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東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國家在制定發展戰略時必須以基本國情為出發點,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依然對于農業的重視程度只增不減,這對于種植者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鼓舞。谷子,五谷之一,古時稱之為稷,在北方原始農業觀念中,種植五谷即為農業,由此可以看出五谷在農業中的地位,五谷中的谷子營養價值高,而且谷子耐旱易于種植。谷子雖然是傳統種植作物,但是在種植過程中要用當代的觀念去種植,跟上目前的發展形式,種植過程中要結合當地的氣候地形,將谷子產量最大化。盡管谷子易種植,可想要保證產量還是不能忽視栽培過程中的要點,以下對于谷子栽培技術要點做以簡要分析。
1 選地整地
在選擇谷子種植地時不用刻意要求土壤類型,選擇土質疏松、地勢平坦的土地即可,選擇土地的類型受谷物自身特性影響,在選擇好種植地后要對土地進行整理,不同季節,對土壤做出不同的調整,保證土壤的結構合理對于谷子種植有很大的幫助。
2 適時早播
在選擇種子時,盡量選擇品質優良的高品質種子。選擇好種子后要對種子進行陰干處理,必要時還要進行藥劑處理。谷子在播種時要選擇適宜的時節,盡量早播種,在不同時節播種對于谷子產量的影響是很大的,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種植時節更有利于谷子的后續生長,在播種時,首先要將土壤表面的干土整掉,將種子撒在濕土上,對于肥力較差的土壤,在播種后還要及時進行施肥,確保谷子能夠長出幼苗。
3 合理密植
對于谷物的生長,要建立合理的群體結構,在育苗過程中,根據土壤肥力和地形地勢的不同進行合理密植,在較為平緩的土地上幼苗的密度可以大些,在坎坷不平、肥力差的土地上幼苗的密度要小一些。另外還要結合常年的種植經驗進行育苗,為幼苗提供一個好的生長空間。
4 田間管理
在幼苗長出2~3片葉子時查田,若缺苗要及時補種,3~4片葉子時要人工進行間苗,保障幼苗的生長密度,5~6片葉子時進行定苗,調節單株之間的距離,將株與株錯開。為提高幼苗的抗旱和吸收能力,在查田后根據土壤的狀況決定是否壓青,壓青的時間要選擇晴天午后。當谷子出苗后,要對幼苗及時鏟蹚,并且要干鏟干蹚,鏟蹚可以提高土地溫度、防風保苗。谷子在結穗中后期需要水分較多,如果雨水不夠充足,要及時補水。
5 防治病蟲
谷子在生長過程中要避免病蟲的侵害,病蟲一旦侵害谷子,不僅會影響本年的產量,還會影響到后面的耕作。當發現害蟲時可以通過噴灑藥物進行防治,例如將辛硫酸與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進行噴灑。
6 適時收割
谷子成熟時,葉子與谷穗會變黃,谷粒會變硬,這時要及時進行收割,收割后不要急著脫粒。脫粒前要堆放一周左右,脫粒后準備收藏的谷子要晾曬干,未曬干的谷子容易生牙、發霉,同時晾曬谷子時要避免高溫暴曬。最后收藏時要避免谷子被其他雜質污染。
7 結束語
糧食是國民的口糧,糧食安全是永恒的課題,保障糧食的穩定供給對于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在發展中要保障糧食的協調供給,不能顧此失彼,要讓將近14億的人口吃上安全放心的糧食,保障谷子的有效供給也是糧食發展中重要的一部分,掌握谷子種植技術對于谷子種植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從業者要不斷地學習和實踐,為全社會提供優質的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