者便將白細胞計數作為對這一疾病進行診斷的重要數據依據,同時在大量的研究中還發現該疾病患者的肝臟對大多數血清總蛋白,血清蛋白合成物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所以在檢測過程中也可以將其作為評估指標[3]。此外,患者下降的血小板計數,也是該病患者非常明顯的病理表現,這是因為患者的骨髓受到了損傷,所以造血功能會有所下降,造血與病態造血微環境的惡化有直接的關系,這一情況,便是患者的溶血以及再障病理表現的突出體現。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分為2組,并與健康體檢者數據進行對比,發現患者的PLT、WBC,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明顯低于健康體驗者,淋巴細胞的百分比數據對比,III組高一些。TBIL和ALT水平,與III組高一些。ALB以及A/G水平,低于III組。對病毒性肝炎患者受到病毒抑制進行分析,可應用造血功能生化指標數據,分析的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針對病患,應用血常規、生活檢驗的操作形式,更加便捷,費用也更低廉,速度快,對于疾病的確診非常方便。
參考文獻
劉萍,左青鋒.病毒性肝炎診斷時采用血常規和生化檢驗項目的臨床價值觀察[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03):27-28.
曹會強.血常規與生化檢驗項目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53):120+122.
朱艷華.分析血常規與生化檢驗項目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臨床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7):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