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男,韓曉琳,王 欣
(山東化工職業學院 化學工程系,山東 濰坊 261000)
近年來,職業教育越來越突顯出其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位置,2019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高職院校實施擴招人數100萬,職業教育正在昂首邁入屬于它的“黃金時代”。而項目化教學作為高職教育課程模式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以其工學結合,項目引導,理實一體化,學生主體等特點,化解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為社會輸出了大量優質一線人才,高職化工類專業課程項目化教學研究也逐漸完善,為化工企業輸入了大量人才,但隨著化工企業人才需求質量的提高,僅僅輸出專業技能型的硬技術人才已經不能滿足企業需求,輸出職業精神軟技術與專業技能硬技術相糅合的新型化工人才才能更好地適應化工企業的發展。本文實踐和探索了工匠精神培育背景下的高職化工類專業課程項目化教學,將工匠精神和項目化教學兩個概念糅合在一起,加強職業教育教學創新,有利于化工專業技能型人才硬技能與軟技能的協同培養,向化工企業輸送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促進化工行業的發展。
2015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聯合發文《關于加快發展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現代職業教育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指出:化工行業是我國經濟命脈的基礎,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初成規模,但“大而不強”仍是制約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石油化工行業迫切需要從全球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躍升,其中培育具有高素質的核心競爭力的化工人才是推動石油化工行業轉型的重要驅動。而傳統職業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忽視對技能型職業精神培養,因此加快發展石油和化工行業現代職業教育,是適應我國行業轉型升級需求,推進石油和化工行業由大變強的戰略選擇。
2016年至2019年,“工匠精神”一詞曾四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指出工匠精神對柔性化生產、個性化定制、中國制造的重要性。工匠精神內涵包括:敬業的態度、精益求精的理念、專注的精神、創新的時代精神,屬于職業精神的范疇,并且處于核心地位。因此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化工類教學中,可促進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為化工企業輸送高素質的有核心競爭力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化工產業工人隊伍質量,從而推動石油化工行業轉型升級,增強我國核心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創新型國家的建設。
項目化教學是傳統理論教學的重大突破與變革,它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工作任務為導向,注重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是高職院校培養技術型人才的重要教學方法,但卻忽略對職業精神等軟技能的培養。將工匠精神與高職化工類項目化教學相融合,是高職院校化工類專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捷徑。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化工專業課授課老師,大部分都是高校畢業生直接進入到高職院校,缺乏在化工企業的鍛煉,缺少化工行業職業精神。而“雙師型”教師既具有較強的理論功底,又具有精湛的工藝技術,舉手投足之間都向學生展現著精益求精的品質,將“雙師型”教師團隊投入到高職化工專業課程項目化教學中去,可以在潛移默化之間,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但“雙師型”教師短缺是高職院校普遍面對的問題,因此加強“雙師型”教師團隊的建設勢在必行。也可通過聘請化工企業專家擔任高職化工類專業課兼職老師,與在校專職老師組成專家團隊,企業兼職老師可充分利用其技能優勢向學生傳授技能知識,產生職業精神影響,而學校專職教師的組合可以彌補企業兼職教師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的缺點,從而聯合開發與工匠精神相融合的課程項目。
通過對本區域化工企業進行調研,明確不同類型化工企業及不同崗位所需人才應具備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詳細分析各化工企業的企業文化,找出共同點,針對不同化工專業課程對應的具體化工企業及崗位,對化工專業課程項目進行定向設計,并與企業建立長期調研合作機制,根據化工企業實時調研,不斷更新專業課程項目設計,實現專業課程項目動態設計。本文在實踐過程中主要對濰坊的重要石油化工企業進行了調研,提取了石油化工企業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針對調研以山東化工職業學院石油煉制技術和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兩個專業的專業課程《石油化工生產技術》進行了項目設計,如表1。

表1 《石油化工生產技術》項目設計
2.3.1 “崗位模擬”模式培養敬業態度
“崗位模擬”模式是指針對每節課的項目內容,確定具體對應的崗位,設置情景,課堂以整理工裝-自查-簽到的形式開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讓學生著工裝進入課堂,模擬化工企業班組形式在課前進行分組,選取班長負責班組責任分工,學生各司其職,防止濫竽充數的現象,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其職業責任和職業作風,促進敬業精神的培養;將每節課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以崗前培訓的形式傳授給學生,并進行具體崗位的質量要求、崗位質量保證措施及責任等文件的學習,促進知識傳授、技能培養和價值引領有機結合;利用項目對應的具體工段的仿真軟件,進行上崗模擬,仿真操作中,班組內的各成員可進行溝通,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如何更準確更專業的溝通,班組內成員出現操作遺漏或失誤,也會引發學生對工作態度的認真、嚴謹、細致的重要性的再次思考,使其在今后的操作中注重細節,培養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上崗體驗后各班組要進行交流反思,班組成員各抒己見,闡述敬業的態度、精益求精的理念、專注的精神在化工實際操控中的重要性,從課程中引導學生體會“工匠精神”的精髓和內涵。
2.3.2 “任務驅動”模式突出創新精神
“任務驅動”模式是指根據整堂課或課堂中的某個實用性問題,以化工生產操作實際為背景,提出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任務,學生接受任務后以個人形式進行自主學習,并以班組的形式進行討論確定方案,通過教師評價反饋進行反思,并對方案進行修改,直至確定最佳方案的過程。其中任務的提出是最重要的環節,一個好的任務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鉆研問題提供驅動力,充分體現學生主觀能動性;在循環式的“方案制定-反思-方案修改”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創新精神培養提供有效環境,方案修改和完善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
項目化教學主要采取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鑒于此次項目化教學是在“工匠精神”基礎上進行的,而終結性考核無法對學生職業精神、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等軟技能進行定量考核,因此需創新考核方法,強調過程考核,增加過程性考核比例至70%,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學習態度及習慣、課堂表現、出勤、安全文明操作、團隊合作意識、創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等,終結性考核主要考查學生對技能操作理論知識的掌握,占比30%。評價方式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的多維評價基礎上,增加一個維度:企業兼職教師評價,他們的評價更傾向于學生對工藝、規范和文化的理解與掌握,從而促進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
將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職化工專業課程項目化教學中,不僅讓學生在在校期間擁有過硬的技能技術,而且提前對學生的敬業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創新精神等軟技能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培養,符合當前石油化工行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還需要將其在其他化工專業課程中進行實踐,如何將其推廣到高職化工專業課程項目化教學中去,是我們接下來仍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