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晶
1 清潔工程示范村建設的必要性
根據實際考察,好多農村都沒有完備的垃圾處理、收集和回收的體系,村民大多把垃圾傾倒在家附近,任由垃圾自行分解,春耕時節家畜糞便在村路上沒有專人處理,散發惡臭滋生大量細菌蚊蠅。給村民的日常生活帶來困擾的同時,大量農藥化肥的施用給土壤肥力造成了不可逆的危害,因此示范村建設迫在眉睫。以村為單位,專業的物業化模式進村入戶,示范帶動農村生產,改善生活條件,實現生態良性循環。
2 河洼村示范建設目標
“屋內現代化、屋外臟亂差,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這雖是民間調侃的順口溜,但也是許多農村的真實寫照。如何讓農民切切實實的改變這種現狀才是當務之急。河洼村因地制宜地建成布局合理,環境得到改善的農村清潔工程示范村。使農藥、化肥、農膜、人畜糞便、生活垃圾及污水得到綜合改善,農藥、地膜等農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率達90%以上,農業投入品包裝袋(瓶)等廢棄物回收率達100%,示范村基本實現清潔化管理的目標。“干凈平整的村道,錯落有致的院落,排列成行的綠樹,清澈見底的河流”。
3 主要內容
河洼村建設示范戶共100戶。每項工程的具體內容如下。
3.1 生活垃圾處理工程
河洼村全部自來水入戶,清潔飲用水入戶率達100%。河洼村在村部南邊遠離水源、較為防風地帶建一處300平方米左右的垃圾處理場處理生活垃圾。垃圾場分四格,隔墻高1.2米,后墻高1.6米,垃圾場地面用防水砂漿抹平防止滲漏,并防雨水。道路兩側建垃圾點17個,規格為2.5米×1.5米×1.2米(長、寬、高),用于村民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用沙灰、磚石砌成,并配置垃圾清運車,垃圾車定點、定時清運。
3.2 田園清潔生產工程
修建農田廢物收集池10個,就地收集堆放化肥、農藥、除草劑等農業投入品包裝(瓶)和殘膜,每個收集池1米×1米×1米,做好收集池底部防滲處理。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的加劇,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產發展水平,為農民增產增收。
3.3 生活污水處理工程
引導農民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提高農戶改廚改廁標準,建水沖式廁所,廁所面積一般約1.5~2平方米,用蹲便,墻用瓷磚,配置儲水箱、增壓泵,建設廚房下水道,人畜分離。衛生間污水用150PVC管接到集水翁做成的厭氧發酵池進行處理。人畜糞便直接排放到集水翁做成的厭氧發酵池,經過處理的糞便定期用抽糞專用車抽上后還田。
3.4 生態庭院建設工程
河洼村柏油路兩側80戶村民,院落道路鋪設水泥路面與硬化柏油路面相連,房前屋后栽果樹及蔬菜,家禽罩網,人畜分離。全部柏油路面有邊溝,道路兩側有綠化帶,栽植景觀樹70棵。新建路邊溝500延長米,底寬0.9米,上口1.1米,深1.1米,使生活污水和雨水積水能正常排放。
3.5 生態養殖建設工程
河洼村養殖業戶在空閑地點,建農村戶用沼氣池300個。磚石水泥結構,容量8立方米,使畜禽產生的糞便直接發酵,產生的沼氣能源用于炊事、取暖。
4 面臨的問題
4.1 宣傳教育力度不夠
由于宣傳措施落實不到位,也沒有向居民發布公告,有的發了也是走形式,發完即止。個別農民群眾對待示范村的建設覺悟不高,自覺性不強,生活垃圾傾倒次數不受限,有的剛剛清掃好的路面又被畜禽糞便污染。
4.2 垃圾處理設施單一
單一原始的垃圾處理方式,只關注的是清潔、收集和運輸的垃圾,而垃圾的處理基本上局限于簡單的填埋和焚燒,甚至有些是堆積和放任其自行分解,造成新的污染和缺乏長期無害的處理途徑。
4.3 缺乏完備的制度約束
垃圾清運工作雖然及時,清運人員有工作規章制度遵循,但居民、沿街商鋪的從業者、商戶在經營期間將垃圾隨意傾倒、亂推亂放常有出現,應制定具體處罰措施,對相關的管理者和責任人追究其責任。
5 成果和績效
通過該項目實施,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資源化處理利用率達到90%以上,示范村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農業投入品廢棄物回收率達100%,在農業生產中化肥、農藥使用量將減少20%,化肥農藥利用率提高3%~5%,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目標,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