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蘭 梁光志 莫小燕 徐東英

摘 要 金牡丹在福建是較為常見的植物,可以制造成烏龍茶、白茶、紅茶等,成活率較高,但在日常種植技術及管理上會出現一些問題。基于此,從種植選地、耕地設計、土壤管理、植株修剪等方面對金牡丹的栽培管理技術進行分析。
關鍵詞 金牡丹;栽培種植;管理;技術要點
金牡丹是以鐵觀音為母本、黃棪為父本的雜交品種,由福建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研發[1]。金牡丹為灌木型無性系早生品種,胚芽生育能力強,幼梢較為肥壯,維持嫩性較強,成活率較高,是雜交品種中較為強勢的品種,一般一芽三葉為金牡丹的鼎盛時期,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強。此植物可種植在福建、廣東及廣西地區,制成各種茶種均較為優良,例如烏龍茶、白茶、紅茶等[2-4],口感緊實,后味悠長。
金牡丹的栽培管理現階段雖然較之前有所好轉,但是還缺乏科學性?;诖?,通過對金牡丹的生活習性及生理特征進行分析,找到最為合適的耕種方式和管理模式,從種植選地、耕地設計、土壤管理、植株修剪等方面進行研究,為今后金牡丹的種植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1 金牡丹園地選址
在為金牡丹選址時要盡可能選擇交通較為便利,距水源較近的地區,同時周邊的茶園、果園、農業耕地要盡可能規劃合理,周邊的基礎設施建設要有一定的科學性。金牡丹對于生態因子有一定要求,年均溫度要在21 ℃以上,空氣濕度要保持在85%以上,土層要深厚,有機質成分要高,要盡可能避開“三廢”選地。在園地周邊可以種植護林帶、隔離帶等;在對園地進行開墾時要秉承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的原則,盡可能保留原始林木;要以保持水土為中心,安排好園內主次關系,處理好交通運輸和生產耕種的方式[5]。
金牡丹種植區排灌系統要仔細設計,合理規劃排水渠、蓄水池及洼溝,促使雨水通過排水溝進入蓄水池得到儲存,當需要灌溉時,可以通過洼溝進行澆灌。此種排灌系統的優勢在于無論大、中、小雨均可儲存,不用擔心因出現洪災而造成金牡丹大面積死亡[6-8]。
2 定植前準備
2.1 翻地
土地要深翻大約25 cm,畦寬在1.5 cm,高約18 cm,溝寬約50 cm。同時邀請專業人員對土壤進行采樣分析,為今后深施化肥提供土壤化學分析數據。
2.2 苗期準備
要根據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進行實際計算,苗間密度公式計算如下:根據上述提供的公式,將數值與實際情況對比,選定出適當苗數。
3 定植移栽
3.1 定植時間
金牡丹定植一般在3月。
3.2 定植密度
金牡丹對于光的要求較高,所以為了獲得高產,應該盡可能將種植密度合理化。一般金牡丹采用雙行栽種,大行為160 cm,小行為50 cm,株距在30 cm,每穴2株。
3.3 定植管理
1)保障幼苗有良好的條件過冬??梢岳糜袡C糞肥培土護根,由于根系在凍土下,所以不僅要對根植周邊的土壤進行保護,還要對溝渠進行鋪草。2)覆蓋地膜,保持土壤水分。金牡丹的養殖土壤要保持較高的水分,可以覆蓋地膜來保持土壤水分。3)定期除去植株周邊雜草。雜草生長能力強,生長較為迅速,要及時拔除。在拔除過程中,注意不要損壞根部組織,最好在梅雨季拔草[9]。4)及時補苗。對已經移植好的植物苗進行實時觀察,如果發現有由于不能適應環境及土壤而死亡的苗,要及時補苗。
4 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是決定金牡丹產量的關鍵,土壤水分、質量是影響金牡丹的關鍵因素,要根據金牡丹的生理習性和土壤實際狀況進行管理。在種植春茶前一定要進行中耕,深度在10 cm,在春茶后進行淺耕,深7~8 cm,在每個季節結束后進行除草及松土,松土一般松表層土。在伏旱期到來時,行間距鋪墊草。茶季結束時,要施基肥、深埋草,然后進行深耕。深耕深度不能超過30 cm,近根處要淺耕,不能超過10 cm,避免傷根[10]。
5 科學施肥
現有的肥料種類較多,在金牡丹生長過程中施用肥料要盡可能使用有機肥,例如茶籽餅、人糞尿及花生肥等等,且要經過堆積發酵、高溫處理及無化學處理。應根據金牡丹的生長發育情況施肥,可在每個生育期采樣進行化學成分分析,得到營養元素指標,然后設計合理施肥配方,除了要補充大量元素及中量元素外,還需要適當補充微量元素[11]。
5.1 肥料要深施
底肥的施用深度為30 cm,基肥施用深度為20 cm,追肥一般的施用深度為8 cm。追肥是要撒施,也可進行葉面噴肥,以免大雨時肥料被沖走。
5.2 施肥要趁早
肥料的施用要趁早進行,以保證植株根系能夠吸收到充足的養分。一般情況下,在催芽期進行施肥,在生長期進行追肥,這樣可以提高春茶的肥料利用效率。
5.3 可水肥一體化施用
在使用化學肥料時,可以用水將其稀釋成水肥,以液體的狀態澆灌在土壤中,幫助作物更好地吸收與轉化??稍趫@區鋪設滴灌設施,實現水肥一體化,在補充肥料的同時進行灌溉。
6 病蟲害防治
在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由于溫度較高,各種氣候類型均有,金牡丹容易感染葉枯病等,還容易導致病害大暴發,尤其在土壤濕度較高時,此種情況更容易發生。因此,在病蟲害防治方面,要做到以下3點:1)要提升農民對種植專業知識的了解以及對金牡丹生理習性的了解,促使他們將兩者結合氣候特性合理安排病蟲害防治;2)運用環保的化肥、藥劑驅除病蟲害;3)要結合高科技手段,實時監控園區,發現病情時及時進行處理;也可以利用高科技設備對金牡丹進行化學分析,提前預測病體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曾志云,韋雪英,何達標.茶樹新品種金牡丹引種試種初報[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1(1):25-26.
[2] 房峰祥,廖歡,余志.顆粒狀清香型烏龍茶加工技術研究進展[J].廣東茶業,2010(6):17-19.
[3] 陳遠合.潮汕地區烏龍茶加工技術[J].粵東林業科技,2006(2):37-41.
[4] 徐信杰,趙振軍.烏龍紅茶加工工藝研究進展[J].長江大學學報,2013(5):82-84.
[5] 黃富貴,劉曉霞.貴州碾茶茶園栽培管理技術[J].貴州茶葉,2018,46(2):23-26.
[6] 周嫄.黔西北山區茶樹栽培管理措施[J].現代農村科技,2015(10):33-34.
[7] 鄧慧群,羅小梅,諸葛天秋,等.茶樹新品種野桂香22號冶特征特性及其栽培管理技術[J].廣西農學報,2015,30(1):61-62.
[8] 朱德焰,呂立哲,蔣雙豐,等.信陽市無性系良種茶樹栽培管理技術[J].中國茶葉,2008(10):24-25.
[9] 楊玲.貴州茶樹栽培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20):40-41.
[10] 王讓劍,郭吉春,楊軍,等.茶樹雜交種金牡丹的種性特征及幼年期栽培技術分析[J].福建茶葉,2010(9):26-30.
[11] 詹慶娘.金牡丹茶苗生產示范技術[J].現代園藝,2012(12):41.
(責任編輯:趙中正)