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峰
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民法典重在保護私權利。
擁有一部民法典,被法學界普遍認為是中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又一標志性事件。審議民法典(草案)也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重頭戲之一。1954年中國首次起草民法典,立法過程經歷了60余年。審議通過后,它將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
隨著中國法律體系的健全和民眾維權意識的提高,物權法、婚姻法、合同法等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因為中國一直沒有民法典,所以,“什么是民法典?它是怎么出臺的?有什么用?”這些問題對很多人都是陌生的?;卮疬@些問題也正是我采寫這組稿件的意義。
一部民法典包含了幾代民法學者的共同努力。采訪中,我被一代代民法學者的接棒傳承和執著所感動?!爸袊穹ㄖ?”佟柔在彌留之際,再三囑咐學生王利明要好好鉆研民法學,堅持走學術之路;王利明至今保持著“老派學者”的風范,為人樸實謙卑,致力于研究民法幾十年;王利明的學生孟強在一所高校擔任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普及民法理念。
民法典中關于人格權、物權、合同、婚姻繼承、侵權責任等方面的規定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從搖籃到墳墓一生各階段的私權利,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民法典還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性,比如對高科技、互聯網、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新問題(基因、人體胚胎、人肉搜索等)均作出了規定。
這幾天,設置離婚冷靜期、防止職場性騷擾、禁止高利放貸、完善高空拋物責任等民法典(草案)中的諸多法律問題,不斷引發網絡熱議。熱議的背后,說明民眾對個人私權利的保護越來越關心,人們的法治觀念又有進步??梢灶A見的是,民法典的出臺將影響深遠。

17/2020 總第947期
@綠蘿:非常高興地看到,身邊許多人開始知道民法典這回事,并不斷思考他們本來并不理解的法律問題。相信微小的觀念改變,就能逐漸推動社會的進步。
中國新聞周刊編輯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國新聞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給河道抹水泥是破壞水文生態,會改變河水滲透率,地方植被、微氣候也將發生變化,簡直是花錢辦蠢事。這些項目的財政績效目標設定和績效考核,到底有沒有邀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參與?(@萬水千山來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