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雅瓊
【摘 要】:目的:討論并分析三種不同檢驗方法(細菌培養法、PCR檢驗法和革蘭染色法)檢驗陰道細菌的臨床效果差異。方法:研究對象為在我院檢驗科進行陰道檢查的94例患者,對其陰道分泌物進行采集后分別采用上述三種檢驗方法進行檢查,并對比分析三種方法的陰道細菌檢出率。結果:細菌培養法、PCR檢驗法和革蘭染色法對患者陰道細菌的檢出率分別為80.85%(76/94)、78.72%(74/94)、45.74%(43/94),細菌培養法和PCR檢驗法的檢出率均顯著高于革蘭染色法(P<0.05),同時PCR檢驗法與細菌培養法(金標準)的檢出率差異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PCR檢驗法對陰道細菌的檢出效能與金標準細菌培養法無顯著差異,均高于革蘭染色法;同時PCR檢驗法比細菌培養法操作簡單,獲得結果快速;故而值得被廣泛應用。
【關鍵詞】:檢驗方法;陰道細菌;檢出率
陰道炎是一組因陰道和菌群之間平衡失調導致的外陰瘙癢、刺激、灼痛以及異常流液的病癥,其常見種類包括細菌性陰道病、念珠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等[1]。該病在婦女中十分常見,若其未得到及時診斷和治療,容易引起急慢性盆腔炎甚至導致異位妊娠或者不孕[2]。臨床上對于該病的診斷,主要是進行陰道細菌的檢查,常見方法包括細菌培養法、PCR檢驗法和革蘭染色法三種,其各有優缺點[3]。本文欲探究這幾種方法的具體診斷效益,具體研究流程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我院檢驗科接受檢查的94例陰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年齡范圍為23-47歲,平均年齡為(38.45±6.21)歲,其均存在陰道瘙癢、大量白帶分泌物等癥狀。
1.2 研究方法
囑患者呈截石位,將陰道鏡置入患者宮頸內,采用無菌棉拭子在其陰道后穹窿處蘸取陰道內的分泌物,然后將帶有分泌物的棉拭子放入生理鹽水試管中。
(1)細菌培養法:在無菌條件下將試管內的陰道分泌物以無菌接種環接種至用于細菌分離的培養基(生產公司:上海科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然后將其放至35℃的二氧化碳培養箱中,48h后選取培養基中呈光滑、半透明水滴狀的菌落進行生化檢驗。
(2)PCR檢驗法:在生理鹽水中加入500?L的陰道分泌物,在12000r/min的離心機內離心10min,將上清液去除并加入堿性裂解液,在98℃環境中進行10min的加熱,然后同樣轉速離心5min,取上清液進行DNA模板制作。需要制作含有陰道分泌物DNA模板的陽性組和沒有DNA模板的陰性組進行對比。進行PCR產物及擴增檢查時,需取25?L總體積的模板、無菌離子水、緩沖液以及引物,并將30?L的無菌石蠟油蓋在上面,然后進行PCR循環,循環參數為1min的58℃、1min的72℃、1min的94℃和5min的95℃,32個循環后再72℃環境中延伸5min[4]。
(3)革蘭染色法:將無破損清潔玻片放入95%乙醇中進行浸泡,一段時間后取出并擦拭晾干,在玻片中央涂布無菌生理鹽水中的陰道分泌物,然后將其在顯微鏡(品牌:奧林巴斯;型號:BX46)下進行細菌檢查。
1.3 判斷指標
對陰道分泌物中的細菌種類、數量進行觀察統計,用檢出率來對比分析三種方法的檢驗效果。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5.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χ2檢驗對比分析三種檢驗方法的檢出率差異,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細菌培養法、PCR檢驗法和革蘭染色法對患者陰道細菌的檢出率分別為80.85%(76/94)、78.72%(74/94)、45.74%(43/94),細菌培養法和PCR檢驗法的檢出率均顯著高于革蘭染色法(P<0.05),同時PCR檢驗法與細菌培養法(金標準)的檢出率差異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陰道炎患者主要是因陰道內乳酸桿菌減少引起,故而會出現其他病原菌含量的上升。陰道細菌檢驗是對陰道炎進行診斷的主要手段,常見的檢查方法包括革蘭染色法、細菌培養法和PCR檢驗法。其中革蘭染色法操作簡便,但假陰性結果高,容易出現漏診,耽誤患者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細菌培養法是金標準,但其檢驗過程復雜且耗時,無法及時出結果;PCR檢驗法敏感性高,操作流程較簡單,同時出結果迅速。本研究對此三種方法的檢驗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其結果為: 細菌培養法、PCR檢驗法和革蘭染色法對患者陰道細菌的檢出率分別為80.85%(76/94)、78.72%(74/94)、45.74%(43/94),細菌培養法和PCR檢驗法的檢出率均顯著高于革蘭染色法(P<0.05),同時PCR檢驗法與細菌培養法(金標準)的檢出率差異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該結果表明,PCR檢驗法對陰道細菌的檢出效能與金標準細菌培養法無顯著差異,均高于革蘭染色法;同時PCR檢驗法比細菌培養法操作簡單,獲得結果快速;故而值得被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郭元元, 楊雙雙. 1830例女性陰道炎患者陰道微生態調查[J].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9(3): 339-343.
陳英. 婦產科臨床治療陰道炎的效果[J]. 中國社區醫師,2018(18):88-88.
張瑞菊[1]. 婦科陰道炎臨床診斷及治療效果觀察[J]. 中國社區醫師, 2018(20):94-95.
張亞梅. PCR檢驗法和細菌培養法用于陰道細菌檢驗的結果[J]. 2017, 4(1):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