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的堅果大概收成1500公斤,老板過來收購每公斤約12塊錢,這一批果可收入約2萬元。”近日,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公正鄉東安村村民陳進一邊介紹他的種植堅果之路。
2015年,陳進懷任職東安村村主任,在上思縣政府和鄉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陳進懷帶頭在村里種起了澳洲堅果。
“當時我作為村干,帶頭種起了堅果。上思縣政府、公正鄉政府給予了資金補助,還派遣技術人員指導,讓我到鄉里、縣里、南寧市去培訓學習,我才逐漸掌握了種植管理技術。”陳進懷介紹說,通過學習他已基本上摸透了施肥、修剪、保果、殺蟲等管護技巧,接下來的收成肯定會越來越多。
眼見收益可觀,陳進懷預備擴大自己的300畝堅果林規模。不少村民看到了“商機”,紛紛來向他“取經”,他也積極到村民家中幫看地形、除草、買苗等,在他的幫助下,村里的十幾戶脫貧戶也種起了堅果。他還充當著村里的“堅果聯絡站”,幫助村民購買肥料,提醒他們何時施肥、何時修剪、何時殺蟲,將村民一起拉上“致富快車”。
如今,陳進懷在自己的獨棟樓房里經營著雜貨鋪、益農信息社、村郵樂購等,生活越來越好。他說:“能讓我堅持留在這里,讓我看到希望的,就是政府一直以來的關心和支持。”
原來,東安村是上思縣唯一承接廣西實施河池大化山區移民政策安置點,陳進懷是獲安置在東安村的大化移民之一。
陳進懷講述,剛到東安村時,這仿佛是“原始森林”,到處荒山野嶺,道路泥濘不堪……讓他和老鄉們想掉頭回大化。但陳進懷說,來都來了,不如再堅持看看。
而那時,政府仿佛也聽到了他們的心聲,投入大量資金開挖山林,幫助種植甘蔗,指導發展農林養殖,解決住房問題、平整道路整潔村貌……
“當時,大家住的是28平米的小房子,政府實行危改,現在好多都是一棟樓,好多人都開上了小汽車。如果不是政府的關心和支持,做么那么多的工作,讓我們盡早過上好生活,我們現在還不懂路在何方,大家心里都是充滿著感激的。”陳進懷笑著說。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提出的90%以上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要求。
(徐業越)
寧海村委文書王麗華介紹,該村有兩名保潔員,對村里的衛生進行日常維護。據悉,這是北海市推行農村保潔員制度,給每個自然村配備1-2名保潔員。通過市級財政安排、縣區財政配套、村民自籌保潔經費的籌措辦法,全市每年投入鄉村保潔經費3500多萬元,保潔員穩定在4500名左右,從根本上扭轉全市農村衛生環境“臟亂差”的局面。
“這是通過管道輸送液體肥料,實現菜苗的高效栽培。”在東園家酒產業園的種植大棚內,一株株青菜苗從各管道上冒出,芽嫩葉綠、長勢良好。據該產業園負責人黃炳權介紹,產業園擁有酒廠、養殖場、大棚種植、肥料廠房等,可實現農業生產廢棄物的資源化、循環化利用。

在北海,生態養殖逐漸鋪開。該市扎實推進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不斷提升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在推進過程中,以規模化養殖場和養殖專業戶為重點對象,實施養殖場沼氣工程和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工程,推進糞污處理、糞渣生產有機肥、沼液處理等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實現糞污資源化利用。
目前,全市已經創建畜禽糞綜合利用示范點9個、示范村6個,共142家畜禽養殖場通過自治區生態養殖場認證,并獲得“廣西現代生態養殖場”稱號,認證率達93.4%。
除此,北海市通過多種宣傳形式,普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知識;開展技術培訓示范,推廣秸稈腐熟還田等技術,截至目前已培訓1000多人次,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顯著提高。
近年來,北海市不斷推進提升鄉村風貌,努力實現農村“有新房、有新村、有新貌”。
赤西村風貌的大幅提升,是北海市通過示范村、示范帶引領鄉村風貌提升的體現。在示范村引領方面,北海市以“百村示范”,根據村莊資源稟賦情況分區域、分重點、分批次,打造基本整治型、設施完善型、精品示范型三類村莊建設。
在打造精品示范帶方面,北海市按照串點成線、連線成片的建設思路,初步規劃以重點風景區、向海大道、沿海沿南流江為重點,打造濱海風貌特色風貌區、鄉村特色風貌區、生態鄉村特色風貌區、海島特色風貌區、客家特色風貌區等“五區六帶”農房風貌示范帶。
如今,以合浦縣總江村、海城區赤西村為核心的鄉村旅游精品示范帶已初步形成。在赤西村,有文旅田園綜合體,有農家樂、餐飲、民宿……該村已連續舉辦兩屆油菜花旅游文化節,每年花期游客量均超過10萬人次。昔日貧困村,蝶變為產業興、生態美、生活富的先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