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合村位于貴港市港南區瓦塘鎮,2015年被自治區列為“十三五”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0戶201人。2017年村“兩委”換屆后,八合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節節攀升,從2016年0.2萬元到2017年2萬元,再到2019年近20萬元,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的9.8%下降到2019年的0.37%,成功摘掉“貧困村”帽子。是什么讓昔日一個窮鄉僻壤實現從貧困村到增收致富村的“華麗轉身”?讓我們走進八合村一探究竟。

2017年以前,八合村還是一個“地少不保收、挑水半里路、雨天兩腳泥、人往外面跑”的窮村。2017年村“兩委”換屆后,一班人立足村情,不等不靠,以清理不規范合同為突破口,乘勢收回集體土地100多畝,全面盤活集體資源,大抓產業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
2017年村“兩委”完成換屆后,留給新一屆班子的家底幾乎為零。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但這第一把火點在哪里?大家都在尋求答案!
思想的力量,總能穿透迷霧,標注前行的方向。一班人建言獻策,主動參與,在出力和獻計上狠下功夫。經過深思熟慮,在多方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方案,明確了以盤活自身優勢資源為主線的發展思路,八合村集體經濟創收的“破冰之舉”由此打響。
為此,一班人首先把目光瞄準了一直以來群眾反映強烈、前幾屆班子多次嘗試清理都無果而終的集體資源資產承包合同,探索出了“一清二談三訴訟”工作法,成功清理不規范資產資源出租合同5份,村級集體經濟增收20多萬元。一清,就是對所有村集體資源資產承包合同進行審核,全面清理發包時間過長、價格明顯偏低等群眾反映強烈的不合理、不規范合同。二談,就是與承包方進行面對面商談,指出合同不合理、不規范的地方,在原有合同的基礎上,以雙方都能接受、比較合理的價格簽訂補充協議。三訴訟,就是對合同經過層層轉包清理起來難度較大,或者經多次協調承包方仍然不予配合的,由區委組織部聯合紀委監委、法制辦、農業農村局等部門,指導村公共法律服務法律顧問走司法程序解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組織清理合同過程中,村委發現尚有大量村集體土地留置在外,或被農戶占種,或被閑置荒棄,極大的浪費了土地資源。如何發揮資源稟賦,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一班人拿出1982年貴縣人民政府簽發的《貴縣山林權屬證書》,參照紅線圖對所有村集體山嶺進行仔細研究,經村民代表大會研究商議,宣傳發動營造氛圍,林業、司法、警務等部門聯合行動,最終成功清理回收土地100多畝,公開拍賣土地附著林木,增加村集體收入5.38萬元。同時,以土地流轉的方式對外出租,每年獲取租金4萬多元,打開了八合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良好局面。
“農村要發展,產業支撐是關鍵”,如何培育出支柱產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并帶動村民致富,一直是村委一班人思考的問題。結合土地資源豐富的實際,他們深挖村情,因地制宜,將柑橘種植確定為八合村脫貧致富的特色支柱產業,提出“專業合作社+村民合作社+農戶”的致富思路,大力發展以柑橘為主的種植業,引進灃桔、飛哥等具有一定實力的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由專業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農戶自主發展、出租土地或到專業合作社務工創收,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到2018年底,全村柑橘種植面積達1200多畝。村委將清理回收的集體山嶺魯機嶺,與灃桔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簽訂《八合村集體經濟發展合作協議》,共同開發村民合作社沃柑種植基地40畝。村委投入上級扶貧產業資金20萬元,合作社投入資金40萬元,基地所有權歸村委,合作社負責經營和維護管理,作為回報,村委讓利10%給合作社,雙方按3:7比例進行利潤分成。2018年果苗已種植完畢,按照當前市場行情每畝純收入8000元計算,依與合作社分成協議,預計2021年后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約10萬元。此外,圍繞農業產業化,提供生產資料、病蟲害防治技術咨詢和勞動力招聘、環境衛生整治等服務,經村民代表大會同意,從2019年開始,對全村1800畝流轉土地、水塘按照10元/年·畝標準收取管理費,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約1.8萬元。
信任不能代表監督,覺悟不能代表制度。村里的“腰包”鼓起來了,財務問題成為了村民普遍關注的焦點。八合村如何將得來不易的集體資產管理和使用好,確保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村民?
建章立制,形成長效機制,堅持“一張圖紙管到底”。八合村制定了《關于規范管理八合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實施辦法》,明確規定了集體資產的使用、轉讓等重大經濟事項的決策,必須由村“兩委”會議和村民代表大會研究決定。嚴格執行“三重一大”事項審計和村“兩委”換屆審計,確保集體資產不流失。同時,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一組兩會”等村級組織的作用,強化對集體資產的日常審計與民主監督,確保村集體資產規范管理、健康運行。
為確保村級財務公開透明,八合村完善村級財務公開制度,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公開方式,將相關財務信息及時真實的在八合村村級微信公眾號、村務公開宣傳欄、戶外顯示屏、村委大喇叭等平臺進行公開,對群眾較為關切的焦點問題,針對性的采取村干部分片布告,生產隊長逐戶相傳的方式,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權、監督權。
八合村“兩委”一班人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村民代表大會表決方式,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建章立制,通過清理不合理、不規范合同,清理回收集體山嶺,發展特色支柱產業,充分盤活集體資源,把自然條件轉化為經濟條件,為村級集體經濟可持續增長提供長效保障機制。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取得突破后,村委決定從2019年開始免收全村垃圾費,每年減輕農民負擔2萬多元,讓老百姓充分享受到集體經濟發展紅利,實實在在感受到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為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