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上午,全省林草科技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蘭州召開。會議傳達了全國林草科技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全面總結回顧了2019年林草科技和信息化工作,科學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形勢,研究部署了2020年重點工作。
會議指出,2019年是林草科技轉型發展的一年,是林草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的一年,這一年我省林草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得到了國家林草局的肯定和表揚。榮獲甘肅省科技進步獎5項,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2項和“全國林業信息化全面推進十周年先進單位”稱號;信息化水平排名全國省級林草部門第7名。工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攻關能力不斷提升。全省各級科研推廣單位取得科技成果50余項,評出省林業科技進步獎36項?!捌钸B山典型生態脆弱區生態退化程度評估技術研究”“甘肅黃土高原灌草優化耦合技術模式研究與示范”和“甘肅省草原基況調查及服務功能評價”等填補了研究領域空白。取得國家專利45件、軟件著作權16件,申報紫斑牡丹新品種26個,出版專著10部,發表科技論文220余篇。二是成果轉化應用成效突出。依托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等項目,轉化“新型風沙災害防治技術集成及應用”等50余項成果,推廣藍云杉、密胡楊、巨王李等40余個優良品種。三是標準質量體系日趨完善。制訂國家、行業和地方等各類標準25項,其中草業標準5項。9家涉林企業入選國家林業標準化示范企業,“國家枸杞種植標準化示范區”項目通過國家標準委驗收。四是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白龍江等8個國家生態站全部具備定位觀測能力,實現數據遠程傳輸與共享。小隴山等2個生態站被評為國家林草局優秀站,祁連山生態站入選科技部國家野外觀測站?!拔鞅辈菰鷳B修復與利用”等2個工程技術中心通過國家林草局評審。新申報5個國家長期科研基地、5個國家草原定位觀測研究站、1個國家林草局重點實驗室。在全國率先成立了“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片區)科技創新聯盟”。五是科技服務與科學普及有序開展。持續開展“春之夢、秋之實、冬培訓”“六個一行動”等科技服務活動。舉辦了“林業和草原科技活動周活動”,開放各類科普基地、展示科技創新成果、組織科技進校園。六是智慧林草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甘肅林業網排名全國省級林草網站第5名,省直單位第4名;政務信息報送排名全國省級林草局第4名;網站年度點擊量超過151萬人次。“互聯網+行政審批”保障能力得到加強。全年在線提供林草技術咨詢服務186次。局直單位19個網站保持了穩定安全運行。全省林草系統自動化辦公系統進入試運行;視頻會議系統得到優化,全年共保障音視頻會議162場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視頻監測監控系統新增37個遠端監測終端。七是市州和局直單位信息化水平明顯增強。小隴山實驗局建成了覆蓋全部22個林場的視頻會議系統和4個監控點。省三北局等6個局直單位完成了視頻會議系統建設。太子山、蓮花山保護局等新建了集防火、資源管護于一體的視頻監控。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信息化能力進一步增強,編制了《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信息化提升方案》,祁連山保護局建設完成了90個管護站的通網工程和24個智能監控卡口;白水江保護局建立了8個動物識別系統、16個智能監控卡口和自然資源智慧監測與管理物聯網系統。各地各單位全年累計投資3900余萬元。八是網絡安全保持良好態勢。認真開展了密碼管理、漏洞掃描、正版軟件等安全防護自查,加強了對《甘肅林業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等業務應用數據的災備管理。完成了《甘肅林業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等級保護測評定級備案工作。編制了《甘肅省林業和草原局安可替代工程實施方案》。完成了對網站政治有害信息排查,合格率達到100%。
會議指出,2020年全省林草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服務林草建設大局,強化支撐保障能力,以“強基礎、活機制、優管理、提效能”為總抓手,突出重點,統籌兼顧,不斷加快林草科技創新體系和智慧林草建設,為推進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要聚焦林草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技術難題,狠抓創新攻關與成果轉化。緊扣林草業高質量發展目標,重點圍繞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編制《全省林草科技“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2025年)》;圍繞森林、草原、濕地和荒漠等生態系統穩定維持機制開展攻關研究,掌握生態系統運行機理和退化機制,為有效破解生態治理難題提供理論基礎。圍繞生態區保護與修復、森林培育與可持續經營、林草資源高效利用、瀕危物種種質資源保育等開展系統性科技攻關,取得3~5項有帶動性、標志性、突破性的重大成果。要聚焦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狠抓平臺建設。充分發揮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態站等平臺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中的孵化促進作用,切實抓好現有各類平臺的運行管理。要加強與國家林草局等部委的溝通協調,抓好新申報各類科技平臺項目的跟進,不斷優化科技平臺布局,完善服務保障體系。要切實發揮國家林草局“草原資源保護國家創新聯盟”作用,為加快退化草原生態修復,選育優良草種,提升草產業發展能力提供技術支撐。要聚焦提高林草建設水平,狠抓標準質量建設。圍繞生態建設、森林可持續經營、特色經濟林果栽培、林草種質資源保護、苗木繁育、林草業災害防控、森林康養、監測評估等領域標準需求,加快林草標準化體系建設。2020年,爭取制修訂行業標準1~3項,地方標準20項,建立標準化示范基地(示范園區)3~5個。

會議強調,要聚焦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狠抓體制機制改革。以提高林草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積極為科研人員“松綁”,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引導科研單位和科技人員打破常規、大膽創新,多出成果、出好的成果。要聚焦創新型專業隊伍建設,狠抓人才培養。充分發揮和利用好各類高端人才的作用,既要為人才提供和搭建展示才華的平臺,也要注重業績考評,建立責權利相統一的績效考核機制。根據專業隊伍建設需要,制定人才梯隊培養計劃,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等形式,不斷優化人才層次和專業結構。發揮好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省級優秀專家和領軍人才的團隊引領和人才培養作用,形成不同學科的創新團隊,不斷提升科技攻關能力。要聚焦滿足社會公眾科學認知需求,狠抓科學普及。充分發揮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生態文明基地等為主體的科普資源優勢,廣泛傳播自然科學知識、生態文化思想。大力弘揚生態文明,增強社會公眾對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等自然生態系統及其重要性的認識,滿足社會公眾日益增強的認知自然、體驗自然的需求。要聚焦構建林草智慧治理體系,狠抓頂層設計。精心組織編制《全省林草信息化“十四五”規劃》,按照全省“一張網絡、一個林草綜合云平臺、一個保護地監測體系、一個林草大數據中心”的總體布局,明確發展思路和目標。要聚焦推進林草智能化建設,狠抓信息技術應用。充分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和5G數據傳輸優勢,加快“全省林草大數據中心”建設,建立森林、荒漠、濕地、草原和生物多樣性生態大數據庫。要繼續做好網站建設和管理,優化全省林草網站結構,切實管好甘肅林業網,積極回應社會關切。要聚焦建立高效科學的信息化運行機制,狠抓應用管理。強化技術、管理、安全和人才培訓力度,爭取每年開展一次培訓,用人才來支撐信息化工作。要聚焦網絡安全工作,狠抓“漏洞”和“死角”。盡快出臺《全省林草系統網絡安全應急預案》,保障全省林草網絡及應用系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