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整地
1.1 選地
土壤環境直接影響大豆種植的產量以及質量,因而,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種植戶要做好種植區域的選擇工作,進而保證高效益種植。應當選擇耕層較為深厚、土壤疏松度高、養分充足并具備良好排、灌溉條件的地塊。
1.2 整地
大豆種植前,要開展土壤翻整工作,使土壤具備更高的疏松度,提高其通透性。通過翻整并且晾曬土壤,可降低土壤中蟲卵及病菌數量。此外,還需通過澆水以及施加底肥,使土壤的墑情得到保證,使大豆幼苗具備更強的生長能力。
2 選種
種子直接決定著大豆種植的產量及質量,進而影響種植生產效益。因而,在種植前,種植戶需要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土壤實際狀況等選擇適宜的大豆品種。在實際選擇過程中,需要對大豆種子的質量加強重視,盡可能減少壞粒、癟粒以及霉粒的出現。
3 播種
首先,要結合土壤墑情選擇適宜的播種時間,保證大豆具備充足的成熟期,有效提高其產量及質量,進而提高其生產效益。其次,要合理控制密度,以防因種植密度過大而導致通風性降低,使大豆種植質量受到影響,或者因種植密度過小而導致大豆產量降低。
4 田間管理
4.1 出苗率管理
在大豆種植過程中,出苗率決定大豆的產量及種植效益。因而,種植戶需要保證大豆的出苗率可以達到100%,做好補苗工作。在大豆幼苗第一片真葉展開后,及時做好補苗工作,保證各個位置均具備健壯的植株。
4.2 科學施肥
科學合理的施肥可有效提高大豆的產量及質量。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不得盲目施肥。首先,在大豆第一片復葉完全展開時,可為大豆適量追施磷酸鈣以及尿素,使大豆幼苗根系健康生長,提高其固氮能力。其次,大豆植株高度達到20厘米左右時,應對其適量追施復合肥。如果大豆植株生長較為緩慢,同時葉片存在發黃現象,還可為其噴施尿素溶液等葉面肥。另外,在大豆生長后期,還需結合其長勢以及需肥情況做好追肥工作。
4.3 病蟲害防治
灰斑病、霜霉病、食心蟲以及蚜蟲等各種病蟲害的發生,會導致大豆種植效益的嚴重降低,因而,種植戶必須加大病蟲害防控力度。當前最為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是將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學防治幾種不同的防治措施有效結合。在種植前,通過深耕深松降低土壤內蟲卵以及有害病菌數量,以達到防治目的;通過種子包衣可防止大豆種子受到害蟲以及病菌的破壞,使幼苗具備更高的生長能力;做好田間管理工作,可使植株具備更高的健康生長能力,進而提高其抗病性能;有效清理田間雜草,可降低病蟲害發生以及傳播的概率,進而使種植效益得以提高。
5 收獲
大豆成熟后及時采收,保證大豆的產量及質量,提高種植效益。首先,大豆葉子全部脫落,豆莢顏色發生變化,豆稈干枯同時大豆顏色為金黃色時即可收獲。其次,在收獲割茬過程中,不得隨意丟枝,不得留有底茬,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收割損失率,進而提高種植效益。此外,收獲工作結束后需要及時在晴天晾曬大豆,以防因發霉變潮而導致種植效益的降低。做好大豆存貯區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大豆受到老鼠等的侵害而導致效益降低。
作者簡介:張曉菲(1989-),男,初級農藝師。研究方向:小麥、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和中藥材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