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3月6日,蘋果對外發布了針對iPhone的應用開發包(SDK),供免費下載,以便第三方應用開發人員開發針對iPhone及iPod Touch的APP。不到一周之后,蘋果對外宣布,這個開發包已經達到了10萬次下載,三個月后是25萬次。這個數字看上去不是特別多,但要注意的是,這個開發包針對的是APP開發者,那一年,之后顛覆了當時整個手機行業的iPhone也才發布了一代。
2008年7月11日,App Store正式上線。2008年7月14日,App Store中可供下載的APP已達800個,總下載量已經超過一千萬次。半年之后,App Store里面的APP數量達到了1.5萬個,總下載量超過5億次。
對于用戶來說,越來越多的APP意味遠超越傳統功能機的手機使用體驗,而對于開發者來說,App Store模式的意義在于蘋果給軟件開發者提供了一個方便又高效的APP銷售平臺,這也讓開發者的開發熱情空前高漲。

繼率先入駐“抖音”之后,DIOR在6月15日成為首個入駐B站的奢侈品牌。開通官方賬號后,即發布了2020早秋成衣系列和秋季男裝系列的廣告大片。
在此之前,DIOR還在天貓開通旗艦店,盡管截至發稿前僅上線了彩妝和護膚線,但已有4萬多粉絲關注。
除了DIOR,Prada集團旗下品牌Miu Miu成為首個入駐全新開播的“騰訊時尚云預覽”欄目的時裝品牌,并于6月12日晚8點舉辦了第一場線上門店預覽活動。
疫情之下,奢侈品牌歷經停產、關店,卻又峰回路轉,漲價、入駐國內電商平臺,但奢侈品直播、云秀場等方式真能讓奢侈品牌重回高光時刻嗎?

作為一家突破百億元營收的零食企業,三只松鼠仍然充滿爭議。4月29日,三只松鼠發布上市后的首份年報以及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雖然業務擴張勢頭良好,但三只松鼠卻表現出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具體來說,2019年,三只松鼠實現營收101.73億元,同比高增45.3%;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39億元,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1.43%。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34.12億元,同比增長19%;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88億元,同比下降24.58%。甚至,去年“雙11”三只松鼠雖然打破行業紀錄,狂攬10億元銷售額,但2019年第四季度三只松鼠卻虧了5700萬元。與此同時,三只松鼠的擴張步伐越邁越大,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

下沉市場大門的開啟,讓電商巨頭感受到久旱逢甘雨的味道。線上零售本是最早、最成熟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如今卻呈現出類似當年團購、打車行業那樣,靠高額補貼教育市場的情況。
拼多多是這場賭局的發起者,它早在2019年“618”前夕,就針對品牌商品進行大額補貼,以培養自家用戶購買品牌貨的習慣。當時不滿4周歲的拼多多,單季虧損近19億元,賬面現金資產不到400億元,這一策略無疑是一場豪賭。
結果是,拼多多賭贏了。截至3月底,拼多多活躍買家達到6.3億,直逼淘寶,較一年前凈增加1.8億,同時股價也上漲了數倍。拼多多的巨大成功讓競爭對手紛紛跟進。去年“雙11”期間,京東、天貓、蘇寧推出了各自版本的“百億補貼”。至此,行業內主要玩家都選擇了跟牌。“百億補貼”的大賭局進入下一輪。

社交領域還會產生騰訊之外的可能性嗎?關于這個問題,阿里巴巴在2016年給出了自己的答案。2016年11月,阿里巴巴利用自己在金融方面沉淀下來的巨大流量,在支付寶平臺開拓了“圈子”“校園日記”等具有社交屬性的功能。
“750分”一躍成為微博熱搜,而躲在財富數字背后蠢蠢欲動的欲望,成為了圈子和校園日記里明目張膽的勾引。
陷入“泛色情化”風波后的支付寶,在圈子開通短短4個月后,終于決定浪子回頭,謀求商業與金融的回歸。金錢背后的原罪,無法誕生陽光之下明媚的社交,阿里巴巴此后的社交夢,再也沒有切實地在大眾面前解讀過。
而今天,小眾社交的前路卻仍舊撲朔迷離。

當前,從手機廠商到運營商,都在用盡全力推動5G手機的普及。在今年的3月~4月,小米、OPPO、vivo分別發布了5G新機—都走高定價策略,小米10發布之時3999元起,小米10 Pro高配版定價達到5999元。OPPO Find X2系列5G新機,起售價5499元,最高至12 999元。vivo高端新機NEX 3S的低配版達到了4998元,高配版5298元。
這些手機廠商的定價策略背后的思考邏輯并不復雜—期待消費反彈。但不料事與愿違,預期中的消費反彈沒有到來,消費者并不想和手機廠商“交朋友”,而是寄希望于通過合理的價格買到優質的產品。因此年后第一波走高端定價策略的手機廠商并沒有太多追隨者,至于5G手機的春天,就更無從談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