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的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要求也是一步步提高,必須要確保其建設質量。防滲是始終關鍵的問題,采用先進的防滲技術,提高工程的管理力度,是保證工程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之一。在施工過程中,應加強對防滲問題的重視、認真監督,發現問題時,第一時間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確保施工技術和質量能夠真正達到技術規范的要求,從而確保整體質量達到應用要求。
1 導致滲水的常見因素
1.1 施工縫處理不當
對施工縫的處理不當會出現滲水現象,造成施工縫處理不符合要求的原因主要包括兩方面因素。一方面主要是指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如天氣變化等;而另一方面是指工作人員對技術的熟練程度以及工作態度。必須要詳細了解并真正掌握施工縫處理的工藝,整個施工過程中,須全程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并且在各個區及時焊接裂縫,避免出現滲水問題。
1.2 原材料選擇不當
工程防滲材料的質量是導致水利水電工程滲水的潛在因素。若在施工過程中,沒有經過嚴格質量檢測就直接使用或者使用的防滲材料質量不符合標準,將導致在防滲水方面出現問題,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整個水利水電工程結構的變形和腐蝕,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2 防滲施工技術
2.1 換填強夯技術
采用換填技術,提高其透水性,實現與軟性地質結構相結合的目的,同時在挖出薄淤泥層之前需要確保水利水電工程地基承載性合格。在進行換填技術處理后還可以使用強夯技術再一次處理,牢固地基,也可利用強夯錘對地基進行敲打進而起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2.2 嵌巖技術
首先,對槽孔進行挖掘處理,在此過程中,如果碰到堅硬的巖石,需要對其進行破碎處理,隨后將巖塊和碎屑進行打撈,依次反復循環數次便能達到預期深度。其次,如果在成槽過程中采用鉆孔法,需要把整個覆蓋面挖掉,才可以進行實施作業。若采取純挖的方法,則需要將主孔挖到特定深度后在進行浮空挖掘,以防止槽壁失穩的現象。此外在重鑿工程中,需要技術和經驗豐富的作業人員進行操作,要對重鑿的沖擊高度、點數進行分析,切勿出現破碎過度的情況。
2.3 加筋技術
水利水電工程處理中的重要技術之一是加緊技術,而在使用加緊技術時,需要在地面上平鋪一層土工合成材料,達到增加地基承載能力的目的。還可以在地基內部放入具備超強抗拉能力的土工合成材料,在相互摩擦后形成整體,進而提高地基的穩定性。
2.4 混凝土澆筑技術
在防滲墻的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澆筑是一項關鍵性技術。通常情況下采取的是泵送混凝土水下導管澆筑的方式來進行澆筑,以此采用的是250~300毫米直徑的導管,并在防滲墻中心線上設置導管,每根導管的間距為3.5米,確保槽孔兩端的導管距離合適。其次,進入澆筑導管需要嚴格控制在2.5米左右,不能過深或過淺。此外,需要對澆筑混凝土的速度進行控制,避免速度過慢或者過快對混凝土造成影響,通常情況下需保證上升混凝土速度在2.5米/小時以上。在澆灌過程中,需要用鋼板將其孔蓋住,避免雜物掉進孔內,影響效果。
3 特殊情況與處理
①當造孔成槽時,會產生塌孔與裂縫,出現此情況應該及時處理,采用護壁泥漿的配比和成槽的方法,讓孔壁保持穩定,這樣可以有效加固。②成槽時做好泥漿漏失數量的檢測與記錄,如果經檢測發現漏失情況比較嚴重,則應立即封堵與補漿。在施工現場要準備好各類堵漏材料。另外,需對泥漿的配比進行適當調整,減慢開挖的速度,在漏失量達到正常條件后恢復正常施工,在必要時可向泥漿中適量摻加堵漏劑。
重視并加強防滲處理,不僅可以提高水利水電工程的質量,而且還可延長使用壽命。目前需要全面了解復合土工膜技術,并且避免變形縫等情況導致的滲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