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比的。對普通消費者來說,與其關注測評里各種參數的高低,不如先弄明白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一款怎樣的電視。
首先,最重要的是你的預算。買一臺電視,首先就要弄明白自己愿意在電視娛樂這件事上花多少錢,預算應該包括你的電視、音響、媒體輸入設備等各個方面。
其次,要想清楚自己的電視的核心用途。如果你的預算有限,那么你就要弄明白最核心的用途的是什么,因為大部分廠家在設計產品時用以區分中端或中高端與高端產品的一個手段就是在部分功能上進行“縮水”,或降低屏幕的峰值亮度、或取消動態補償、或不配置獨立的畫質芯片等。

最后,要考慮電視的使用場景。電視買回來,一個人用還是一家人用?看的時候習慣開著燈還是關著燈?家里的客廳沙發與電視柜或電視墻的距離有多遠?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會影響選購,在了解具體的參數之前,你應該對這些基本情況做到心里有數。
弄清了自己的需求之后,我們就可以來選電視了。廠商會用各種話術把自己的產品吹得天花亂墜,作為消費者來說,避開一些常見的誤區會幫你省下不少時間。
誤區一:“硬屏”比“軟屏”好,國外面板比國內面板強。一些廠商會說自己的電視面板用的是“硬屏”,做工扎實,比那些一按就出梅花紋的“軟屏”好。這是一個老舊的錯誤觀點。目前大部分電視面板采用的是IPS或者VA這兩種材質,IPS就是所謂的“硬屏”,而VA就是所謂的“軟屏”。兩者的確有各自的特點,IPS可視角度和色彩還原出色,VA則是寬容度和對比度更高。但這些特點在實際使用時的影響是有限的。以可視角度為例,大部分采用IPS面板的廠商都會說自己的可視角度是178°,但恐怕沒有人真的會坐在這么偏的角度上看電視。并且這178°指的是“看得見”,并不是說效果就一定好。在同價位的對比的情況下,才會根據需求去選擇對應的面板。
另外,不要“迷信”三星、LG的面板就一定比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國內供應商的好,電視面板是按照良品率來進行分級,因此產地和面板價格沒有明顯的關系。目前除了三星的一些高端面板只有自己的產品能用外,大部分面板都是可供所有廠家購買。
誤區二:電視面板越薄做工越好。現在許多廠商把外觀作為電視的一個賣點,宣傳時會跟消費者提到自己電視面板的厚度薄,是技術優勢。實際上這也是一種話術。一般來說,在中低端電視上常見的薄面板都是采用側入式背光,這種技術的特點是將背光燈放置在電視的側邊或底部,然后再用輕薄的導光板打亮屏幕。采用這種技術的優勢就是可以控制面板厚度,但缺點是無法精細調節畫面不同區域的亮度,只能采用條狀的分區控光。
中高端電視一般則使用直下式背光,將背光燈放置在面板的背部,再通過控制背光燈打亮屏幕。這種方式的好處就是能夠實現“棋盤式”的分區控光,即讓需要亮的地方亮起來,讓需要暗的地方暗下去,使畫面的對比度更出色。缺點則是由于背光模組和屏幕需要一定距離,厚度要比使用側入式背光的電視要更厚一些。
到了采用OLED技術的高端電視,由于不需要背光源,因此屏幕面板可以達到“極致的”超薄。廠家之所以說自己的電視輕薄就是技術好,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了高端OLED電視的這種特性,但中低端電視只能采用側入式背光的LCD液晶面板,因此根本不可能達到和OLED一樣的效果。
誤區三:好屏幕就有好畫質,買電視就是挑屏幕。這同樣也是一個常見的誤區。畫質是一個由亮度、色彩、色域、對比度、動態和清晰度等多個維度構成的綜合概念。當我們評價一款電視的畫質時,需要拆解這些維度,來看看究竟它在哪些地方做得出色。
誤區四:支持HDR就是HDR電視,支持杜比全景聲就是音質好。“HDR電視”這個概念是廠商宣傳的“重災區”。顯示HDR內容對于屏幕的峰值亮度、色域和對比度都有較高的要求。一般來說,一臺HDR效果出色的LCD液晶電視,峰值亮度最好不低于800尼特,要支持直下式的分區控光,還得能覆蓋不低于90%的P3色域。5 000元以下的電視不太可能達到這樣的要求,廠商所謂的“支持HDR”指的更多是硬件算力能夠解碼HDR視頻內容,與電視畫質本身沒有關系。
另外,一些廠商還會宣傳自己的電視支持“杜比全景聲”技術,來體現電視的音質出色。這實際上也是在玩文字游戲。支持這些聲效技術指的僅是可以解碼帶有相應音效的影片,或支持連接對應協議的音響而已,這只需要向杜比購買授權即可。
誤區五:買電視選4K就行了。目前市面上一些低端電視會采用RGBW排列的4K面板,這實際上是一種“偽4K”電視。一塊4K屏幕物理分辨率應該要達到3 840×2 160像素,也就是每行有3 840個像素。每個像素由R(紅色)、G(綠色)、B(藍色)三個子像素構成,這也就是標準的RGB排列。所謂RGBW排列,就是額外再加上一個W(白色)子像素。但由于每行總像素數沒有變化,等于減少了RGB各子像素的數量。另外,大多數視頻內容都是針對RGB顯示輸出,在轉換到RGBW時,不可避免會遇到失真的情況,無法輸出真正的4K分辨率畫面。
弄清了需求,了解完參數后,讓我們來再來從實際選購的角度出發,看看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步,確定需求和預算。第二步,劃定品牌和備選型號。第三步,挑選型號。第四步,就是最終決策了,如果上面一步功課做得足,到了這步基本上就只是選一個自己更喜歡的電視,不會在參數上再犯錯。
這時外觀、色彩這些主觀性較強的因素就比較重要了。參考一下網上的體驗視頻,到線下店看看外觀,聽一下音質,再綜合價格決定。
以上就是筆者在選購電視時的一些經驗。相比具體的品牌推薦,本文更加側重選購思路的展示,品牌與型號選擇再多,相信你只要有一個合理的思路,最終還是能選出一臺心儀的好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