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燕,楊建花,李寶庫,朱蕾蕾*
(1.河北大學 藥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2.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工業酶國家工程實驗室,天津 300308)
漆酶(Laccase, EC 1.10.3.2)是一種含有四個銅離子的多酚氧化酶,屬于銅藍氧化酶家族,能夠催化多種酚類和非酚類的化合物[1-3],因此在造紙漂白[4-5]、染料脫色[6-7]、食品加工[8]、環境保護[9]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自然界的野生菌漆酶存在酶活低、產量低、培養周期長、高溫易失活等問題,導致其難以應用于工業生產。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的迅猛發展,通過定向進化技術來提高漆酶表達量、催化能力、穩定性及底物特異性等;尋找合適的載體進行漆酶基因的異源表達來提高表達量,都是目前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10-12]。
定向進化是一種在實驗室模擬達爾文進化的過程,通過對基因進行突變或重組,建立突變庫以篩選到性能更好的蛋白,是一種最有前途的提高漆酶表達和性能的方法[13]。釀酒酵母因其操作簡單,生產成本低,分泌表達易于純化,能對表達蛋白進行加工、修飾等諸多優點脫穎而出,成為目前最主要的外源蛋白表達宿主之一[14]。此外,釀酒酵母因不產生毒素,安全性好,成為一種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酵母, 廣泛應用于食品工業和生物醫藥領域[15]。作為真核生物的模式菌, 釀酒酵母全序列的測定已于1996年完成,是目前了解最完全的真核生物[16]。因此,本章通過對漆酶Lcc轉錄調節區域進行突變,并將pYES2-Lcc突變質粒轉化釀酒酵母進行異源表達,構建釀酒酵母菌株突變庫,利用以ABTS為底物的酶活檢測篩選方法,篩選出高酶活、高表達量的突變菌株。
大腸桿菌(Escherichiacoli) BL21Gold(DE3)、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 INVSc1菌株由本實驗室保存,重組載體pYES2-Lcc由本實驗室構建。
Easy Taq?DNA Polymerase、10×Easy Taq?Buffer、2.5 mM dNTPs、基因Marker(Trans 15K DNA Marker)購自TransGen Biotech公司;質粒小提試劑盒購自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酵母質粒小提試劑盒、無氨基酵母氮源(YNB)購自Solarbio公司。胰蛋白胨Tryptone、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購自英國OXOID 公司;瓊脂糖Agar購自Sigma公司;2,2'-聯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購自Coolaber公司;其它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
(1) YPAD培養基:1%酵母提取物,2%胰蛋白胨,2%葡萄糖,0.004%硫酸腺嘌呤,121℃滅菌15 min。
(2) SC-U培養基:0.67%無氨基酵母氮源,2%碳源(葡萄糖或棉子糖),0.01% (腺嘌呤,精氨酸,半胱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蘇氨酸,色氨酸),0.005% (天冬氨酸,組氨酸,異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絲氨酸,酪氨酸,纈氨酸),固體培養基添加2% Agar,121℃滅菌20 min。
(3) HC預培養基:10% 10×YNB,10% 10×HC dropout solution,20% 200 g/L galactose,10% 1 mol/L pH值6.2 KH2PO4-KOH緩沖液,50%去離子水。
(4) HC表達培養基:10% 10×YNB,10% 10×HC dropout solution,20% 200 g/L galactose,10% 1 mol/L pH值6.2 KH2PO4-KOH緩沖液,0.2% 0.25 mol/L,59.8%去離子水,過濾除菌。
將實驗室保藏的大腸桿菌BL21/pYES2-Lcc劃線于LB (Amp)固體平板,挑取單克隆接種于LB (Amp)液體培養基,并于37℃、200 r/min的恒溫搖床中過夜培養。利用質粒小提試劑盒提取pYES2-Lcc質粒,作為易錯PCR的模板DNA,以fw-lcc-調節區域為上游引物,其堿基序列為5′-GTGGAAGCGGTATTCGCAATG-3′,rev-lcc-調節區域為下游引物,其堿基序列為5′-GAGCTCGGTACCAAGCTTAATATTCC-3′。反應體系:Template DNA (50 ng/μL) 2 μL,10 μM Forward Primer 2 μL,10 μM Reverse Primer 2 μL,10×EasyTaq?Buffer 10 μL,2.5 mM dNTPs 8 μL,EasyTaq?DNA Polymerase 2 μL,10 mM Mn2+,ddH2O 71 μL,total 100 μL。反應條件:94℃ 3 min;94℃ 30 s,58℃ 30 s,72℃ 2 min,共30個循環;72℃ 10 min。每個小離心管裝25 μL,放入PCR儀,反應結束后,取2 μL產物利用1%核酸膠電泳檢測驗證,通過膠回收純化回收目的條帶,命名為Lcc-ep.并將其重組到質粒上,取1 μL重組質粒電轉入大腸桿菌BL21Gold(DE3)感受態細胞,電擊后加入1 mL LB液體培養基混勻,37℃、200 r/min搖床中孵育1 h,分別涂布于含有Amp的LB固體平板(Amp抗性篩選),37℃恒溫培養箱倒置過夜培養。收集到的菌體用質粒小提試劑盒抽提質粒,按其說明書操作。
用LiAc/SS載體DNA/PEG法高效轉化冷凍活性酵母細胞,具體操作步驟如下:將配制好的ssDNA從-20℃冰箱取出,沸水中煮5 min,使其變性,取出后立即放入冰浴備用;將-80℃保藏的感受態細胞取出,放于37℃水中15~30 s,13000 r/min離心2 min,去除上清,依次加入下列:260 μL 50% (w/v) PEG 3350,36 μL1.0 mol/L LiAc,50 μL 2.0 mg/mL ssDNA,14 μL待轉化的質粒(pYES2-Lcc-ep)及無菌水,360 μL總體積;用移液器充分混勻,放于42℃水浴20~60 min;13000 r/min離心30 s,去除上清;加入1 mL YPAD液體培養基重懸,放入30℃水浴2~3 h;取200 μL重懸液涂布于SC-U平板,30℃培養3~4天,即可長出轉化子。
表達:待SC-U平板長出轉化子后,用無菌牙簽隨機挑取轉化子接種到含150 μL的HC預培養基(含Amp,Kan)的96孔板(平底)中,封口,30℃,800 r/min搖床培養2天,并做空白、空質粒、野生型對照;用復制器復制到含180 μL的HC表達培養基(含Amp,Kan)的96孔板(尖底)中,20℃,800 r/min搖床培養3天;剩余菌液加入50 μL 50%甘油,-80℃冰箱保存。
96孔板篩選:從表達好的重組釀酒酵母96孔板中,取出20 μL菌液到新的96孔板,再加入180 μL去離子水,用酶標儀測波長600 nm下的吸光度;將96孔板剩余菌液4000 r/min,15 min離心,以ABTS為底物,以pH值3.0的檸檬酸為緩沖液,在420 nm下測定吸光度,按以下體系測酶活力:110 μL pH值3.0檸檬酸緩沖液,50 μL上清,40 μL ABTS (7 mM )。酶活力單位定義為:1 min內催化氧化1 μmol底物的酶量為1個酶活單位。篩選到的酶活高于野生型的突變菌株挑選出來,再從原母板用無菌牙簽中蘸取菌液進行預培養基、表達培養,測OD600,測ABTS酶活力(步驟同上);
搖瓶復篩:復篩到的高活性突變菌株從原母板取50 μL菌液接種到3 mL HC預培養基,30℃,200 r/min培養2天后轉接到HC表達培養基(50 mL搖瓶/25mL培養基/250 μL菌液),測OD600,收菌,測上清ABTS酶活力。
釀酒酵母高活性突變體抽提質粒,按酵母質粒提取試劑盒說明書操作;以提取的釀酒酵母高活性突變體質粒為模板做克隆PCR驗證(T7 promoter、T7 terminator商業引物做正反向引物);驗證正確的突變體將提取的重組釀酒酵母質粒電轉到大腸桿菌BL21Gold(DE3)感受態細胞;當平板上生長出單菌落時,挑取單克隆并接種至LB (Amp)液體培養基中,在37℃、200 r/min條件下培養12 h;將培養的菌液用質粒小提試劑盒提取大腸質粒,測DNA濃度并進行質粒驗證,然后送至公司進行測序,將測序正確的菌株甘油凍存管儲存在-80℃冰箱中。
將測序結果進行整理,與原始序列進行同源比對,該過程用SnapGene軟件完成,統計堿基突變位點。
以pYES2-Lcc質粒為模板,fw-lcc-調節區域、rev-lcc-調節區域分別為上下游引物進行易錯PCR,克隆得到的產物,結果如圖1所示,epPCR產物條帶約1000 bp,克隆產物條帶約為7602 bp,符合預期。該重組質粒及其調節區域如圖2所示。

M代表Marker;1-2代表epPCR產物;3-4代表克隆產物

圖2 重組質粒調節區域示意圖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regulatory gene sequence of recombinant plasmid
對挑取的突變子利用ABTS檢測方法進行初篩,以ABTS為底物測得酶活力高于野生型1.3倍的有46株。對46個優勢菌株進行96孔板復篩,每個突變體設置4個平行樣,獲得13個優勢突變體;最后對13個優勢突變體進行搖瓶復篩,結果如圖3所示。其中,酶活是野性型酶活1.5倍以上的突變株有3株,1.29~1.5倍的突變株有7株,1.04~1.2倍的突變株有3株。突變體M1酶活最高,可達35.4 U/L。

圖3 野生型和13個優勢突變體搖瓶復篩漆酶粗酶液酶活檢測結果Fig.3 Activity detection results of crude enzymes from the flask cultivation of wild type and 13 dominant mutants
為測定13個優勢突變體中酶活最高的3株菌株的堿基序列,首先抽提酵母質粒,并對其進行克隆PCR,PCR產物驗證電泳圖如圖4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到一條大小約為1500 bp的清晰條帶,說明酵母質粒提取成功。之后將提取的重組釀酒酵母質粒電轉到大腸桿菌BL21Gold(DE3)感受態細胞,接種單克隆培養,并抽提質粒,將質粒送公司測序,然后用SnapGene軟件整理測序結果,與原序列比對后,發現活性最高的三個突變體在GAL1 promoter區域均有突變。因此推斷,3個突變體上出現的4個突變加強了啟動子與RNA聚合酶的結合,因此加速了漆酶基因的轉錄能力,從而引起漆酶表達量的提高。

M代表Marker,1-3代表M1、M2、M3突變體
本章通過對調節漆酶Lcc表達的調節區域進行突變,并將pYES2-Lcc突變質粒轉化釀酒酵母進行異源表達,構建釀酒酵母菌株突變庫,利用以ABTS為底物的高通量的篩選方法對突變庫進行篩選,并對酶活高的突變體進行搖瓶復篩,最終獲得了三株遺傳穩定的高酶活突變體M1、M2、M3。它們的突變均在GAL1啟動子區域,說明啟動子上的突變引起了漆酶表達量的提高。通過定向進化轉錄調節區域,漆酶最高活性可達35.4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