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金忠
刺嫩芽(Aralia elata Seem),又稱刺老芽、龍牙楤木,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地區。屬五加科,為落葉小喬木,樹干和樹枝上長有皮刺。其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及多種維生素等,有煎炒、涼拌、醬食等多種食用方法,是不可多得的美味食品。
1 發展現狀
清原縣位于遼寧省東部,地處長白山余脈龍崗山北麓,地理位置為東經124°20′~125°28′、北緯41°47′~42°28′。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5.3℃,年≥10℃的活動積溫2497.5~2943.0℃,無霜期130天左右。
清原縣森林總蓄積量2752萬立方米,依托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優勢,探索與研究森林多功能復合經營模式,兼顧社會、經濟與生態效益,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是清原縣多年來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目標。在落葉松林冠下栽植刺嫩芽,是林—菜型復合經營的一種模式。全縣現有栽培面積達到3900多公頃,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逐漸形成了產業優勢。
2 經濟效益
刺嫩芽不喜強光照射,在落葉松林冠下栽培,可充分利用上層林木落葉松遮擋部分光照,為刺嫩芽創造最適生長環境,實現增產增收的目的。林冠下刺嫩芽不施肥、不噴灑農藥,屬純綠色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據調查,林冠下栽培的刺嫩芽平均每公頃可產鮮芽約300公斤,創造經濟效益約0.45萬元。清原縣每年產鮮刺嫩芽大約100多萬公斤,可實現銷售利潤1700多萬元,經濟利潤非常可觀,成為清原縣林地經濟的主要增長點。
3 培育技術
3.1 栽植條件
林冠下栽植刺嫩芽宜選擇上層林木為落葉松的純林,林齡為近熟林,按大徑木培育標準,經過多次撫育采伐,每公頃株數保留150株左右,郁閉度0.6以下,樹木分布均勻,能提供足夠的光照條件。
選擇土層深厚的坡地,坡向為陽坡、半陽坡,不宜選擇陰坡及處在風口地段的林地。坡度0~25度的平坡、緩坡、斜坡均可。但不宜過陡,給采摘帶來不便。土質為砂質壤土或腐殖土,要求土壤肥力較高,不宜貧瘠。闊葉林下因枝葉繁茂光照不足不適宜栽植。
3.2 栽植技術要點
對選擇好的落葉松林分,割去林下雜草、灌木以及藤本植物并全面清場。春季土壤解凍后頂漿造林。
選擇人工培育的1年生刺嫩芽一級苗造林,地徑達到0.5厘米,高度達到10厘米以上,頂芽飽滿,根系發達,無病蟲害。栽植前將過長須根剪至6~7厘米。栽植株行距原則上為1米×1米,每畝400~600株,以500株為宜。坑盤直徑20厘米,坑深16厘米。遵循“三埋兩踩一提苗”的造林原則,將苗木放正、扶直、踩實,使根系舒展。覆土厚度自地徑以上1厘米為宜。
3.3 撫育管理
栽植的前二年開展幼林撫育,每年7~8月份割去雜草、灌木等。第一年撫育兩次,第二年撫育一次,撫育時間可適當延后。第三年以后以自然生長為主。
刺嫩芽的萌蘗性極強,新萌發的植株由于營養競爭,可自然枯死一部分,對生長旺盛的植株可以適當保留。植株過密時,需要適當清除,以每公頃保留7500株左右為宜。
3.4 采摘時期
林冠下刺嫩芽生長至第二年已經可以長出飽滿的頂芽,但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長健壯,不能進行采摘。第三年春季,刺嫩芽萌發的頂芽及側芽可以及時采摘。
3.5 平茬復壯
栽植后第四年或第五年,需要進行平茬處理,以防止芽稈老化枯死。平茬時間一般在植株完成休眠,樹液停止流動時進行,于11月中旬初雪過后即可。在距地面4~5厘米處割除地上植株,使其第二年春季重新萌發新的枝條。第三年春季可繼續采摘嫩芽,生長三四年后進行再次平茬。割掉的植株稈,可直接銷售,也可采用溫室水培技術,進行反季山野菜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