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敏
(秦皇島港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港務分公司,河北秦皇島 066000)
秦皇島港煤一期翻車機為FZ1-5 型翻車機,該翻車機為國內具有創新型設計的可同時翻卸解列車及不解列車2 種敞篷車型的單翻翻車機。該翻車機為O 型翻車機,最大載重量120 t,作業時回轉角度0°~165°,最大翻轉角度175°。該類型翻車機組成主要包括翻車機轉子、壓車裝置、靠車裝置、托輥裝置、伸縮平臺裝置、液壓馬達驅動系統和固車液壓系統等。由于解列車與不解列車長度尺寸相差比較大,為實現同時翻卸2 種車型的功能,在翻車機轉子以及地面上安裝伸縮平臺裝置。通過固定在地面或機上的轉換平臺動作,實現將翻車機平臺及地面平臺伸長或縮短。伸縮平臺是從地面進入翻車機轉子平臺唯一通道,因此維修人員日常點檢或進入翻車機轉子平臺進行維修作業時,就必須通過此伸縮平臺進入翻車機轉子平臺。由于日常沖洗翻車機時會導致伸縮平臺較為濕滑,而且平臺非常狹窄,兩側無防護裝置,人員通過時有可能滑倒墜入翻車機坑內,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為解決此類安全隱患,對翻車機出入口防護裝置進行改造。針對日常維修狀態及無車狀態2 種工況,在翻車機入口、出口分別加裝防護鏈及折疊式防護欄桿,很好解決了上述問題,消除了安全隱患。
當翻卸解列車型時,由于車型較長,翻車機轉子出入口機上伸縮平臺伸出,地面伸縮平臺縮回。當翻卸不解列車型時,由于車型較短,翻車機轉子出入口機上伸縮平臺縮回,地面伸縮平臺縮回。
由于解列及不解列車型尺寸相差較大,為實現同時翻卸2種車型的功能,通過對固定在地面或機上的伸縮平臺轉換,從而將翻車機平臺及地面平臺伸長或縮短。該功能致使翻車機出口及入口端環與地面間均留有1180 mm 距離。該處間隙較大,工作人員經過靠近出入口位置基坑及維修人員日常點檢或進入翻車機轉子平臺進行維修作業時,需通過伸縮平臺進入翻車機轉子平臺,伸縮平臺兩側無防護裝置,存在墜落摔傷隱患。
針對秦皇島港煤一期翻車機在日常檢查及維修過程中存在的墜落風險隱患,結合現場實際環境及日常作業流程,對翻車機出入口防護裝置分別進行設計。
日常無需工作人員進入翻車機轉子進行操作,只需對靠近基坑邊沿的無防護區域進行防護。針對此需求,在翻車機出入口欄桿空缺處分別加裝掛鏈裝置。該掛鏈一端固定于翻車機基坑周圈欄桿上,另一端為掛鉤形式。翻車機作業進車之前,操作人員將掛鏈帶掛鉤一端摘開,并將防護鏈放置于防護鏈固定端,當翻車機作業結束排完空車后,操作人員將防護掛鏈掛鉤端重新掛上。
該掛鏈型防護裝置操作簡單,黃色掛鏈較為醒目,可有效對附近人員進行安全警示。為防止掛鏈掛起狀態下翻車機作業,損壞防護裝置,將掛鏈掛鉤端加裝擺動式開關,并將該開關與翻車機上位機程序進行連鎖,防止誤動作。
當需進入翻車機轉子進行檢修時,不僅需要對翻車機靠近基坑邊沿的無防護區域進行防護,還需要對延伸平臺兩側進行安全防護。針對該需求,在翻車機出入口分別設計折疊式欄桿,日常狀態下,欄桿為折疊(收回)狀態,如圖1a 所示。三段式折疊欄桿按次序依次折疊,收緊之后用拉桿固定于基坑周圈固定式欄桿上。當工作人員需要進入檢修時,折疊欄桿按次序展開,并用插銷保持形態,之后用插銷固定于翻車機轉子平臺之上(圖1b)。

圖1 欄桿狀態
為防止三段式折疊欄桿在展開狀態下,翻車機系統啟動產生誤動作,造成維修人員人身傷害或設備刮蹭撞擊變形損壞。在三段式折疊欄桿收回位置加裝傳感器,檢測折疊欄桿縮回到位信號,位置傳感器安裝于折疊欄桿收回后固定插銷處。翻車機分解列與不解列2 種模式,每種模式下翻車機系統啟動前,都需檢測三段式折疊欄桿收回到位信號。
煤一期2 臺翻車機出入口安全防護裝置改造已經制作出實際裝置,并應用到現場工作環境。經過近一段時間使用檢驗,出入口安全防護裝置很好解決了煤一期翻車機出入口延伸平臺存在的墜落傷害風險問題。
(1)很好解決了日常無故障狀態下,翻車機作業間隙時間內的安全防護問題,操作方便、快捷,使用安全、可靠。
(2)有效消除了翻車機日常檢查維修過程中,維修人員頻繁進入翻車機轉子中存在的高空墜落傷害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