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清霞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為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一種婦科疾病,多發于育齡期婦女,該疾病具有病程長、難治愈等特點。PCOS是一種由內分泌紊亂引起的疾病,其主要臨床癥狀為月經不調、內分泌紊亂、閉經等[1]。而中醫學認為,PCOS屬于“月經后期”“閉經”等范疇,認為其發病原因可能與脾氣虧虛、氣血不足等有關[2]。耳穴按壓可針對患者病情選取穴位進行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中醫五步護理應用于PCOS治療中,有助于調節患者脾腎功能。基于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耳穴按壓聯合中醫五步護理對PCOS患者的臨床效果。具體信息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PCOS患者共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觀察組年齡22~40歲,平均年齡(31.23±4.39)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89±1.24)年;未婚18例,已婚22例。對照組年齡23~40歲,平均年齡(31.58±4.28)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66±1.18)年;未婚19例,已婚21例。統計學比較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具有可對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辨證為脾腎陽虛型。主癥:閉經、月經后期、腰膝酸軟等;次癥:帶多質稀、尿多、畏寒肢冷等;舌脈:舌質淡胖,苔白膩,脈細弱。②配合度理想者;③臨床資料與影像學資料均完整者;④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過敏體質者;②合并宮頸炎、盆腔炎等婦科疾病者;③合并有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者;④伴有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礙者。
1.3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實施耳穴按壓治療,取子宮、卵巢、腎、脾、肝、腦垂體、下丘腦耳穴,使用酒精進行消毒,在0.45 cm×0.45 cm膠布上粘貼王不留行籽,貼壓在穴位上,每天按壓所貼耳穴2~6次,每個穴位每次按壓45下,每3 d更換一次,連續治療30 d;同時為患者耐心講解耳穴按壓治療原理,告知患者盡量避免貼穴部位沾水和移位,對照組在治療基礎上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健康教育、飲食調理、心理護理等。觀察組在治療基礎上采用中醫五步互護理,方法如下。①健康教育:采用健康講座、宣傳手冊等方式向患者宣傳PCOS疾病相關知識,包括病因、治療方法、預后等,使患者全面了解自身情況。②中醫情志護理:中醫學認為人具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按照中醫理論,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屬于七情中的“憂”“悲”,按照中醫五行金、木、水、火、土可歸為“金”,根據中醫五行相克理論,“火”與“金”相克,并且“火”在七情中屬于“喜”屬性,根據“喜除悲”即“火克金”可給予患者“火”屬性情志干預,幫助患者消除負性情緒,樹立向上、積極、樂觀的心態。③飲食護理:飲食應遵循“清淡三低”原則,即患者飲食應以清淡為主,每周食用清粥1~2次,月經前可食用刀豆、羊肉、韭菜等具有溫腎補陽功效的食物,月經期間可食用山藥、薏苡仁、大棗等具有健脾補血功效的食物,月經后期可食用甲魚湯、粳米粥、龍眼等滋陰補腎的食物,同時控制飲食,培養患者良好的飲食習慣,維持體內營養均衡。④生活護理:為患者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表,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并指導患者在早餐或晚餐1 h后進行有氧運動,如跑步、快走、游泳等,運動時間>30 min。⑤腹部按摩:囑咐患者每天睡覺前按摩腹部,采用二指疊按法,兩拇指重疊,按摩肚臍周圍,力度以手下有脈搏跳動但無疼痛感最佳,15~30 min/次。連續干預30 d。
1.4 觀察指標 ①中醫證候積分:干預前與干預30 d后,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包括閉經、月經后期、帶多質稀、腰膝酸軟,依據患者癥狀嚴重程度分為4級,無癥狀:0分,輕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②干預前與干預30 d后,分別于患者月經周期第3日抽取患者空腹時靜脈血5 ml,使用貝克曼DX1800型全自動化學發光分析儀,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患者促黃體生成素(LH)、睪酮(T)、卵泡刺激素(FSH)水平。

2.1 中醫證候積分 干預前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0 d后,觀察組與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均比干預前低,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對比 (例,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1)P<0.05
2.2 激素水平 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FSH、T、LH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0 d后,觀察組與對照組FSH、T、LH水平均低于干預前,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FSH、T、LH水平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激素水平對比 (例,
PCOS主要特征為胰島素抵抗、排卵異常、高雄激素等,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閉經、多毛、月經失調、肥胖等,為導致不孕癥的重要因素。目前,臨床上對該疾病病因尚未明確,一般認為可能與遺傳、工作壓力大、胰島素分泌異常等存在一定關聯[5]。而中醫學認為PCOS病機主要為脾腎陽虛、血瘀痰滯或肝氣郁結等,治療該疾病應以從脾、腎、肝入手,調節氣血[6]。
王不留行籽貼壓耳穴為中醫傳統療法,本研究中采用王不留行籽貼在相應的耳穴部位,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具有顯著的活血通經作用,選取子宮、卵巢、腎、脾、肝、腦垂體、下丘腦穴位,其中子宮穴、卵巢穴具有調節生殖系統作用,可明顯改善患者激素水平,腎穴、脾穴、肝穴能夠調整臟腑功能,下丘腦穴、腦垂體穴能夠刺激神經系統,從而發揮自身調節功能,用于治療PCOS患者具有顯著療效,同時該方法具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成本低等優點,容易被患者接受。但對穴位刺激可能會產生輕微的疼痛,使患者產生一定的心理負擔,因此,需配合有效的護理進行干預[7]。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FSH、T、LH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提示耳穴按壓聯合中醫五步護理干預PCOS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改善患者激素水平。中醫五步法通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度,了解自身病情,并采用中醫情志護理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有助于內分泌調節;同時告知患者在月經前因食用溫腎補陽類的食物,月經期應食用具有健脾補血作用的食物,月經后期應食用滋陰補腎類的食物,通過改善患者的飲食習慣,可有效改善患者內分泌紊亂情況,同時緩解患者臨床癥狀[8]。此外,合理的作息時間與適當的有氧運動可幫助患者提高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有助于調節生理功能,睡前腹部按摩有助于調理氣血、疏通經絡,同時可有效緩解經期腹部疼痛。
綜上所述,PCOS患者在耳穴按壓治療基礎上進行中醫五步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顯著調節患者激素水平,并促進患者身體恢復,值得在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