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極客

QQ音樂這樣做,當然是有主觀意愿夾雜其中的。縱觀近年的中國在線音樂市場,騰訊是不可忽略的存在。經歷了合并重組、版權之爭等一系列“洗牌”動作后,今天的中國在線音樂市場呈現“兩超多強”的局面:根據極光大數據發布的《國內在線音樂社區研究報告》來看,在線音樂行業平臺被劃分為幾大陣營,其中第一陣營里包括騰訊音樂娛樂集團(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和網易云音樂,而蝦米音樂、咪咕音樂、千千音樂等都只能歸到第二、第三陣營中。
若是再“極端”一些,那么恐怕只有網易云音樂和QQ音樂夠得上進入第一陣營的資格。去年9月,阿里巴巴作為領投方參與了網易云音樂7億美元的投資。因此在線音樂市場的第一陣營,似乎也變成了阿里巴巴和騰訊博弈的又一“修羅場”。
盡管網易云音樂有阿里巴巴撐腰,但騰訊旗下的三大音樂軟件市場占有率加在一起超過了70%。這種近乎“壟斷”的狀態也讓騰訊音樂嘗到了甜頭:2019年,騰訊音樂全年營業利潤為46億元人民幣,比2018年翻了一番,付費用戶達到4 000萬人次,同比增長50%,數量達到全球第三。在音樂市場處于如此高的地位,又手握全球數量第三的付費用戶群,騰訊音樂想“割韭菜”的心態也就不難理解。
實際上不只是在線音樂,在出行、外賣等諸多中國互聯網行業中,這樣的劇情都在重復上演:在打車APP、外賣APP剛剛興起之時,為了增加市場占有率,無一不是“燒錢”補貼用戶。所以那時候打車和叫外賣都很便宜,甚至有時不用花錢。但是這種模式不會永遠持續,隨著時間的推移行業逐漸成熟,大浪淘沙過后不會留下太多的勝利者,于是就出現了所謂的“壟斷”,到這個時期,資本不僅要把以前“燒”的錢賺回來,還會想方設法攫取更多利潤,此時就進入了讓用戶多花錢的時期,所以用戶好像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成為被資本“寵愛”之后又“宰割”的“韭菜”。
實質上企業和資本的最終目的就是盈利,所以它們不會和用戶談感情,本質上只關心怎樣才能實現利潤最大化。既然時機已成熟,“韭菜”再放著不割可能就蔫了,互聯網其他行業的那些巨頭也都是這么干的,因此QQ音樂在切歌的間隙插播廣告先試探一下,這種舉動也在意料之中。
資本的力量、龐大的用戶數量和版權方面的優勢,讓QQ音樂更有底氣,但這份底氣并不是“有錢就能為所欲為”,因為單看線上音樂方面,騰訊的收入可能還帶著點“拮據”的意味。
在2019年騰訊音樂全年營利的46億元人民幣中,占大頭的是社交娛樂而非在線音樂。社交娛樂的營收主體就是《全民K歌》,騰訊在線音樂用戶的ARPPU(付費用戶平均收益)為9.4元人民幣,而《全民K歌》直播用戶的ARPPU達到111.1元人民幣,差距可謂相當懸殊。而騰訊能成為“全球第三大音樂付費平臺”也多是得益于其龐大的用戶基數。排名第一的Spotify的MAU(月活躍用戶數)為2.86億,而騰訊今年一季度的MAU達到6.57億,但是Spotify的付費用戶為1.3億,付費率超過45%,而騰訊音樂這一比率只有6.2%。因此如何增加付費用戶的比率,也一直是騰訊音樂在財報會議上強調的重點。
如今插播語音廣告的做法,確實有降低用戶體驗、迫使用戶開通會員之嫌,甚至有觀點認為這是“巨頭作惡”的開始,用戶若不對此加以抵制,恐怕會放任此種行為,巨頭會越吃越香,吃相也會愈加難看。
不過,客觀來講,QQ音樂此舉并非“作惡”。誠然,插播廣告是會降低用戶體驗,引起用戶反感,然而在在線音樂市場更為成熟的國外,音樂平臺對待非會員的態度更加“不友好”,它們的做法可不止切歌間隙插播廣告那么簡單,倘若加以對比,QQ音樂的做法還算是“溫和”的。

這并不是要給QQ音樂“洗白”或“辯解”,只是如果參照國外成熟的在線音樂市場來看,“逼迫用戶”恐怕是音樂市場進步的必經之路,國外音樂平臺的付費狀況好其實也并不是由于用戶素質有多高,因為其中同樣也隱藏著許多的“不得已”。
其實歌曲之間插播廣告的模式并不是QQ音樂首創,而是模仿國外在線音樂平臺而來的。國外知名在線音樂平臺Spotify是全球最大的流媒體平臺,相比QQ音樂而言,Spotify的會員和非會員受到的“差別對待”更為明顯。
Spotify非會員開始可以隨機播放歌曲,但使用一段時間之后就要忍受插播的音頻廣告,而且不能切歌和下載,還只能播放普通音質的音樂。而Spotify的會員則可以無限制切歌下載,播放各種音質的音樂,也不必忍受廣告。
這種做法比中國的在線音樂平臺更加“過分”,然而這恰恰是國外非常成熟的音樂變現模式之一,Spotify超過45%的付費率大部分也是這樣得來的。國外付費音樂比中國情況好,不是因為外國用戶的覺悟和素質有多高,而是因為非會員體驗實在太差,才使得更多的用戶“被迫”形成了付費的習慣。
其實在Spotify、Apple Music等平臺發展初期,也走過免費路線,Spotify早期就用“免費+插播廣告”的“套路”吸引了大批用戶,而Apple Music也推出過3個月~6個月的免費周期,使得用戶數量暴發性增長。而在地位穩固市場成熟之后,它們無一不向著拉開免費用戶和付費用戶體驗的方向努力,并憑借這種手段加速在線音樂的付費進程。

所以現在QQ音樂其實也不過是沿著這種途徑在向前走而已,之前的實踐證明了這種做法能有效增加付費用戶轉化率。即使是寧愿收聽廣告也堅持免費的用戶,也能讓平臺獲得利潤,根據Spotify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來看,免費用戶帶去的廣告收入為1.48億歐元,同比增長17%,雖不及從付費用戶處獲取的收入,但也能創造不小的利潤。
當前全球在線音樂流媒體增速整體放緩,因此提升付費轉化率勢在必行。而與此同時,中國的在線音樂行業正向著更成熟的階段邁進,拉開免費用戶和付費用戶體驗,并憑借這種手段加速音樂的付費進程,這本身也是行業成熟的表現之一:付費用戶的增加能夠讓音樂人的版稅收入提升,音樂人更有動力創作出優質作品,形成良性循環;語音廣告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實現內容方面的聯動,讓平臺挖掘更多機會,給用戶更好地體驗。
對于此次QQ音樂插播廣告的做法,中國用戶的反應之所以如此激烈,是由于不少人還停留在“聽歌居然還要花錢”的認識階段。畢竟曾經中國的音樂市場的盜版率高達90%,免費聽歌的習慣早就根深蒂固,而且其他的在線音樂平臺都沒推出語音廣告,先嘗試者必然會遭到攻擊。
所以總的來說,QQ音樂此次的舉動并不是特別“可惡”,更多的只是順應行業的發展趨勢而已。QQ音樂這樣做,其實是因為中國在線音樂行業需要向前邁進,或者說已經到了該這樣做的時機,因此用戶大可不必如此憤怒。
不過想要用戶適應這種變化,除了培養付費習慣,平臺自身也要不斷優化,引進優質內容,從各個方面加以改進,讓用戶覺得錢花得值,這樣用戶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如此大的意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