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改工作中,駐村土改工作隊與韶山鄉的干部遇到了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即如何對待毛澤東的家庭成分,劃不劃和怎么劃。
根據《土改法》規定,農村每個家庭都要參加劃分階級成分,出于一種特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韶山鄉黨支部和鄉土改工作隊覺得工作應該做到位,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土改駐村工作隊隊員夏海軍主持召開村農民協會委員會議和小組長會議,讓大家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提出對毛澤東家劃成分的看法。據原引鳳村(韶山村)農協副主席湯詠梅回憶:“會議開了三次,頭兩次只有一種意見,認為毛澤東家的家產實際上不存在,家人生活又那么貧苦,看情況像個貧雇農,但他家沒人在家務農和出賣勞力,‘農字不沾邊,不好劃帶‘農字的什么成分。”大家的結論是:“什么成分都劃不上。”但也有個別人說:“硬要給毛主席家劃個什么成分,那就只有小土地出租可以考慮。”這種意見一出,當場就遭到大家的反對。
夏海軍將此情況報告給了駐鄉工作隊隊長張孝堯(區委副書記)。張孝堯立即與鄉黨支部書記毛仁秋等人進行討論。經研究,土改工作隊認為,給毛澤東家劃小土地出租,無經濟實體作基礎,不符合劃分經濟成分的“實體法”;同時,又不能按法定手續啟動系列程序(即“按自報公議的方法”),不符合劃分成分的“程序法”。最后,毛澤東家什么成分也沒劃。
(知秋摘編自《中國共產黨湖南省湘潭市韶山歷史》,中共黨史出版社2018年版,中共韶山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